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驾驶员注意品质与行车安全性关系的研究

2019-09-10刘红臣

大众汽车·学术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品质关系

刘红臣

摘 要 汽车驾驶员的注意品质会直接对汽车行驶安全性造成影响。就交警部门交通事故发生资料统计显示,有28%~35%的事故都和驾驶员注意品质有关系,而且很多汽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也都十分后悔自己在行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可能发生的危险,这些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汽车驾驶员注意品质与行车安全性有着较大的关系。

关键词 汽车驾驶员;品质;行车安全性;关系

1 汽车驾驶员注意品质与行车安全性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讲,注意品质实际上属于一种心理活动,指的是一个人对某项事物的“指向”与“集中”的能力品质,简单来讲即是一个人对活动指向意识的关注方面。那么,汽车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行进的过程中,大部分驾驶员都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车辆、行车、风景、行人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此时汽车驾驶员对这些事物会形成一定的感知注意,其驾驶的注意品质便会出现一定变化,而这种变化便会给行车安全带来一定影响。倘若一名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表现的注意品质较为低下,那么他很容易便会被外界事物分散自身注意力,此时给予行车控制的反应时间便会拉长,而在快速行车中,操作失误往往就出现在这短短的反应时间里。相反,倘若一名汽车驾驶员的注意品质较高,那么在行车过程中就会表现出极为集中的注意力,许多潜在的事故危险都能迅速作出反应和提前预判,那么操作的失误概率便会降低,交通事故也就能大大避免,行车安全性自然有所上升。

2 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因素

2.1 驾驶员心理因素分析

心理素质对安全驾驶影响较大,在行车过程中不同心理素质的驾驶员遇到不同的道路险情处理方式会不一样,但是在处理完紧急情况后,一般都会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脸红出汗的情况,这就是心理应激反应对驾驶员影响的外在表现。长期的行车安全离不开过硬的心理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体现着强大的应急处突能力。坚毅沉雄的心理素质是一种成熟的、综合的、刚强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行车出现险情等危急时刻,有力挽狂澜、果断处置的决心和勇气,驾驶比较沉稳、对安全行车的理念树立的比较牢固,对安全到达目的地充满信心;对恐惧、愤怒、悲哀、失望等行车过程中的消极情绪,表现出很强的克制力和忍耐力,能够排除在行车过程中来自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并且情绪稳定,思维敏捷而深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行车速度。它既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上避免出现事故发生的法宝,也是驾驶员遇有险情能够及时妥善的排除解决的重要依托。

2.2 影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的生理因素

(1)驾驶员的知觉、听觉系统

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人们的年龄和知觉活动能的高低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10岁到17岁的年龄段,其活力高达百分之百,但是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都是较差的,无法安全地完成各项操作。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在18~29岁之间,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都是很强的,是最合适的驾驶年纪。超过30岁,人们的综合素质都逐渐降低,所以我国交通法规中明确提出报考驾驶证的年龄不能高于70岁。此外,行车安全还会受到听觉系统的影响,利用声音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控制和判断汽车之间距离、汽车驾驶速度是依赖视觉和知觉系统相互配合进行的。

(2)反应能力

据相关专家分析,在18-29岁年龄段,人们对外界各种复杂情况的反应最快,对外界的反应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在驾驶过程中,人们的反应能力越快,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就越及时相反,反应越慢,就越错过处理的好时机这是因为在告诉司机危险情况往往是在几秒钟内处理好的过程中,提前一秒钟转向也许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但由于反应迟缓导致事故的发生,也往往是悲剧性的因此,我国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得参加驾照考试,也就是说,我们充分考虑了反应能力下降、驾驶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原因。

(3)身体协调能力

驾驶员应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这是安全驾驶的重要保证最近,网上报道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故:一些司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误踩油门刹车,酿成了一场巨大的悲剧这是由于司机协调能力差造成的眼睛获得的信息与手脚的操作不太一致因此,驾驶安全还要求驾驶员通过扎实的驾驶训练,具备良好的驾驶协调能力,确保自己能够正确处理情况,而不是急于求成地犯下严重的操作错误。

3 提高汽车驾驶员注意品质而保证行车安全性的策略

3.1 充分掌握交通参与者的行动特征

在驾驶过程中,汽车驾驶员会遇到各种交通参与者,如:汽车处于平行、交叉、合流等驾驶状态;自行车处于逆行、急转弯等驾驶状态;行人具有过马路、突然加速行驶等行为状态根据这些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特点,驾驶员必须对其当时的环境和心理状态做出合理的分析,以规律的掌握才能有效“指向”与“集中”。比如:许多同列行驶的汽车,常常会在人流量不大或郊区道路有超车倾向;过无红绿灯的人行横道路口,常会有行车、电动车突然“探头”等,只有掌握各种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规则,才能使驾驶员的心理“方向”和“集中”更加清晰在快速驾驶中通过眼睛接收到的信息可以在头脑中快速处理即使信息太多,需要长时间处理,由于心理活动方向明确,也能做出合理的预测,提前采取正确的操作例如,当看到一辆车停在路边时,应适当减速,并与车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防止乘客突然开门下车或车突然开始融入交通。

3.2 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为了有效提高汽车驾驶员的注意力质量,保证行车安全,汽车驾驶员也应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首先,我们可以加强对汽车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有效地提高我们对汽车的认识,进而有效地扩大我们在驾驶中的注意力范围;其次,我们可以加强对日常事物特点的认识因为心理学认为人们更注重有序的事物而不是凌乱的事物,所以我们应该关注日常事物的不同特点,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范围,发挥更好的注意力转移效果,达到提高注意力质量、保障行车安全的效果。

3.3 调试情绪和心理环境

驾驶员要不断加强个性修养,与亲友建立和谐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持驾驶员的快乐态度,这对安全驾驶非常有帮助司机应特别注意自己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参加适当的娱乐活动,调节情绪,进而消除身心疲劳。

3.4 加强驾驶员的方向反射能力

事实上,汽车驾驶员的注意力质量属于人体的定向反射,它与周围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会随着刺激的消失和减弱而发生变化例如,在驾驶过程中,交叉口的红灯是刺激物,司机的方向反射是停车但是,如果周围有很多红色标志、霓虹燈等物体,驾驶员的方向反射会逐渐减弱,注意力质量也会大大降低例如,在郊区道路上行驶时,行人肯定会引起驾驶员的注意,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行人带来的刺激会大大减少其原因是刺激的单一出现会显著增强驾驶员的定向反射能力,而多次刺激会严重削弱驾驶员的定向反射能力有鉴于此,汽车驾驶员必须加强自身定向反射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识别刺激物的性质来提高自己的定向反射能力。

4 结论

总而言之,鉴于汽车驾驶员注意品质与行车安全性存在显著关系,倘若其注意品质太过低下,势必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因此,为了保证汽车行驶安全,我们需要从如何提高汽车驾驶员注意品质着手,进而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为我们的安全出行贡献应有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付威,山岩,付锐.高速公路干扰跟车时驾驶人注意力分配特性[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1):25-29.

[2] 王品东.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8):240.

猜你喜欢

汽车驾驶员品质关系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
新时期汽车驾驶员的基本素养及培养对策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