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冬梅:我们都是点灯人

2019-09-10徐冬梅

新晨 2019年6期
关键词:点灯母语儿童文学

2019年4月12日-14日,由中国教育新闻网、亲近母语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2019“阅读改变中国”年度颁奖典礼在江苏大剧院隆重举行。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女士在第十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做主题演讲。为什么会有亲近母语?徐冬梅说,这是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个时代的大家共同创造的过程。

欢迎大家来到这场春天的聚会,点灯人的聚会。

今年第十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希望大家能在这里听见文学的声音,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亲近母语十五年叙事》。仅就亲近母语而言,作为推广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的一支力量,我们走过了15年。如果从2001年亲近母语被立项为江苏省教研室重点课题说起,亲近母语已经走过了18年。

即使从2003年,亲近母语机构在扬州注册成立,亲近母语被立项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算起,也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简述一下亲近母语这些年的发展历程。

孕育和发生:2001—2006年,第一个五年

为什么会有亲近母语?这是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个时代的大家共同创造的过程。

我是亲近母语机构的创始人,作为一个在乡村长大的孩子,田野和乡村的文化给了我无穷的滋养。作为曾经的中师生和最早的大专层次教师的培养对象,我通过充分的文学阅读和广泛的人文阅读,实现了自我启蒙,找到了一辈子要做的事,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

2000年,我的孩子6岁,作为一个师范学校的语文课程老师和一个研究者,我不希望他和很多孩子一样,只知道上语文课,然后要应付无尽的习题和作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创立了亲近母语。

2001年,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成立,扬州是我们的发源地。

2001年,亲近母语发布中国第一个小学生的分级阅读书目。

2001年,《新启蒙教程》出版,这是亲近母语对母语课程的构建,孕育了后来的《全阅读》和《我的母语课》。

2003年,我第一次邀请梅子涵老师来到扬州北部的一个小城——宝应,给扬州的小学语文老师们讲儿童文学。这是梅老师第一次来到小学语文教师中讲授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育,开启了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先河。

2003年,《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亲近母语”:以情感方式触摸阅读》。

2004年,亲近母语举办第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这是第一次打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的格局,将海峡两岸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儿童文学课程理论专家、儿童阅读、出版等方面的专家邀请在一个平台上,展开对话。

梅子涵老师的演讲《做一个点灯的人》引起关注,后来,“点灯人”成为儿童阅读推广者的代名词。

亲近母语最初的探索,是从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开始的,然后把儿童文学引进小学语文教学,在班级开展班级读书会,倡导老师们做教室里的点灯人,倡导父母们做家庭里的点灯人,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亲近母语总课题组的老师成长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亲近母语也朦朦胧胧有了自己的方向。

发展:2007年-2012年,第二个五年

第二个五年,亲近母语主要做了两件事情:1.系统的儿童阅读课程的构建和实验;2.蓬勃开展的课题实验,和影响全国的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的培养。

基本的体系建构:2012年-2017年,第三个五年

第三个五年,是亲近母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们完成了基本的体系建構。

首先,逐步清晰了亲近母语的理念。我们重新回到起点,重新回到我们最初课题研究和实验的起点:母语教育,尤其是探索儿童本位的小学母语教育应该如何去做,这是十多年来我们从未改变过的方向。

第二,更完善的课程建构。在逐步清晰亲近母语理念的基点上,我们进行了更完善的课程建构。2001年,亲近母语在国家课标的基础之上,发布亲近母语第一版课程实施方案,规定了课外阅读义务制教育阶段400万字,小学阶段145万字,那么,如何去落实呢?

第三,构建更完整的师资培养体系。以“伙伴计划”为起点,再到“点灯人飞翔”计划,我们培养了许许多多儿童阅读种子教师。

我们建立线上线下互动的点灯人大学平台,开发了系列的课程,通过各种形式让老师们进行更好的阅读,然后在自己的班级实践。

第四,书香校园解决方案1.0到2.0版。在近3000所学校不同程度参与到亲近母语实验的情境下,如何建立更深入的实验学校,培育儿童阅读和推进母语教育改革的种子教师?

我们研发了书香校园解决方案,最初在江苏、安徽建立的6所实验基地学校实行,现在他们都成为了全国示范性书香校园。

2013年6月,亲近母语总部搬迁至南京。

2015年“阅读地平线”计划研发完成。这个计划不仅让孩子们有阅读活动,也不仅是自己阅读,而是真正地让阅读走进课程的深入实践。

第五,亲近母语学堂——亲近母语社会化教育探索。后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阅读如果仅仅在校园推进是不够的。因此,从2013年开始,亲近母语开始社会化教育的探索。

第六,2014年成立亲近母语公益,由亲近母语主办的非营利性民间教育公益组织。依托亲近母语研究院十几年来在儿童阅读推广和母语教育的成果和资源,为乡村孩子提供高品质图书,为乡村教师提供专业的阅读教学指导和支持,为乡村学校提供专业的书香校园建设方案。

亲近母语公益的“星星点灯”计划,现在也成为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计划。每年,我们资助100名乡村教师,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让他们在自己的班级实践阅读。

现在和未来:2017-2022年,谋求突破以及规划未来

通过十多年的探索,亲近母语对自己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在这个全民阅读大时代里面,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站在什么地方?我们对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首先,我们明确了“亲近母语是谁”“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的问题。我们应该做什么?亲近母语希望能为3~12岁儿童、家庭和学校提供优质的母语学习产品和服务,以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为使命,追求卓越,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秉承开放创新和成人成己价值观。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叫“开放创新”,亲近母语有这样的格局,有这样的想法,希望能与更多的人一起来创造,并不是仅仅在这样一个机构本身。

