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猕猴动物通道设计与应用
2019-09-10李云涛刘路明王振兴梁骥
李云涛 刘路明 王振兴 梁骥
摘要:文章通过对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路域猕猴种群数量与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公路建设对猕猴生态习性及活动规律的影响,提出猕猴动物通道的设计方案,有助于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对广西公路动物通道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猕猴;动物通道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pop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acaques in HechiBaise Expressway,analyzes the impac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on the ecological habits and activity rules of macaques,and proposes the design plan of macaque animal passages,which can help protect regional biodiversity and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imal passage in Guangxi highway.
Expressway;Macaque;Animal passage
0 引言
公路建設对野生动物种群的不利影响分为四个方面:(1)造成生境面积减少和生境质量下降,即生境丧失;(2)与车辆相撞致使野生动物死亡率增加,即交通致死;(3)阻碍了野生动物到公路的另一边获取食物、水等资源,即生境隔离;(4)将野生动物种群隔离为较小和较脆弱的亚种群,即生境破碎化[1]。交通建设项目是一项跨地区、跨流域的工程,避免不了对动物领域和生境的分割,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公路建设所造成的交通致死和生境破碎化尤为明显。例如荷兰每年有15.9万只兽类、65.3万只鸟类因车辆撞压而交通致死[2];澳大利亚每年有548万只两栖爬行类因车辆撞压而交通致死[3]。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公路交通已取代捕猎成为导致脊椎动物死亡的首要原因[4]。
在国外,为了保护有限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一些国家早已开始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如美国在佛罗里达洲46号公路上建立了第一条“黑熊通道”,通道采取下穿形式,同时还购置了通道周边40多英亩土地加以引导和保护,至少有12种其他野生动物从中获益[5]。在国内,随着保护力度加大,有关部门开始重点关注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为了增强被青藏铁路分割的生态环境及野生动物迁徙路径的连续性,减小铁路的阻隔作用,在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共修建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以保护区域野生动物[6]。然而在广西区内,对动物通道的研究很少,尚无相关的学术研究报导。本研究以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猕猴动物通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选址、穿越形式、附属设施等方面的研究,为广西公路动物通道(哺乳类)的建设提供借鉴。
1 研究区概况
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位于百色市和河池市境内,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中国家高速公路网第十七条横线G78的重要一段,同时也是《广西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修编)》(2009—2030年)“5纵8横8支线”高速公路网“贺州(灵峰)至隆林(板坝)高速公路(横3)”的组成部分。公路起自河池市枫木店村,与已建六寨—河池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位于百色市那务村,与已建隆林—百色高速公路相连。路线全长178.802 km,设计速度为80 km/h,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4.5 m。公路于2014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通车。
2 保护对象概述
猕猴,别名广西猴、黄猴、恒河猴,属灵长目猴科,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是猴科分布最广的灵长类动物,主要栖息于海拔3 000 m以下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中,在广西桂西南石山山地是最常见的灵长类。
猕猴属杂食性动物,其日活动节律表现为上午和下午是觅食高峰,中午进入长时间的休息期。猕猴一天中有37.3%的时间觅食,29.6%的时间用于休息,25.2%的时间用于移动,5.5%的时间用于玩耍,2.2%的时间用于理毛,其他行为的花费时间仅占0.2%。雨季里猕猴明显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玩耍[7]。
根据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广西境内河池至百色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8],在高速公路K100~K102左侧石山灌丛分布有猕猴等野生动物,约有1群30只猕猴,高速公路经过猕猴活动领域,可能阻断猕猴日常活动。在环评阶段,为给猕猴等野生动物种群扩大活动范围时预留通道,环评报告建议在K100+900~K101+100(施工图桩号K100+800~K101+100)路段局部增设下穿式动物通道1座。
