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教师幸福感获取机制研究
2019-09-10陈能典
陈能典
摘 要:我国多数农村教师严重缺乏幸福感,其主要因素在于物质生活及社会认可。因此,想要增强农村教师幸福感,应积极平衡社会和政府作用,改善农村教学环境,为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农村教师;幸福感;获取机制
引言
由于我国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紧缺、地处位置偏僻,且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相对较差,从而导致农村教师难以满足自身需求,导致幸福感不足,从而对教学工作质量及效率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想要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应积极关注农村教师幸福感。
一、我国农村教师幸福感构成因素与获取意义
(一)我国农村教师幸福感获取意义
农村教师虽然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他们作为生命完整的个体,也需要在发展与生活中获得物质与精神保障,这种保障存在心理需求,也存在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这些需求来自于成就感、被关注与被鼓励等。教师如若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任意一点,都将对自身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农村教师幸福感获取来自于职业生涯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中所获得的精神与物质需求满足感,也是一种对于自主参与的情感体验。
(二)我国农村教师幸福感构成因素
我国农村教师幸福感构成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因素,即精神、物质、公众、体验。这几点因素对教师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物质是保障教师教学的基础因素,体验是维持教师教学的主要动力,公众是教师获得支持的一种支撑,精神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形式。第一,在物质方面,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其物质需求主要包含保险待遇、劳动条件、福利待遇与基础工资。第二,对于农村教师来说体验是其获取幸福感的主要组成内容,需要农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第三,当农村教师面临物质待遇较差的问题时,其精神支撑也是教师持续工作的主要动力。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即社会人际关系,意指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与亲属关系等;生活尊严,主要包括职业尊重、职业理想、职业归属感、职业发展等。第四,提升自我能力,即教学体验,主要包括提升职业水平、提升自我才能、提升职业素养、实现自我价值等。
二、我国农村教师幸福感缺失原因
(一)难以提升经济物质基础
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普遍提升工资水平,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并未有太大上升幅度,尤其是针对青年教师,由于青年教师接触工作时间较短,从而难以提升职称与工资水平。此外,对于农村整体收入条件来说,教师收入甚至无法与务工人员相比,在收入水平较低情况下其社会地位受到严重影响,进而丧失工作兴趣。同时,青年教师当前正处于需要经济物质时期,他们需要买房、结婚、育儿,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钱财。因此,当青年教师经济收入与多年辛苦拼搏回报无法对等时,内心从而形成反差,进而难以获取幸福感。
(二)生活水平与教学条件较差
农村院校基本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因而教育经费基本依靠县财政投入与社会支持,从而导致资金储备相对不足。从农村教学环境来看,普遍存在欠缺娱乐设施、办公条件较差、教学设备陈旧等问题。在此情况下,农村教师难免在课余时间感到生活单调,且多数农村教师处于80阶段,当在大城市发展几年后很难忍受农村环境的落差。此外,一些青年教师在接受高等教育后便具备创新意识,他们会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学习先进知识、感受生活、体会人生。但是部分家长却认为这些教师没有认真教学,而是带领学生做一些游戏活动。当青年教师面对家长的抵触与不理解后,难免会对内心造成影响。
(三)工作与心理压力过大
农村教师不仅需要负责批改学生作业、课堂教学、课前备课、丰富知识储备、评听课程、辅导作业等工作,还需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稳定学生身心发展、做好思想工作等内容,这些皆需要农村教师耗费大量精力与心血完成,从而工作压力过于重大。同时,农村教师本身管理学生难度过高,且新课改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农村子女多为独生,习惯被父母宠爱、娇惯,性格调皮、任性,不听从教师管教更是常事。此外,在素质教育推行下,农村学校仍然将学生成绩水平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评价的根据,从而导致教师难以创新教学思路,只能遵循陈旧教学模式教育学生。加之部分青年教师任职时间较短,在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方面有所不足,面对这些压力巨大的工作更是难以完全适应。
三、我国农村教师幸福感获取路径
幸福感需要人们在主观意识下获取,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往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是阻碍教师获取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但并不代表教师无法获取。因此,想要教师打破阻碍获取幸福感,可通过以下几种路径进行探索。
(一)完善物质条件
农村教师幸福感应在物质基础下去获取,但由于当前农村学校无法满足教师工作环境、身体健康、薪水物质等条件,从而导致教师难以获得幸福感。因此,针对改善农村教学工作环境,农村学校需根据我国规定的教师薪资福利拉近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待遇差距,带给农村教师更加优质、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基础。尤其针对于农村教师工资方面,地方政府应积极解决现有工资待遇问题,完善农村教师薪资福利制度,解决其住房问题与保险问题,让教师可从中获取更多幸福感,推动农村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二)内在引导
幸福感的形成是由内在引导来获取的,一个人的幸福可根据生存态度决定,从而增强对某件事物的幸福与放松心态,并在心态与兴趣。农村教师也是如此,其幸福感可形成自我认同感与增强自信心。因此,农村教师需要在面对生活、观察生活与体验生活中报以客观态度,在获取幸福感的同时学会自己争取,而不是仅凭他人给予。
(三)获取成就感
幸福感的獲取需要精神给予足够支持,从而需要农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认可自己,通过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获得相应成就,并在该成就中获取幸福感。因此,农村教师应积极面对工作,在工作中努力进取,通过工作成就激发内在潜力,进而形成幸福感。同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应增强学生应用技能能力与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师生交流、师生合作等方式拉近师生距离,促使学生认可教师,二者在共同成长中获取幸福感。
(四)社会鼓励与支持
由于教师工作性质较为特殊,需要在教学中感受很多情绪与思想,因而教师在获取幸福感时需要外部力量作为支撑。同时,教师本身便具备追求与选择幸福的权利,因而教师需要在社会鼓励与支持下提升获取幸福感数值。在此情况下,学校需积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促使教师增强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获取幸福感。同样,教师还需在教学环境中通过与学生、教师合作与交流来明确自身工作水平、丰富工作经验,进而获取和谐、完善的人际关系,进而获取幸福感。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教师幸福感的缺失来自于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过大,且无法在工作中获得相应回报与精神支持。因此,有关部门及学校应积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通过内在引导与多方支持下帮助教师重获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旭东,黎嘉焮,欧嘉雯. 农村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的调查研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2):72-74.
[2]单丽娜,李雪平.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及提升策略[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2):107-110.
[3]杨柳.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探索[J]. 广西社会科学,2016(08):2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