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党建工作之融合
2019-09-10堵俊海
堵俊海
摘要: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比如忠君爱国、抑恶扬善、修身立德、以和为贵、敬业乐群、敬老爱幼等,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基因,构筑了中国人鲜明的文化语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如果脱离或忽视了中华民族这一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语境,做任何事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只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将其中精髓融入到党建工作之中,以国人熟悉的文化语境阐述党建工作的要领,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把党建工作做活、做实,达到生动灵活,深入人心、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学;党建;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19) 06 -0045-0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绵延数千年而生生不息,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秦汉的独尊儒术;从唐宋的佛道兴盛、程朱理学,到明清的陆王心学与民主启蒙,每一个时期都有其时代的特征,都有一个继承、吸收、改变和演进的过程,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浸润之下,形成了当代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基因,构筑了中国人鲜明的文化语境。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如果脱离或忽视了中华民族这一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语境,做任何事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源泉。早在2014年,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就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还要求领导干部们也要学习。他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1]。
作为一名包装产业基层企业的党务工作者,经常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把党建做实、做活?而不是流于表面、徒走形式,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形成“两张皮”。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我们认识到,只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将其中精髓融入到党建工作之中,以国人熟悉的文化语境阐述党建工作的要领,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把党建工作做活、做實,达到生动灵活,深入人心、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有哪些内容可以传承和借鉴,习近平总书记也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他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2]。
1精忠报国与对党忠诚
在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忠诚”占有极高的地位——“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意思是说在人的所有的品德之中,最重要的是忠诚。实际上,“忠诚”是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对人的基本品质要求。可以说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首要的是忠诚。对爱情、对友情、对家庭、对工作、对组织、对国家,莫不如此。因为只有尽忠,才可能竭力。有了这份忠诚,才会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3]的义无反顾;有了这份忠诚,才会有“位卑不敢忘国忧”[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有了这份忠诚,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的无私情怀。在中华民族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以忠诚而闻名于世的人物,有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的苏武;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而这其中的代表,莫过于以“精忠报国”四个字流芳千古的南宋爱国名将岳飞。
同样,对于党员而言,首要的条件也是忠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对党忠诚老实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党员在入党时,都要庄严宣誓对党忠诚、永不叛党。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党员干部要“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在党建工作中,对于党员的首要要求,就是像岳飞那样的“精忠报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2修身之道与党员的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对个人品质的培养与自我的道德约束,即“修身”。在古人看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修身正已立德”都是最基本的出发点。所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6],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意即一个人只有先管理好自己,才有可能管理好家庭,进而管理好一个地方或国家,最终平定天下,实现毕生的抱负。相反,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又怎么可能管理好家、国、天下?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培养。早在1939年,刘少奇就写出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从党性的高度,系统地阐明了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成为我党思想理念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干部的道德修养,在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的“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严以修身”。他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讲了东汉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杨震去任太守路过昌邑,县令王密为报答提携之恩,晚上准备了十斤黄金送给杨震。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却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总书记在这个讲话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这是明确提出了党建工作的指导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7]。同时,他还引用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诸多的修身之法,向广大党员干部阐述如何“修身立德”。他以“为官之法唯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8]来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清廉、谨慎和勤勉;以“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9]告诫党员干部要学会反躬自省;以“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告诫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防微杜渐;以“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告诫党员干部要警钟常鸣,守住底线;以“为官避事平生耻”告诫党员干部要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有敢于担当的精神”。
3和而不同与批评和自我批评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往往代表着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与之相反的对立面,则是“小人”。对于何谓“君子”,古人也有很多注解,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10]。其中讲到理想的与人相处之道的,则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ll]。它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提倡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和谐共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允许对方有不同的见解,不必处处保持一致,更不必随声附和,曲意奉迎。与此相反的,是隐瞒或根本没有自己的见解,只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人云亦云的人,即为小人。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被喻为“三大法宝”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将之喻为治党的良药和武器,同时明确指出“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武器用得怎么样”,“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12]。如何运用好这一“良药”和“武器”,实际上就是“和而不同”还是“同而不和”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和而不同”,相互之间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也尊重彼此的权利,有问题要当面说出来,不阳奉阴违,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做“两面派”,即便是“红红脸、出出汗”,也是本着求同存异、与人为善的原则,最终能达到从严治党、强身治病、自我净化的目的。反之,如果大家都是“同而不和”,则会出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自我批评难,相互批评更难。难就难在为人情所困、为利益所惑,怕结怨树敌、怕引火烧身,说到底还是私心杂念作怪,缺乏党性和担当。
4不为小恶与基层反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3]。这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训,也成为后世对待善行与恶行的行为准则——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也不要觉得好事过于微小就不去做。古人很早便认识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积少成多最后达到质变的过程,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4]。至于善行与恶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善渐而大德生,小恶滋而大怼作”[15],即小的好事做多了可以累积成大德,小的坏事做多了也可以误了大事。所以,一定要从小处着眼,从细小处做起,做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在基层企业的反腐败工作实践中,常常会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腐败现象离自己似乎很远,因为既够不上位高权重的“大老虎”,也难得有小官巨贪的“苍蝇”,所以对待反腐败的工作有时候会流于表面,走形式,走过场。实际上,只要有权力,不论大小,都有寻租变现的可能;只要做甲方,不论多少,都有收受好处的机会。比如小到停车场的管理员,都可以不给发票少收费,从而将收取的停车费装入自己的腰包。也许有人会说这点小钱算不上贪污腐败,顶多属于跑冒滴漏,占公家便宜。但往往就是就种“小恶”,虽然金额不大,却败坏了整个企业的风气!如果每个员工都想方设法钻空子、找漏洞,借机揩油占便宜,哪还有人会安心工作?哪还有人会关心企业的发展?所以在基层企业的反腐工作中,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从抓作风建设人手,抓早抓小,“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16]。
5结论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和僵化地引用。继承传统本身不是目的,应用于现实才有意义。只有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才可能助力我们做好包括党建在内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R]. 2013,3
[2]习近平 .習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4,10
[3]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M]
[4]陆游病起书怀[M]南宋
[5]范仲淹岳阳楼记[M].宋
[6]曾参礼记·大学[M]
[7]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R]
[8]吕本中.官箴.宋
[9]孔子论语·里仁
[10]春秋末期孔子.论语
[11]论语·子路[M]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2.
[13]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M]
[14]荀子.劝学篇[M]
[15]黄唏.聱隅子·道德[M].宋
[16]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