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刍议
2019-09-10李淑范
李淑范
【摘 要】本文以研讨式教学模式为载体,结合课堂教学,强调紧扣教材,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讨论主题进行研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环节,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形象思维,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共同提高。并从营造创造教育、师生互动的环境角度,对课堂氛围、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创新能力;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实践教学
当前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简单地理解为机械灌输知识过程,它关注教师教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不太关心学生是否具有转化知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等方面的能力。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导致学生苦战于茫茫题海,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爱学、不想学、不会学。
一、研究目标
1.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创新;2.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所创新;3.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有所创新。
二、问题提出
(一)研究目的
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状况并不乐观,在普通高中更为严重。走进中小学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为此我们以“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为题,拟于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研究意义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研讨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创新。研讨式教学,重点体现在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变“教师——学生”的单向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由“教师”转变为“导师”,从“教”转变为“导”,加大学生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自主学习的探索者。
(三)研究价值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研讨式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变“灌输式”为“研讨式”;在教学手段上,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在教学形式上,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在教学关系上,变“主——客”关系为“主——主”合作关系,并且能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才干技能训练有机统一起来。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教学规律,而且符合學生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的需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本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现代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原则
(一)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传授知识,学生重接受知识,由此必然导致:学生循规蹈矩,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是掌握了很多前人的经验和知识,但对新事物新问题显得手足无措,创新能力较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知识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万能的工具,更不是唯一的目的。人的本质是创造,不创造只会重复,人类就不能进步,人也就不可能有更好的生存质量和条件。一个不会创造的人在今天这变化万千的世界里将寸步难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已经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四有新人,他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必须给予学生智慧,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共同提高。
(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片面强调学习能力,必然导致在教学中只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而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不可否认,抽象思维是人类智力与神经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我们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抽象思维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但是片面强调抽象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利。因此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是构成创造思维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优选教学内容、突出主体,更要寓思维方法于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教学内容的结论,而且能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可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基本环节。而实践教学是在实践中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亲自动手,直接接触感性知识,教师应借此机会,强化学生形象思维训练,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研究方法
(一)具体做法
通过本模式的探究,是帮助学生寻找到一个使他们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满意而能干。具体做法是通过教师教学示范与布置任务——分成小组(6人一组)、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讲课、师生共议——撰写小结——课尾考核五个环节,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研究内容与手段
1.注重情感投入,从单一的认知目标向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和谐共进变化,实现情与知的统一。
2.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注重教师指导帮助。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互动交往的局面。
3.从学生被动参与向学生主动参与变化,鼓励学生多问、多说、多做,唤起他们的热情,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主动积极。
4.从学生个体独学向集体共学变化。把小组学习引进课堂,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的合作功能。
5.创造研讨情境,采用激励手段,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实现师生角色转变。
6.坚持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精选研讨主题,合理设疑,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求知欲,产生探究的激情,形成学生内在的进取动力。
(三)营造氛围
1.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在不改变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的前提下,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创造思维因素,反映知识的逻辑体系。在知识运用上,增加思维方法的训练,淡化单纯的模式记忆;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情景来呈现新知识的内容,激励学生探究发现新知识,总之创造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只有把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日常的教学内容当中,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注重研讨式教学。注重探讨式教学就是要避免简单的机械注入。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作用是“启”,即采取引发思维、创设问题、设置形象、辨误是非、勇敢参与、分享成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形声字、修改病句、语言运用、作文等教学中,我们不妨有意设置辨误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辨别、分析
中暴露其思维的差错,能“吃一堑,长一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即“发”的目的。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机会,提供让他们自我锻炼的情境。首先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锻炼。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轴心,以训练为主线,对学生的训练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要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贯穿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让学生脑、耳、眼、嘴、手一并参与,全方位感知知识、形成能力。
如:学习《最后一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今后会是怎样的?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如果续写一个结尾该如何去写?等等。语文课能否做到把学生引到作品的情景当中,教学语言的锤炼十分必要,因为学生是通过教者的语言形式理解别人文章表达的深刻内容。恰当、凝练而深刻的语言,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之进入作品的境界。这样做,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参与状态,不但有兴趣,而且积极性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形象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其次是课外活动中的实践锻炼。要学生学好语文,要建立大语文观念,适度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范围,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纳课内课外为一体,熔学校社会为一炉,那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相当有益的。
五、结语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与具体学科教学结合起来;2.加强形象思维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3.改革传统模式,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成为思维训练的整体,是实现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途径;4.营造创新教育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于英华,袁红旗,韩刚,张庆国.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J].才智,2019(4).
(责任编辑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