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9-09-10马振中
马振中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运用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策略去领会问题的内在含义,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数学逻辑严谨能力、创造力和自我潜力的挖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不断琢磨问题,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本文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从解决问题的内在含义、所处的现状、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实践意义进行教育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解决问题方法策略;教育意义
“解决问题”是对问题空间的探索,为了方便让问题最初状态达到理想状态的思维过程,学生对所处情景进行处理的反应过程。朴素解释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去发现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思维逻辑,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再不断尝试去最终解决问题,所以教科书中才会加入解决问题这个技能。使学生能准确运用数学知识去理解问题,再通过激烈的讨论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加上自己的逻辑分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让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风格和逻辑结构。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对人的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提高学生领会题意的同时还能使学生更高效地提高算数能力,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提出更好的交流意见,促进思维的跳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发挥集体的智慧。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去进行讲解,课堂的效率会大幅提高,而且学生也会积极参与。
目前教师的教学模式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模式都是遵循“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特征,一般是由七个步骤形成的:1.先练习,教师准备与旧知识相联系的新知识,以“旧”引“新”,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2.设计试题,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目标,使学生产生自学课本的内在需要;3.学课本,学生通过预习课本,探究解题的方法;4.尝试练习,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后独立地解决尝试题;5.学生讨论,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可能会遇到各种解题过程中的困难,然后进行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6.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疑难点,针对性地进行讲解;7.再次进行练习,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设立情景,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中有一道题:假如我们班有30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首先让学生理解题目,然后根据教师之前所讲内容相联系,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意见。之后教师获取学生想法,引导学生,正确解决问题。使同学们切身体会与生活相切合的例子。学生能看懂题意,学会解决题中信息和提出问题相结合的数学问题,能用已学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已知量和问题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這是对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表现,也是增强学生能力的体现。
本文基于尝试教学模式下,开展“解决问题”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发现:在尝试教学模式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模块教学中通过自我展示、思维逻辑和解题过程等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现他们的想法,发展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态度。
我在“解决问题”模块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策略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代入该生活情景中进行思考问题,更容易体会到解题方法的优越性,同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衷万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下),2012(2).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