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19-09-10陈焱
陈焱
四川成都人,号大壑堂主。师从刘朴、范扬先生。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员,四川省委统战部新联会书画院画师,成都市美协理事,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特聘画家,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师,成都尚古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在我認识的画家朋友里面,何志勇是一位非常敏感、非常有个性、非常有艺术天赋的中青年画家。其笔下山水画卷,笔法墨法章法谨严,洋溢着清逸灵动、意趣横生、自然平淡的审美向度以及平中见奇、淡中求味的清逸趣味。尤其是作品中一些现代元素的运用,彰显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在成为职业画家之前,他虽然也很努力地临摹传统经典名画,也表现出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但终究没有导师指导,没有经过美术学院系统而专业的基础训练,一直停留在误打误撞的“自发”状态,也鲜有真正意义上美术作品问世。
他的山水十分讲究笔法墨法章法,在笔法上讲究篆籀用笔,以线立骨,以线造型,追求一股脱俗的淸逸之气;在墨法上讲究皴擦点染,绝不拖泥带水,胡涂乱抹,追求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在章法上讲究布局经营,虚实得当,疏密适中,浓淡相宜,追求艺术张力和视觉冲击力;在审美上追求平中见奇、淡中求味的逸趣。尤其是作品中一些现代元素的运用,彰显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严格地说,何志勇从刘朴先生那里学到的不是技法技巧,不是美术史论知识,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老道哲学,是认识世界观察事物的方法,是中国画创作的理念和经验,是“画理”、“画道”,甚至是“功夫在画外”方面的生活感悟。对何志勇来说,这种循循善诱启蒙式的教学方法或许更受益,更管用,对他的创作帮助或许更大。
他跟刘朴先生学画,不是一味模仿承袭老师,照葫芦画瓢,而是学习先生的“艺道”和“画理”。比如,刘朴在学术上追求中国画之人文精神与艺术家的独立个性,审美上追求雄浑与静穆的价值取向,强调画家的情趣涵养,提倡创作时投入感情,以情动人,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刘朴先生的学术追求和审美取向,给予何志勇绘画创作以深刻启示。
从学者到名家,虽然只是一个称谓的变更,但是,反映的是何志勇在艺术道路上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也是他求艺探道过程中的一个成长轨迹和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
位于什邡市的蓥华山是何志勇多次到访一座名山——蓥华山,集“雄、奇、刚、秀”于一身,独特的峰林断崖地理地貌形成了蓥华山壮阔奇妙的气象景观——看日出、观云瀑、赏佛光、品圣灯、逛花山。民间至今还留传着许多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蓥华山还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山上林木茂密,寺庙众多,这些景物都成为创作取材的极好素材。蓥华山既有北方山水的雄强苍厚,又有南方山水的秀润华滋,加之终日云雾缠绕,具有一种神秘感,很容易让人进入到一种冥想状态。
现代绘画大师陈子庄生前更曾在蓥华山留下许多不朽的传世画作。这些都让何志勇印象深刻。虽然何志勇游历过很多名山,但从精神层面说,他感觉蓥华山更接近自己的审美意趣,自己的精神与蓥华山的气息是相通的。置身蓥华山,何志勇能够深切感受并进入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每次到蓥华山写生,何志勇都是随兴,随意,随性,“随机生发”,想象力异常丰富,创作热情高涨。
“生动起來,丰厚下去,”这是他经刘朴、范扬诸位老师指导点拨的结果,更值得一提的是,何志勇近年来还创作了一批诗意画。他根据一壶山人的诗意创作的一批山水画作,不仅笔墨精到,浓淡相宜,虚实得当,位置经营独具匠心,而且情景交融,自然而然,大有抒发心中块垒,聊写胸中逸气之味道,颇有大家风范。有意思的是,跟大多数画家选择文化历史名人的诗词歌赋作为创作诗意画的题材不同,何志勇创作诗意画,选择的却是一些无名氏的诗词入画,这多少反映出何志勇的机灵和诡异之处。
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这是中国画家成长的必经之路,何志勇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