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墨学研究方法中所呈现的“六经注我”
2019-09-10李树明
李树明
【摘要】:梁启超在墨学研究中以“六经注我”方法为索引,期望构建一套以围绕救亡图存为目的的墨学体系,其在墨学理论体系和学术研究梳理的过程中,颇有些先入为主的意思。文章就其对墨学政术、墨学非命、墨学论理学的阐释入手进行分析说明,以探索梁启超墨学研究方法中潜藏的主观意识。
【关键词】:梁启超 墨子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变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梁启超既有中学传统做铺垫,他又能广开视野接纳西学,在西学东渐和思想启蒙的浪潮中起到了承前启后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时面临灭种亡国的境况,梁启超作为维新人物的代表,他渴望从中西文化的对话中寻求一种救亡图存的思想,他早期追随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把目光聚焦在孔子身上,以通过立孔教的方式实现救国。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认清现实,思想重心开始偏移,他把自认为先秦三圣之一的墨子作为救时势之良药,开始深入墨学研究,并对墨家思想进行重新阐释,围绕“救亡图存”为目的,以“六经注我”的方式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寻找救时势的契合点,与现代和时势相整合,宣扬他所期望的墨学观。梁启超为振兴中华实现救亡图存,在对墨学义理的阐释中,从思想理论和方法论上搭建了一套带有浓烈主观色彩的墨学体系。
一、为政治改良而阐释墨学政术观
梁启超首先肯定墨学对近代变革和思想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到了别无他选的地步“杨学遂亡中国!今欲救之,阙唯墨学,惟无学别墨而学真墨,作《子墨子学说》。”(1)那么,什么是梁启超所谓的真墨呢。梁启超在墨学政术研究中挖掘出民主,他认为这是墨学政术的基准点。梁启超在戊戌变法之前就开始受西方民主、民权、民约思想的影响,流亡期间更甚。“墨子之政术,民约论派之政术也。泰西民约主义,起于霍布士,盛于陆克,而大成于卢梭。墨子之说,则视霍布士为优,而精密不逮陆卢二氏。”(2)梁启超受西方政治民主思想影响很深,他渴望把西方的民主、民权思想嫁接到改良思想中,在其东渡日本和周游列国之期间,他接触大量的有关西方自由方面的著作,特别是穆勒和卢梭,对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对卢梭的民主观尤为推崇,他认为卢梭的民主说是改良中国政治统治专制和改变国民奴性的有效办法。他以墨学政要之术映射卢梭的民主思想,来宣传墨学中隐藏的民主,以宣扬墨学政术在君主选任方面的优越性。“此墨子论国家起源,与霍氏、陆氏、卢氏及康德氏之说,皆绝相类者也......墨子所谓‘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即意欲自由之趋于极端者也,其谓明乎天下之乱生于无正长。故选择贤圣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谁明之?民明之。谁选择之?民选择之。谁立之?谁使之?民立之,民使之也。然则墨子谓国家为民意所公建,其论甚明......惟墨子以为纯由公民同意所造成,此其根本的理想,与百家说最违异也,其一切政术之大原,皆在子是。读墨子全书,皆当以此精神贯彻之。”(3)可以說,梁启超墨学中所发掘出以天下之义以立天子正是西方民主、民权的另一种隐喻。
梁启超以中西比附的方法多角度多方面地阐释墨学所隐含的民主、民约思想。梁启超以君权神圣说,深入探究墨学所谓君权的由来,隐喻墨学政术举万民之法以力天子,天子由万民选拔而立,称天子为天下之仁人者,着实为其所推崇民约的一种表现。梁启超还通过墨家巨子承袭之法,来巩固其所谓的民约。在民权限制方面,梁启超从墨学天志方面入手,借天、人关系来束缚天子以彰显君权的限制性“墨子知君权之不可以无限也,而未得其所以限之之法,于是立以天统君之一大义。”(4)梁启超还从墨学政术的国之政体中筛选出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关系,以说明权力在中央政治与地方政治的传递,更是分析墨学法术的缺失性来阐释以法治国的必要性。
可以看出,梁启超墨学政术研究早已先入为主,在已搭好的框架内寻求古人思想的支持,墨学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为其实现政治改良的工具。
二、为弘扬英雄论而解析墨学非命观
梁启超渴望英雄,希望有英雄出现来拯救时势,“余今尚记忆,余昔在学校,爱英雄,仰英雄,心醉英雄,当时惟信英雄之为英雄耳,问英雄之何以得为英雄?不能知也。”(5)他虽渴望英雄,他认为中国之所以不振,就是缺少英雄,特别是无名英雄,所以才未出现有能够救世的英雄,但他却未失去唤起英雄的信心,甘愿做无名英雄,并宣扬天下人一起做无名英雄,必将使有名英雄出焉,梁启超把对英雄的出现寄托在精神和思想的宣传中,他探析墨学非命思想和侠义精神以烘托英雄论。