3 存在问题
项目前期环评报告要求设计动物通道路段位于K100+900~K101+100(施工图桩号:K100+800~K101+100)段,实际建设中K100+800~K100+950为路基挖方段,受地形条件限制,该路段不具备建设下穿式动物通道条件,见图1。
4 动物通道设计初步调整方案
4.1 设计
根据现场勘查情况,路段K100+800~K100+950不具备建设下穿式动物通道条件,而临近的K100+950~K101+100段属填方路段,路段亦临近猕猴活动区域,具备建设下穿式动物通道条件。经与设计单位初步研究,采取下穿式(涵洞式)动物通道设置方式,为1座双孔涵洞,每孔6 m×4 m,具体设计方案见表1、图2。
4.2 调整选址合理性分析
公路K100+100~K100+800路段距猕猴等野生动物分布的喀斯特石山区约110 m,公路两侧为大面积农田和村庄,该区域人类活动频繁,沿公路分布有机耕道路,若在此路段设置动物通道可能受到周边村民的干扰;同时该路段远离猕猴主要活动区,不适宜设置动物通道。K100+800~K100+950为路基挖方段,受地形条件限制,该路段不具备建设下穿式动物通道条件。公路K100+950~K101+110段为填方路段,公路距猕猴等野生动物主要分布的石山区距离较近,周围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在公路K100+950~K101+110段局部增设下穿式动物通道可行,可满足两侧野生动物迁移需要。
4.3 动物通道形式合理性分析
大型哺乳动物的通道高度至少1.8 m,中等哺乳动物的通道高度至少1 m,小型哺乳动物、两栖爬行动物的通道高度至少0.3 m[5]。宋秀全、彭重华针对汝郴高速公路不同生境动物通道设置的研究,认为箱型涵洞式动物通道主要供中型哺乳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通过,对于洞口高度较大,达到2 m以上的涵洞,可容许大型哺乳动物通过[9]。本次设计设置动物通道采取箱型涵洞式,为进一步提高洞内通风采光,每座通道宽度设置为6 m,高度设置为4 m,满足猕猴等中、小型哺乳动物通过。
5 动物通道生境营造
5.1 动物通道内环境设计
每座通道宽度设置为6 m,尽量减小通道内外的光线差异,通道内地面材料应与栖息地材料相似,避免使用混凝土地面,建议铺设自然土壤以及和周边山体类似的乱石,一方面仿造自然生境,减少动物通过时感受到的胁迫感;另一方面也可以阻止人类通行。
5.2 动物通道外环境设计
动物通道外喇叭口适当扩大延长,采用当地石材或植物装饰,洞口上方前后100 m路段设置金属网围栏,避免野生动物直接穿越公路。
涵洞入口前设置引导区,动物通道引导区是动物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区内放置与周边山体类似的石块,根据猕猴等野生动物喜好设置灌丛和食源植物。
引导区整地后覆土(可利用路基清表表土),绿化应种植当地物种,避免种植常见人工培育的绿化树种,建议种植桃金娘、雀梅藤、小果蔷薇、野芭蕉、石山榕、斜叶榕、山石榴等本地物种。
动物通道入口前的引导区域边界和高速公路沿线设置围栏,引导动物到达通道入口,并防止动物横穿公路。圍栏可采取金属网围栏、植物围栏或植物与金属网结合的围栏。如下页图3和表2所示。
洞口上方用密植的植物遮挡高速公路的车辆与阻拦声音干扰。绿化树种以高大乔木树种为主,建议路侧以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绿化植物建议种名如下:
乔木:红花羊蹄甲、岭南酸枣、青冈栎、截裂翅子树。
灌木:美蕊花、木豆、猪屎豆。
藤本:常春油麻藤、野葛、爬山虎。
草本:白茅、扭黄茅、芒、粽叶芦。
乔木树种必须是高3 m以上,胸径15 cm以上,种植间距为2.5 m,乔木间密植灌木、藤本和草本来减轻拟建公路车辆噪声、尾气和灯光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通道内可设置饮水点吸引动物穿越动物通道。
5.3 警示、告示牌设置
高速公路动物通道前后500 m处,设置“前方动物通道,车辆减速慢行、禁鸣”的告示牌共2块;动物通道进出洞口附近设置告示牌“禁止车辆、行人进入”共2块。见图4、图5。
6 结语
后续可通过以下措施,检验动物通道使用效果:
(1)进行路域猕猴种群数量调查,摸清其种群数量及更新区域;(2)进行猕猴食源植物调查,为后续动物通道绿化数据更新提供依据;(3)在动物通道安装摄像机,监测野生动物通过情况;(4)预留维护资金,为通道后续改进提供资金支持;(5)加强社区共建,共同维护动物通道及野生动物栖息生境;(6)扩大宣传,加强公众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谷颖乐.广州市郊区公路交通系统对两栖爬行动物公路死亡的影响及对策[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
[2]Zande A N,Kuers J,Weijden W J.The impact of roads on the densities of four bird species in an open field habitat-evidence of along distance effect[J].Biol.Cons.,1980(18):299-231.
[3]Ehmann H,Cogger H.Australias endangered herpetofauna: a review of criteria and policies[A].New South Wales: Surrey Beatty & Sons,1985.435-447.
[4]Forman RT.Roads and their major ecologieal effeets[J].An.Rev.Ecol.Syst.,1998(29):207-231.
[5]王春平.生物通道应用与规划设计[D].上海:同济大学,2009.
[6]李耀增,周铁军,姜海波.青藏铁路格拉段野生动物通道利用效果[J].中国铁道科学,2008,29(4):127-131
[7]唐华兴,周岐海,黄中豪,等,喀斯特生境中猕猴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J].动物学杂志,2011,46(2):32-38.
[8]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广西境河池至百色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Z].2013.
[9]宋秀全,彭重华,汝郴高速公路不同生境动物通道设置[J].北方园艺,2011(10):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