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2019-09-10钱居正
钱居正
【摘 要】读写能力则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必备因素。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情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词句训练,学会遣词造句;边阅读边批注,深化情感体验;阅读后用心写,助力书面表达,切实增强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一、重视词句训练,学会遣词造句
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词语、一句句话组成的,阅读文章根本上来说就是在读这些词句,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真正弄懂了这些词句的语法表达和情感内涵,才能读懂整篇文章,才能切实提升自身的读写能力。为此,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时的语言训练,即着重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看一看词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怎样进行的语法表达、又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等,在领悟中习得、在训练中提升,切实学会遣词造句。以《麻雀》教学为例,“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这是本文的重点句子,我带领同学们先是对比分析:①“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和“一只老麻雀突然从树上飞下来”在表达作用上有何不同?哪个更好,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老麻雀的急切心情和快速动作;②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麻雀和猎狗的体型相比,无疑是微不足道的,那为什么不用“像一根羽毛似的”?引导学生理解老麻雀的坚定心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模仿“像……似的”写一句表达自己心情的话,学以致用,真正学会遣词造句,学会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边阅读边批注,深化情感体验
批注是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载体。小学生虽然年纪小、阅历少,但读文章时依然会有自己的体验、看法,教师不要忽略这些细微之处,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随时记录下来,小到一个词、大到一段话,都要边阅读边批注,或写在书上,或记录在读书笔记上,既深化阅读情感体验,又为后续写作积累素材。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循序渐进地批注,即从一开始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慢慢过渡到重点段落,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由生疏到熟练,逐渐训练学生适应这种阅读方式,学会具体的批注方法;二是要有层次地批注,即不同的阅读阶段要有不同的批注,一开始自主预习时的初步印象,形成“初次批注”,在课堂上随着教师的讲解形成新的感悟,乃是“再次批注”,课后反思复习阶段再次阅读,在整体品悟的基础上形成“反思批注”,层层递进促使读写结合成常态。
三、阅读后用心写,助力书面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阶梯、写作是阅读的升华,阅读后写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策略的重要步驟之一。让小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他们能读得更深、更细致,也就是说,如果教师提前布置好写读后感的任务,学生在阅读时会更加仔细,对角色性格、故事情节、写作手法等会更深入地揣摩,从字里行间认真探究,理解更深,从而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也会直接促使读后感质量的提升。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事先我就告诉同学们,希望他们认真阅读并能写出一篇真情流露的读后感,因而在阅读时学生非常投入,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得非常深入,美丽景象、奇珍异宝描绘得头头是道,可越是了解对圆明园的毁灭就越是痛心,情感激荡越强烈,眼含泪花、哽咽难言的不在少数。此时此刻我趁机引导:“同学们,看着圆明园现今的残垣断壁,想着曾经的璀璨辉煌,你想说些什么?请你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顺理成章地过渡到读后感的写作,同学们在阅读时积攒了千言万语,还愁写作时无话可写?
总之,读写结合的策略还有很多,需要一线语文教师结合学情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因地制宜地施行各种有效策略,切实增强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耿新玲.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关研究[J].亚太教育,2016(10).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