梁启超在《中国之武士道》中颂扬墨子、孟胜、徐弱及墨家子弟,歌颂他们舍身忘死的精神“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汤蹈火,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6)“关于孟胜、徐弱,重然诺,重义务,轻死生。呜呼!圣人之徒哉!圣人之徒哉!”(7)这里墨家重义务轻生死,无疑不是墨学非命的体现,梁启超颂扬墨家子弟重义轻生死更是无名英雄所必需的品质。墨家子弟向来以侠义著称,且能摩踵而往,愿为巨子赴死,追求人生的信义与荣誉,这正是当下宣传和号召无名英雄所需要的最有利的思想武器,因此,梁启超以墨学非命来渲染英雄论。
“非命者,墨学与儒学反对之一要点,而亦救时最适之良药也。”(8)梁启超在论及墨与儒的生命观上侧重墨学的非命说,墨学非命以天下为利以团体为利,甘于付出,不肯趋时势而唯命是从,不肯对环境蛰伏,具有一种向上的追求。他以物竞天择社会中发展中为引申,以西方英雄的产生暗示此等非命观的重要性“夫力也者,物竞界中所最必要者也。而在矫揉造作之社会,则物竞每不能循常而行,且竞之道时或缘而中缘。......如彼‘喀私德’制度之社会,或生而为贵族,或生而为平民曾亦思此等制度,果能以人力破除之耶?......则的士黎里断不敢望为大宰相,林肯断不敢望为大统领,则亦曰命也而已。而何以今竟若此?故知夫力也者,最后之战胜者也。”(9)梁启超认为西方英雄的产生是非命的结果,而这种非命在墨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墨子非命,真千古之雄识”。梁启超在论及墨学实行之时,以灵魂说阐释墨学的道德标准,以道德责任为前提,追求精神对肉体的超脱,以丁汝昌之战死映衬孟胜之舍身取义,这无非是对墨学非命之义利取向来彰显英雄精神。
三、为复兴墨家论理学而进行中西比附
梁启超认为西方之所以文明源于其文化复兴,而当下中国思想文化中缺少逻辑学,逻辑学成为中西文化差异的一大特征,甚至成为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他倡导复兴墨学论理学,并认为墨学隐含着先进的逻辑思维,墨家论理学足以媲美西方逻辑学。梁启超著《墨子之论理学》、《墨经校释》,以西方逻辑学为模板反观墨家名学和墨学的逻辑思维。梁启超在宣扬墨家论理学之际采用了很多新奇的方法,这些方法以复兴墨学为目的,以中西比较为框架,对墨家论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梁启超首先就“论理”的由来进行了说明,“Logic之原语,前明李之藻译为名理,近候官严氏译为名学,此实用九流‘名家’之旧名,惟于原语意,似有所未尽。今从东译通行语,作论理学,其本学中之术语,则东译严译,择善而从,而采东译为多。吾中国将来之学界,必与日本学界有密切之关系,故今毋宁多采之,免使与方来之译本生参差也。”(10)从这里可以看出梁启超以西方逻辑学为背景开始对墨家论理学进行研究和论述的,他把名家的明辨作为中国特有的逻辑学。梁启超为了论述墨家特有的逻辑学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他即要把墨家论理学从墨家文本和思想体系中挖掘出来又要与西方逻辑学所区别地表达出来,以突出中国早就有逻辑学而且中国的逻辑学也很先进,进而对墨家论理学进行复兴和宣传。梁启超在论述墨家论理学体系时经常用的就是中西对比,这一方法尽管让国人以新视野新思路来看墨学,但这里面有很多对比都有些牵强附会,颇有些“削足适履”。“墨子全书,殆无一处不用论理学之法则;至专言其法则之所以成立者,则惟《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非命》诸篇为特详。今引而释之,与泰西治此学者相印证焉。”(11)梁启超对《墨经》进行了系统地阐述,以释名的方式对《墨经》中的辩、名、辞、说、故、类、或、假、效、譬、侔、援、推进行英文对照并阐释说明,以法式对墨学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进行了解释,对墨学的三表法以三段论的方式进行逻辑关系分析,通过中西、中印逻辑方法上的比较来阐明墨家论理学的先进性,最后,梁启超发出感慨“呜呼!以全世界论理学一大祖师,而两千年来,莫或知之,莫或述之。”(12)
墨学自汉以后成为绝学,明清之际考据训诂兴起,墨学逐渐引起关注,自孙诒让成就《墨子间诂》后逐渐掀起一股墨学热,而梁启超是这一阶段墨学研究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在墨学复兴上的所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在这一阶段,梁启超所开创的墨学研究承前启后融贯中西,为墨学研究在方法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研究梁启超墨学研究方法和他的墨学观是中国近现代墨學研究中不开避开的一个环节,本文就其墨学研究方法的探索仅为一家之见,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1),(2),(3),(4),(5),(6),(7),(8),(9),(10),(11),(12)《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3158页,第3176页,第3177页,第3177页,第363页,第1402页,第1403页,第1402页,第3166页,第3186页,第3186页,第31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