第二,业务和组织架构,即如何去,怎么去的问题。在亲近母语这个机构的形态上,我们希望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亲近母语研究院会越来越多地凝聚国际国内的学术力量,提供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方面的前沿研究,然后把这些研究带入到中学、小学、家庭阅读和社会阅读中来。

同时,亲近母语研究院也会把这种实验室的研究,把这种学术的研究,转化为实践的运用,研发出各种各样的能够在校园、家庭和各种场所使用的产品。亲近母语研究院形成组织架构,在运营中,针对B端(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是学校),亲近母语希望能够为其提供专业的儿童阅读、母语教育解决方案与高品质的师训和课程服务。针对C端(大众端),我们通过互联网线上和线下学堂来为更多的希望拥有优质教育的家长、孩子们提供服务。

第三,清晰了亲近母语的基本理念,构建了初步的理论体系。亲近母语明确提出四大理念:以儿童为本位,以阅读为核心,重视文学教育,以言语实践和更丰富的母语实践为路径。

这四条理念非常重要。比如说,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文学教育?因为我们不能把语文教学仅仅变成语言文字的工具化的训练,我们要让孩子们走进更丰富的、更深入的语言实践,不仅仅让他成为一个文学的人,还要让他有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充分地参与到公共生活,给他们提供分享、对话、演讲、辩论、考察、策划、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和体验。

第四,产品和服务。点灯人教育为小学提供优质的儿童阅读和大语文教育解决方案。2018年,点灯人教育发布了《亲近母语:小学语文课程实施方案》2018修订版,提倡在教好统编教材的同时,做好儿童阅读课程化,拓展更丰富的阅读,形成了更系统的书香校园解决方案和母语教育解决方案。

亲近母语开发了系列的儿童阅读和母语教学课程供大家选择,同时,也鼓励和扶持一些学校来做自主课程的开发,这样就形成了亲近母语的课程体系。我们也将用这样一个开放的体系和资源来支撑大家,我们一起往前走。

书香校园解决方案3.0正在厦门海沧区和更多的实验学校、实验基地学校开展。小学六年,所有的师生,都将完成500万字高品质的閱读。他们每个人都诵读960首诗歌,阅读112本图画书和40本文字的儿童文学名著和经典名著,完成最低标准的500万字的阅读。

我们也倡导更丰富、更个性化的阅读。一般的孩子,几乎都能在小学阶段完成1000万字的阅读量。

所有的老师在完成这样的阅读后,他会发生深刻的改变,他不是天天教语文教材,而是自己去阅读,去启发孩子的阅读。

亲近母语建立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师资培养,实验种子教师,培训师(初级、中级、高级——课程研发师)的师资培养体系。所有实验学校的种子教师进入到亲近母语体系该读哪些书?他们可以选一门课程来做最基本的实践,然后初级、中级、高级的培训师会参加开放课程研发,最具挑战性和最具成长性的就是参与到对他人的培训以及课程开发,对他的成长和提升是最快的。

亲近母语也将突破体制内教育的限制,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来给各位朋友们提供更好的亲近母语的产品。

针对社会化教育体系,目前,亲近母语学堂在扬州和南京有6个校区,能够为3~12岁的孩子提供系统的母语课程。我希望更深入、最完整地实践亲近母语理念的课程。

什么叫更深入地实践亲近母语的理念呢?孩子们有孩子们该有的阅读方式,不是天天在教室上课,他们还应该有各种研讨,有项目式学习,有各种讨论,包括去博物馆,去进行各种各样的综合考察,来完成自己的报告等等。

亲近母语公益也将最大程度地向乡村老师们开放,随着我们能力的发展,我希望能有机会把亲近母语变成一个基金会,能够让更多的乡村老师到这个体系来,我们能够资助更多的乡村老师在他们的班级开展阅读,

不论亲近母语走了15年,还是走了18年,这仅仅是开始。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如何走向更深入的阅读”,上一届论坛的主题是“更广阔的阅读和儿童的精神成长”,这两个主题是不同的。

更广阔的阅读意味着我们从儿童文学阅读走向更广阔的文学阅读,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但儿童文学一定永远是儿童文学阅读的主体;意味着我们从儿童阅读课程化走向更开放的班级共读和自主阅读。从儿童的文学阅读(儿童文学)走向更广泛的人文阅读(历史、地理、哲学、社会等等)、科学阅读(通识教育,培养完整而有智慧的人),从校园阅读走向亲子阅读和更广泛的社会阅读。

这个过程不是亲近母语自己可以完成的,我希望和更多的朋友们一起来做。

什么是“更深入的阅读”?15年了,文学阅读讲了又讲,但我们的文学阅读真的很深入吗?一首古诗,如果我们只去了解字面上的意思,那是多么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哪个字不懂?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孩子们读懂了吗?

我们的阅读,还要为孩子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能够面对实际生活。

我们的阅读,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是为了让他们更文学地生活,是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去学习,用阅读去解决问题。

各位朋友、各位点灯人:我们都是点灯人!

让我们一起,做这个时代的点灯人,做下一个时代的开启者!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于2019年4月12日在南京召开的“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整理。)

猜你喜欢

点灯母语儿童文学
刊首语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画根电线来点灯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点灯——派威尔(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