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书画艺术的延伸
2019-09-10徐卓娅
徐卓娅
【摘要】:装裱是中国画特殊的展示方式,如果中国画不经装裱直接用来展示的话,就只是一个半成品。所以必须通过装裱才能把书画的全部艺术表现出来、完善起来。总所周知传统中国画一般是画在宣纸和丝织品如绫绢等材质上,这些画材都很轻薄,难以直接展示。如果不装裱,除褶皱不美外,还可能出现虫蛀霉污,受潮结饼,导致彻底毁坏。而好的装裱不仅能增加视觉上的美感,还可以给优秀的作品带来保护。
【关键词】:装裱艺术 工艺
一、书画装裱艺术的发展史
装裱艺术大约在1700多年前开始萌芽,最早可以从简册来算起,简就是用竹木加工成平面条状用于写字,册则是用绳子把简连缀成“册”,“册”这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已出现。一册往往就是一篇文章或书的一个章节。最初的书画装裱原理,恰恰来自这里。
发展到唐代,唐代张怀瓘曾言:“晋代装书,真草混杂,褙纸皱起”。稍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及:“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范晔是今天已知的最早的装裱专家。我们现在看到的最古老的书画作品是隋代的《游春图》,在敦煌藏经洞中封存的经卷最古老的也是隋唐时代的,其装裱方式多以托背卷轴方式。
宋代是我国文人画的成熟时期,宋代的皇家画院也是中国历史上艺术水平的高峰。皇家不仅设立了为艺术服务的专门机构“文思院”,还为装裱人员安排官职“提举官”。在皇帝艺术家宋徽宗等的大力提倡下,一些著名的文人艺术家苏轼、米芾等都自己动手装裱。米芾专门写了《论鉴赏装裱古画》,并在《书史》、《画史》中,提到了当时装裱业的繁荣景像。
到了明代,苏州和扬州一带,发展为经济中心,文化艺术也相应昌盛,明人周嘉胄著成《装潢志》,系统的论述了装裱的要节,传送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装裱艺术的发展。历经明代百年至清代,装裱艺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书画装裱的工具和材料
俗话说:七分书画,三分装裱。现代名家傅抱石先生曾于1957年在人民日报发表《裱画难》一文说:“作为一件藝术品,除了画面的艺术水平决定在画家而外,装裱是最重要的一关。”那么装裱需要什么呢?
首先书画装裱应选择背阴、空气流通的房间,要宽敞明亮同时避免阳光的直射。因为阳光直射容易导致书画褪色以及装裱材料老化。
其次,工具需要装裱台、纸壁、棕刷、排笔、尺板、启子、蜡板、针锥、浆油纸、裁板、裁刀。
最后,材料:
1、宣纸,宣纸是装裱书画的主要材料之一。由檀树皮、稻草、棉花、大麻、桑树皮等原材料制成;
2、绫、锦、绢,一般用来装裱画片的边框。
3、颜料、胶矾,装裱备料的加工,用胶加在染料的颜色水中,可防止染出的绫绢出现花斑;同时在装裱书画时,为了增强纸的绢的抗水性,减少伸缩性,常需胶矾的合用。
4、天地杆轴头,上杆也叫“天杆”,下杆也叫“轴杆”,装在立轴下端。轴头则安装在立轴画幅地轴的两端。
5、笔、墨、砚、印章
三、书画装裱的常见品式
书画装裱,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根据书画作品的长短形状,装裱的形式也不同。
1、立轴:一般用于直幅和方幅的书画,装成轴幅称为卷轴。
2、屏条:宋朝流行的把书画装裱成条幅的形状,被称为“屏条”,用来装饰墙壁,由壁画演变而来
3、通景屏:在“屏条”的基础上,发展成四到十二幅画面,形成一个整体的连屏,称为“通景屏”。
4、横批:一种书画心,竖短横长,装裱成左右装杆系绳张挂的横式画幅,称为横批。一般张挂在建筑物的向阳面,使建筑物如同开了一个横窗,起着借景为饰的作用。
5、手卷:将字画装裱成长轴一卷,用织物为底子,便于阅读,多是横着看。
6、对联:对联也叫“楹联”,是书法应用中最广泛的一种传统形式。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7、扇面:分团扇、折扇两种。
8、册页:在唐朝以前,书画多为卷轴,阅读不便,唐以后,将卷轴切割成大小相等的单幅画页,并装裱成册,取名册页。
9、镜片:在书画心四边镶绫绢或色纸,不上杆、不转边,叫做镜片,也可称为“画片”或镜心。
四、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
1.第一步:裱画心,将画心反铺在干净的桌子上,用喷壶把画心的背面均匀的喷湿;等画心慢慢变得湿润且平整的时候,用排笔在画心的背面均匀的刷上一层浆糊;接着,准备一张略大于画心的托纸,把托纸对齐画心的一边后用棕刷自上而下排扫托纸,不要太过用力,直到使整张托纸平整的贴在画心的背面后,再在托纸边缘均匀抹上浆糊;贴到干净平整的墙上晾干。
2.第二步:镶条,等画心干透后,首先用裁刀轻轻地将其从墙面上取下来,同时可以将托纸不整齐的边角部分裁掉;然后在画心四角均匀抹浆糊,镶上助条;最后在助条边缘抹浆糊,镶上边条。
3.第三步:覆背,在画作已经镶条完成的基础上再重复第一个步骤。
4.第四步:装框,等到画作完全干透平整后再进行装框。
五、书画装裱的重要性
由于中国书画主要是采用绢或宣纸。其材料质地纤薄、柔软,一旦放置长久则容易破碎,古代为了利于保存,便于观赏,便从实用角度出发,多用麻纸、布帛等材料在书画背面裱褙。之后逐渐加以美化,四周镶嵌绫、绢、锦等丝织品为边框,在背面裱一层或数层纸,并加上必要的装饰,使原件更为牢固,而且便于舒展、悬挂,以适应人们观赏的要求。
但凡是新写好的字画,如果不装裱衬托,放置一段时期后,受水墨、颜色和胶水的浸渍,干后会呈现凸凹不平的状态,不但不如原来的样子,还要减分。所以及时装裱显得尤为重要,装裱后的画面会更加生动可观。而且经过艺术设计的装裱,显得整洁美观,更能增添神韵。要是放置不裱,存放时间久就会造成断裂破损、残缺、污染、变色、水渍等明显损伤,最容易滋生的黄色斑点,很难去掉,如果经常受潮湿,易生霉斑,若湿后粘连,就不好揭开,即使晾干也变成了废纸、烂纸灰,无法挽救,为日后收藏留下隐患,装裱后会直接影响书画作品的品相,也影响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六、结束语
总之,书画装裱工艺从1700多年前开始的萌芽发展到现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并趋于规整和精致。成为了完成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是组成艺术作品重要的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
【1】《书画装潢沿革考》王以坤 紫禁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