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之《庄子》“理想责任”思想教学策略

2019-09-10郑智慧

天津教育·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庄子初中思想

郑智慧

【摘  要】《庄子》被世人誉为是“天下第一奇书”。可见其中包含的内容之广泛,其哲理之明确,以及庄子的个人思想之体现,对人们的思维和处世观念有很大的影响。在当今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有关于《庄子》的文章也有所收录,而且是代表庄子本人思想结晶的体现。在本文中,我将以初中语文课本为基础,对《庄子》书中所表达的理想与责任进行深入挖掘,展开讲解,并且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供各位教师参考使用,希望能给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庄子;思想

庄子作为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留下的作品《庄子》被后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中心思想主要表达的是:在面对自己的远大理想与责任的时候,要不惧困难险阻、不怕他人嘲笑、面对逆境要奋勇向前。

一、《庄子》“理想责任”思想挖掘与文化傳承

(一)参考历史资料文献,初步了解“庄子远大理想与责任意识”

在很多历史资料和历史文献记载中,关于庄子的远大理想一般都是在讲解庄子的处事风格和性格特征,以及庄子在教导世人的语言和方法。庄子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如在课本中《逍遥游》的记载。庄子借助鲲鹏来表达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让人明白自身的责任担当。在《逍遥游》中,从鲲、鹏的描写,庄子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将人类在思想上的追求提升到无穷,由自由而游的鱼、海,到鲲的天地,进而达到展翅高飞的大鹏和大鹏的广阔天地,而远眺遥远的天池南冥。这也就是说由水的世界,而达到水天合一更宽阔的天地,显现一个无所不在的领域和境界。

(二)结合课本教学资料,深入探索理想责任

1.依靠理论引导,认识主观与客观分别,了解庄子理想责任。庄子运用鲲鹏以及蜩鸠的寓言,藉由小鸠的无知,以写出俗人浅陋、不识大体的境界。鲲鹏之大与志在远方,与蜩鸠之小且无知,作了一个明显的对比。正如小无法体会大,因为小本身生来的限制,根本无法去体验,生命长短是不可违的律则,而蜩鸠先天的限制也无法使他遨游千里。然而针对此处,有人认为此处是教人“各适其所适,各安其所安、各尽其性,各得其所”,不为用有所苦,不为有所求而伤其生、害其志。如同跛足的人不能要求他跑得像正常人一样快,因为他有天生的限制。固然此说是针对客观限制与心灵的一种调和,亦是处世的适当态度。庄子重在真实心志的保存与开展,心志与万物原本即是一体的,心志的培养,可以像小鱼变成鲲,由鲲变成大鹏,自由变化,重点并不是外在的变化,而是心志的开拓,与万物融为一体。

2.参考文本内容,判断有用与无用之别,分析庄子理想责任。庄子在篇末连举几个例子,借由以说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并且从中我们可以体会,“无用”并不是真的无用,乃是因为人的判断的结果。若是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同一个事物,将会有不同的判断。自然间的万物皆有其本性,有用无用就是人离开自然大道后,因为自己偏见好恶所产生的概念,自然会有所偏颇,若使其心志顺应自然的规律,那有用无用又有什么差别?此即所谓“忘物体”的功夫。由此,有用无用产生于个人感官,并不具备明显的代表性。庄子的“有用与无用”,就是在人间世中去掉形骸的自己,让真我精神从形骸中突破出来,上升到与万物相通的根源。这也就是舍弃形器而保其内在精神,使心不随物牵引,不逐物漂流,能够保持其心灵的本质,以观照宇宙人生。

3.根据实践结合,洞察感知和感悟之时,体验庄子理想责任。通过对古文的参考阅读,依托文献和记载来深入分析庄子的理想责任,并且通过不断探索和发现,从中得到感知,延伸为个人的感悟。例如:我们从庄子的思想来探讨追究,知道所谓《逍遥游》的境界,也就是想在无限生的痛苦与现实的凄楚中,追求自己能够超脱而出,拥有一个自由而快乐的境界,培育一个属于自己的,且充满灵性的精神世界。所以庄子在他的著作中把《逍遥游》列为第一篇,开宗明义地显示出他思想世界的要旨。在文章的叙述中,我们如果以鲲作为人的影射,水代表现实世界,那鲲的形成就如同是一个哲人在人群中造就了心灵境界的雄伟,而不沉浮于世俗尘埃。但是这种境界上需要再求上升,酝酿变化而成为鹏,而大鹏所代表的就是境界的上升,从现实中超拔而起,另外开辟一个飞扬活跃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条件,其一是因为他已有所蓄养,成其与自然相近之体,另一个则是他因为能够待时而动,随自然规律,与万物相融。

(三)依托庄子思想了解“理想与责任”思想文化传承

庄子的理想与责任需要后人的传承和发展。如庄子的鲲鹏,在转换的历程中,必须深蓄厚养、待时而动,才能尽大圣之体用。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很多人所表达的既是庄子的思想延续。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语言中所呈现出的胸襟抱负,早已成为历代文人士子安身立命的精神动力,这一忧乐思想也是范仲淹一生言行最精炼的总结。再如清朝曾国藩对理想责任的演绎,“小人常立志,君子立长志”。人们需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坚持不懈地向树立的目标努力,这样才能更早地获得成功。学会仰望天空,学会脚踏实地。仰望天空给自己一个长远的目标,脚踏实地是需要每天踏踏实实地做事,向目标迈进。曾国藩先生,可以对我们有所启示。在近代,孙中山一心救国,努力革命的体现,同样也表现出了其铮铮铁骨和对中华思想文化的热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这句话将孙先生内心的渴望、救国的魄力体现得淋漓尽致,虽是救国思想,但是深入探索,会发现,孙先生所秉承的是一种对祖先的敬畏、对民族的情节、对个人梦想的坚持。所以说,文化需要传承,思想同样需要传承。

二、语文课堂中“理想责任”思想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示范,引学生学而乐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鲲鹏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飞鱼变飞鸟”的过程,体会鲲到鹏的变化就是一个思想上的巨人到行动上的巨人的转变。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鲲在水中的所思所想,最终有一天能够成为现实,变成鹏,飞向蓝天,寻找自己该去的地方。以此为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的大脑中充满画面感,感受鲲鹏的力量,体会自己身体内蕴藏的潜力,终也有朝一日会变成展翅大鹏,飞于九天之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课外拓展,促学生乐而思之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快乐的形式参加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鱼要选择变成鸟,然后飞向远方?”以问题为牵引,让学生将之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以生活实践作为参考进行课堂学习,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可能会说:“在观看体育比赛的时候,有很多运动明星在潜伏多年后才能崭露头角,这个潜伏的状态就是‘厚积’和‘有待’。”以生活中的事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实践探索,领学生思而用之

当教师将知识理论完整地传递给学生之后,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让学生切实感受文章中所体现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家人为例。如父亲母亲,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父母相当于是家中的鲲鹏,他们的理想是让家庭过上好日子,让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能够成龙成凤。但是他们的责任是把这个家照顾好、维持好,而且要不断地把精力投入其中。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父母的日常生活和行为,结合课本所学的内容将之结合起来,感受理想与责任的紧密结合,体会理想是责任的动力,而责任又是理想的载体。

三、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牢牢把握住《庄子》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按照庄子本人对理想责任的理解去教育学生。教师要依托“面对理想,不急于求成,不止步不前;面对责任,要勇敢面对,不听旁人妄言”的道理去教导学生、培养学生。让学生真正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一种哲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段蓉.庄子的理想人格与语文素养[D].天津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庄子初中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