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野调查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

2019-09-10杨乐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研究者田野教学研究

【摘要】:为了丰富教学研究视角,提升教学研究质量,源于人类学经典研究方法的田野调查法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研究者的青睐和运用。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合理的使用田野调查法,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在对田野调查法的界定,以及案例的分析,进而提出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田野调查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 田野调查法

一、田野调查法的界定

为了研究复杂的教学现象,人们越来越多地借鉴相关学科的视角和研究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入地认识与全面地理解教学,为提升教学实践的质量提供更多有力的理论支持。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 也称田野工作) 的运用就是其中之一。人类学中田野调查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住居体验等方式与被研究者经过一段长时的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 [ 范正勇:《对人类学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的几点思考》,《青海民族研究》18期,第16—18页,2007年。]田野调查法主要指研究者亲自进入研究场域,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切身体验等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对获取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上升为理论的过程。田野调查法是一种关涉整个田野研究过程的哲学,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方法论,主要由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理论分析等构成。参与观察能够获取其他途径无法得到的独特体验和理解,这种切身体悟恰恰有助于提高研究者对所要研究现象和事实的解释力度。“参与观察指人类学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何星亮、杜鹃:《文化人类雪田野调查的特点、原则与类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第18-25页,2014年。]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既要在观察中参与活动,又要在参与活动中观察。参与观察更多的是看到了事实的表象,要真正了解事实的本质,回到事实本身,还需深度访谈和其他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深度访谈可以解决参与观察所看不到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充实研究内容。因此,对研究者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研究者亲自进入研究场域,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切身体验等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而且需要对获取的真实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并将其上升为理论。

首先,田野调查不是某种单一的调查研究方法,而是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它可能需要运用文献法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运用问卷调查法广泛了解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运用观察法了解研究对象的生存环境、文化习俗和行为表现,运用访谈法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体验等等。

其次,田野研究需要研究者在研究场域的整体式“浸入”,不是对研究对象本身或某一方面的研究,而是对研究场域的各个方面都进行研究。通过深入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活动、与其平等交谈和亲身体验研究对象的生活经验,尽可能获得对现场及研究对象状态的真实感受,田野调查所包含的这些研究方法是在研究对象活动的场域 ( 即所谓的“田野”) 展开和进行。

再次,为了使田野调查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研究者既不能带着文化优越感去对待研究对象,又不能基于自身已有价值取向和知识经验去解释和研究问题。在田野调查中,研究者理应站在被研究者的立场进行分析和研究问题,避免自身主观因素对解释研究问题的影响。

最后,田野调查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因为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相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彼此才能更加熟悉,并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只有获取研究对象的认同和信任,才能通过深度访谈获得更为细致入微和有效的研究资料。

二、田野调查法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运用

1、田野调查法再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用的可能性

将田野调查引进高校的思政课堂, 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的教学方法,就称为思政教育的实验教学法。它以人类学课程和田野调查课程为依托, 目的是使高校的大学生能够认识社会不同的层面 , 学会分析文化具体方法, 理解其背后的意涵。 依据我的教学实践经验,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组织进行集体田野调查。通常为系统的、有深度的研究服,时间安排为1天至2天较为合理,这是属于人类学或田野调查课程的实践部分,主要进行一般的民族志资料搜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学方式都十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 2014年开始, 笔者作为历史地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每逢假期特别是寒暑假期间都会进行将近一个月的田野调查, 由于课题的关系, 这些调查主要集中在广东境内的沿海社区。而现状作为教师的笔者,可以进一步把田野调查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在2017年11月18日,笔者就带领十个同学去广州进行了一次田野调查活动。[ 笔者会在会在下一节详细介绍这次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既可以增强几位同学对广州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了解,又能使几位同学掌握相应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故而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合理的运用田野调查法,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

2、田野调查法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用价值

第一,有利于教学研究中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實现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教学研究之田野工作中研究主体与客体的融合、研究中主位法与客位法的视界融合,既解决了教学研究中研究者走马观花,被研究者无法参与的难题,又解决了教学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实践者分家的尴尬局面;既解决了教学研究者运用客位法研究忽视被研究者感受的问题,又解决了教学研究中运用主位法忽视被研究者自身认识不到的问题。

