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2019-09-10吴俊艳
吴俊艳
周末上课匆匆赶到办公室,见到了好久不见的一个初二女生小舒和她的妈妈。看着孩子长高了很多,我说道:“一段时间不见,丫头长了这么多呀!”妈妈说:“可不是,个子长高了,心思也变多了。“这时候小舒出去准备上课了,妈妈看着女儿出去的背影悄悄对我说:”老师你说这孩子咋回事儿呀?
上了初中以后,就觉得和我越来越没话说了,动不动说我不理解她。上次还跟我说你可懂她了,如果你是她妈该多好呀的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怎么突然就不懂她了呢?“
其实上了初中以后,孩子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青春逆反期就開始了。小舒妈妈遇到的问题不是个别家长的问题,而是大部分家长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些熟悉的场景:
为什么他们没有小学的时候听话啦?
为什么他们动不动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为什么他们老觉得家长唠叨?
为什么他们回家的时候老是把自己的门关起来,拒绝家长进入他房子?
为什么他们宁可和同学甚至陌生人聊天,也不和家长沟通?
问题究竟出现在了哪里?为什么上了初中的孩子觉得你越来越不懂他了?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孩子进入了青春逆反期。
按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孩子在18岁成年之前有两个逆反期。
第一个逆反期在2~4岁期间,多在三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长大感”,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办事,要求行为、动作和行事自由,反抗父母的控制,他们所要求的独立行为中,有许多是力所不能及和不切实际的。
第二个逆反期出现在小学末期至初中阶段的10~11岁至15~16岁,突出表现在青春发育期,初中是最重要的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特点:
1.生理发育加速和心理发展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
这个阶段,孩子身高、体重、生理机能和生殖系统都飞速发展,这种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
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他们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能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
2.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春期的孩子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重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的评价,并且有很强的自尊心。
3.情绪和心境变化很大。
相关研究发现,青春期早期,孩子情绪状态的积极方面较少,烦恼、孤独和压抑等消极情绪体验增多;情绪的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
到青春期后期,他们的情绪稳定性才会增加,情绪起伏变化逐渐平缓。
4.要求独立自主性。
独立自主性主要是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为自主,反抗父母和有关方面的控制。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时候,他们强烈的自主意识萌发,需要社会成人将其视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给予平等的自主性。
父母却一味的把他们置于“孩子”的地位,多给于保护支配和控制,从而导致反抗使亲子矛盾突出;另外一个是教师和父母的教育,多将成人的观点强加于他们,而在大小事情方面都已具有自己观点和主张的“被教育者”的他们会抵触或者拒绝接受。
这个阶段反抗的主要形式两个方面:
1.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
主要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且往往具有突发性,自己难以控制,事后会后悔平静下来,但再遇矛盾,又会以强烈冲突的方式应对。
2.将反抗隐于内心,以冷漠相对。
他们不顶撞,对不满的,乃至需要反抗的言行似乎置若罔闻,但内心压力很大,充满痛苦,并会将其内化为不良的情景,难以转移。
第二,家长的沟通方式。
大多数家长对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认识不足,还继续用原来对待小学生的方式,或命令掌控式,或唠叨照顾式,孩子当然觉得和你们之间越来越有隔膜了。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上面列举的种种熟悉的场景是事出有因啊。
那到底要怎样才能陪伴孩子度过这一段特殊时期,让孩子觉得你是”懂“他的呢?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大家可以这样做:
1.了解学习一些青春期的相关知识。
这个简单,看点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文章,或是看专家访谈视频都可以。如果说和青春期孩子的相处比作斗争的话,那我们必须“斗智斗勇”缺一不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啊。
当然,有点说笑了,青春期没有那么可怕。但是了解了相关知识,最起码我们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心里有数。
2.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尽量尊重孩子,放低姿态,淡化家长权威,平等沟通。
这个时期,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在面对孩子很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言行时,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斥责;多一点倾听,少一点唠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批评。
3.尝试使用这个沟通公式:
表达理解(共情)+阐述看法+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孩子吐槽学校作业多,像苦行僧,晚上熬夜,只是为了写而写,对学习真的没有多少兴趣。
我是怎么说的呢?
第一步表达理解(共情):老师看到你们如山的作业真的都好心疼啊,比起我们上学那会,觉得你们真的是不容易。可怜的孩子们,老师对你们表示深深的同情。
第二步阐述看法: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你们觉得作业负担这么重吗?根据我的观察和经验,是大部分同学学习效率不高,时间观念也不强。
本来一个小时的作业,硬被你们熬到了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然后后面的题目都是敷衍完成的,第二天老师检查没有完成或是检测不过关,就又会加大作业量,这样一来不是成为恶性循环?
悄悄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以前上学的时候,很多副科也是很烦写作业,在被自己的老师催得实在过不去的时候,才随便把填空、选择一做,剩下的问答题什么的都不做。我的老师看到后只是故作生气地说,下次记得写完。
为什么他们会对我手下留情呢?因为他们知道我会用最后的考试成绩说话。所以这也是你们觉得老师们偏心,总是给好学生开绿灯的原因。其实,作业只是求得成绩的过程,所有人最后看的还是成绩的那个结果。你有结果了,自然有了可以和老师”任性,“和父母谈条件的资格了,当然日子过得就舒服多了。
第三步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或解决方案:就像现在,作业多是客观情况,我们无法逃避,必须面对。那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肯定会说出你想要的答案)我再次肯定:对了,大家已经意识到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提高效率,把基础该背的、该记的、该写的完成了。如果习题里出现太多同类型的题,我们可以不做,重点攻克不会的。这样坚持一段时间,成绩提升了,老师和家长也都看到了你们努力的过程,自然你过得就没有那么辛苦了。
怎么样,这个沟通方式还是很不错的吧,它难就难在你要提出孩子愿意也能完成的解决方案,他们才愿意接受。这样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他们怎能觉得你不懂他呢?当然,老师和家长在身份上是有差别的,和孩子的亲密度也是不一样的,但是道理都是一样的。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有需要的家长一定启发和启发。
原因和解决方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