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南方丝绸之路”发展的新机遇

2019-09-10岳崇磊

青年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机遇一带一路

岳崇磊

摘 要:“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已经开展了多年,这条极具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发展之路为古老的“丝绸之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两大战略的背景下,“南方丝绸之路”再次焕发生机,四川作为西南交通上不可或缺的衔接点,也将在这两大战略的扶持下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南方丝绸之路;新机遇

一、引言

“丝绸之路”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随着时间、空间的不断变化,其内涵意义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我们“一般认为,德国的地质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33-1905)在1877年出版的多卷本《中国亲历旅行记》(简称中国)中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一命名的”,但他所指的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由西安经敦煌,出云门关进西域的这样一条著名的由张骞打通的道路。但是在中国对外交通史上中国的对外交流道路并不仅限于此。这里笔者所提及的“南方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这条道路不仅仅是汉武帝为统治西南夷而命张骞开凿,它还是西南夷对外交流沟通的重要通道,西南夷的活动轨迹与汉王朝的统治恰好形成了相互补充的态势,共同促成了这条对外交通道路的形成。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本着“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发掘各地区的发展潜力,促进各地区与世界市场更好的交流与融合。四川凭借这又一重大机遇,将会在传统的交通线上发挥其更大的地理区位优势与文化经济优势,如何打好这张牌,如何把握好历史的机遇将四川打造成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之一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西南地区连接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的主要交通线路,所以又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相对于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所提出的“丝绸之路”的概念而言,“南方丝绸之路”更加具体化,但它是一个属于广义范围下的名称,这也是根据学者林梅村所归纳出的六条沟通中西的交通线路即“除了沙漠之路这条干线外,丝绸之路还有许多重要的分支线路,他们是1、草原之路;2、海上交通;3、唐蕃古道;4、中印缅路;5、交趾道”的出的结论,其中唐蕃古道、交趾道、中印缅路都属于南方丝绸之路的范畴。关于四川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系,根据相关学者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印度北部、中国、东南亚的旧石器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即所谓砍砸器之盛行。”这也从考古学的角度说明了中国与印度北部、东南亚等国在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某些文化上的相似性,同时这也表明,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交流在这一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其次,我们根据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的“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张骞在出使大夏时见到了从身毒国(古印度)转运出去的蜀布、邛竹杖”,《史记》中所记载的“身毒”即现在的印度,我们可以看到蜀布以及邛竹已经从四川被输送到了印度,再由印度到达中亚地区。四川古有蚕从王,号为蜀国,“蚕”“蜀”皆与丝织业有关,再者成都旧有锦官城之称,更是说明这里盛产锦、布等织物,因此才会有大量的蜀布流传到印度。这些物品正是通过中印缅路、交趾道等南方丝绸之路到达的国外。

由成都出发的这条贸易通道“其主干道分东西二路,西路(即古旄牛道)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西昌,渡金沙江入滇,经大姚到大理;东路亦从成都出发,沿岷江而下,经乐山、宜宾,沿秦修五尺道南行,入滇后经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到达大理,东西二线在大理汇合后,经保山、腾冲到达缅甸,再西行至印度。”正是通过这样的一条交通线路,使得四川这样一个西南内陆城市能够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联系起来,同时丝路的对外交流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不仅是蜀地将这里的物产输送到国外,所以“早在战国时代,就有印度、缅甸等地的商人,通过‘丝绸南路’把贝币带到云南”原产于印度洋的齿贝被作为一般等价物大量的出现在云南、四川等地的考古现场,是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佩服他们的敢于开拓的勇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李白写下的千古名句,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古人依旧能够开辟出这样伟大的对外贸易之路,将我们古老的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相衔接、沟通、交流,这是伟大的创举,因此就有学者指出“几条丝绸之路里面,最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西南丝绸之路”。但是,相比较于我国北方的丝绸之路而言,这条西南通道则被国内学者重视不够,但是它的历史地位以及历史意义却容不得我们轻视。

三、“南方丝绸之路”的当代意义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交通线路更是如此,也是经过不断的优化选择才被保留了下来,这条线路从它初现端倪开始其大致方向就不会再发生大的改变。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顺势而生,这是一条以古丝绸之路为基础,结合现代综合立体交通通道展开的以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以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为动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开放型区域一体化发展与合作网络。“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南丝路’沿线各国发挥地缘优势,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深化投资贸易、促进互联互通和加强人文交流显得更为重要。”在这个新的历史节点,“南方丝绸之路”再次迎来的时代的复兴。

四川作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近代以来,四川的交通条件得到的很大的改善,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众多难民避难的理想场所,大量人口的流入为这里带来新的劳动力以及生产技术,特别是在国家积极提倡大力发展三线建设时期,这里的工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如今凭借“一带一路”东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四川处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地区,是连接长江下游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中心。同时四川还紧邻关中天水经济带,与西北内陆也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所以四川其经济地位以及交通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一带一路”的发展起源于古代贸易,同时又是各地区、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大通道,这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贸易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文化共生之路,加强四川文化的对外交流是提升四川对外交流、开放中地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加强教育、人才领域的合作,积极开展对外教育和人才培养合作,加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交流,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积极吸收更多的高素质、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则显得极为迫切。加快四川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高等教育合作,积极促进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国家职业认证以及学历认证,推动中国学生赴外留学以及吸引留学生来中国交流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活动平台。其次,以旅游促进文化交流。四川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旅游大省,具有极其庞大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极大的推动了四川的对外交流发展。根据统计显示,四川在发生了多次自然灾害旅游受到严重的2018年依旧能够实现全年旅游收入10%以上的增长幅度。所以继续坚持“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将进一步推动四川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这也将带动四川众多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小结

从历史长河来看,丝绸之路不是一个具有固定线路的空间现象,而是一个文化符号,其内涵是“和平、友谊、交往、繁荣”。四川将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凭借“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中,把握时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服务于国家需要,致力于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开放、包容、和谐的态度迎接更大的国际市场,在古丝路的基础上,发挥现代交通优势以及科技优势,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带区促进贸易、文化、科技等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将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参看文献:

[1]王健.“近代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到“一帶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J].南京社会科学,2017(3):144.

[2]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3]段渝.中国西南早期对外交通——先秦两汉的南方丝绸之路[J].历史研究,2009(1):12.

[4]司马迁.史记·卷116·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63:999-2996.

[5]李俊.西南丝绸之路与云南贝币的流通[J].云南文物,1994(38).

[6]熊勇忠.云南古代用贝试探[J].云南文物,1986(20).

[7]李学勤.三星堆文化与西南丝绸之路[A].巴蜀文化研究集刊·南方丝绸之路论集[C].成都:巴蜀书社,2012:11.

[8]范建华,齐骥.论云南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开放大西南重振南丝路的战略构思[J].学术探索,2014(4):12.

猜你喜欢

新机遇一带一路
中国最北自贸区助力龙江扩大开放
5G赋能产业企业如何把握新机遇
新高考 新机遇 新挑战——对福建省推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新常态下用互联网思维推进高校创新工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