第二,有利于教学研究者转向教学实践,充分挖掘教学问题,了解教学事实及存在问题的本性。如现象学所讲的“回到事实本身”一样,田野调查法旨在让教学研究者走进教学实践,真正扎根教学实践,回到教学问题原点寻找“源头活水”,研究实践中的问题而不是文献和头脑中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研究范式能够使部分教学研究者不再沉浸于文献资料这一宁静的海湾中,而是走进教学实践这一沃土,寻找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平衡,旨在解决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脱节、教学实践者与教学研究者分家的现状,避免教学研究者在具体研究中的主观臆测和一厢情愿,进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实践,解构和重构已有的教学理论体系,抑或是建构新的教学理论。

第三,田野调查法的整体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教学研究全程的、全方位的、全面的认识教学事实,实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融合。田野调查法兼具共时性和历时性特点,既强调完整事实的多元性又重视事实内部各要素的历史发展和整体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启示教学研究亟需将研究问题的整体结构、构成要素及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结构、构成要素及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和变迁情况加以梳理,明确研究问题的基本构成及其发展过程,明晰研究什么及怎样研究等一系列问题。田野调查法中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全部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了解,整体浸入式的语言学习以及与研究对象的密切联系等行为有利于教学研究者转变研究理念,认真践行群众路线,走进教学实践沃土,走近教学实践者。

三、田野调查中应注意的几個问题

1、相关理论知识的准备

田野调查以扎根理论为指导,主张摒弃一切成见直接进行田野实践,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而且一个头脑空空的人面对田野丰富的文化事象时只会获得片面的、感性的认识 ,无法整合成为研究内容, 即使按照问卷和提纲,他所做的工作也是粗糙的、机械的,无法充分反映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因此,田野调查应作为规范的课程, 就应该在调查前给学生充分的、扎实的理论指导;针对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田野调查者自己必须有意识地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对具体的调查步骤做到“ 心中有数” 。

2、适应周期

在课堂经验中,“田野”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学生必须亲自到当地实地去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田野”。人类学田野调查提倡“异文化研究”,就是要到一个与本文化不同的社区环境中去做调查, 还要求调查者放下自己原有的文化身份,去扮演一个当地文化的初学者,田野调查者通常会因异文化的冲击感到不适, 而对长期田野调查来说,这是一段非常寂寞的生活。因此, 应该如何去调适自己的心理就成为田野调查能否继续下去的关键所在。根据笔者的田野调查经验, 心理调适的成败一方面在于个人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取决于调查者融入当地的程度,在这方面,可以利用一些客观因素作为辅助手段, 如选择一个在地方上能说话的联系人作为进入社区的中介者、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增加自己在社区中的曝光率等。在11月18日的田野调查活动中,笔者有一个计划即带领相关的同学去南越王宫博物馆。而学生们并不知道这个王宫的相关展示的相关内容,这就需要相关的专业的人员为我们做介绍,而笔者刚好因为专业的原因认识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这就解决了相应的关键问题。同学们通过专业的人员的讲解了解到了相关的广州地区南越国的相关信息,还对一带一路也有了相应的了解,而博物馆的相关讲解员也通过专业的讲解,有一定得成就感。通过这次田野调查也做得比较成功, 为将来我好的进行田野调查活动继续深入研究必将打下很好的人事基础。

3、坚持田野考察的记录

田野日记是田野工作者每天生活和工作细节的记录,它与田野笔记不一样, 更注重的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籍由田野日记,我们能看到身处异文化中自我面临着哪些困惑和挣扎,反思自己在田野调查中是否能摆脱本着哪些困惑和挣扎, 反思自己在田野调查中是否能摆脱本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 在日记中,还可以记录下田野笔记中或许遗漏的一些生活细节,成为以后研究中必不可缺的参考。在与当地文化之间有一个空间存在,能够更好地激发调查者的创造力, 田野日记是调查者维持局外身份的一种方式, 也是属于这个空间的一部分, 应该被坚持下来。

四、田野调查的成果展示

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是田野调查法的主要体验者,因此田野调查法的教学成果更多的体现在学生们的评价上。笔者将摘录部分学生对11月18日田野调查的评价,以便读者有更多的体会。

五、结论

田野调查方法作为人类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已经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将它引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课堂,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田野调查方法是一个科学、系统、内容丰富的研究体系, 它以人类学为依托,在实践当中能够独立出来,灵活运用到各种学科的教学的教学活动中。田野调查法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运用,定会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改革发挥较为有益的作用。

作者简介:杨乐(1990-),男,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助教,历史学硕士,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研究者田野教学研究
田野作品选
捉迷藏的绿
秋天的田野
田野风光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