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2019-09-10侯威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

侯威

摘要:城市道路是重要的交通设施,不仅为行人和车辆提供道路服务,便于人们生产生活,还可以连接其他地市,发挥交流职责。道路路面由不同的建筑材料铺筑而成,是指能承受车辆荷载、温度,并抵抗自然灾害的层状构造物。路面结构设计除了要保证发挥基本的交通功能外,还要与周边环境、市容、景观相协调,通过综合多方面信息完成统一协调的设计,充分发挥道路路面的价值。因此,必须在现有条件上加强对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研究,以理论带动实践,提高地方道路路面质量。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标志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程度,随着我国物质基础的不断丰富,道路建设的步伐也日益加快。经过漫长的发展,我国的高等级公路不断出现,长寿命路面的实践比比皆是,大中型城市常采用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和块料路面,这些坚固的路面承担了繁重的交通任务,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强化对路面结构的设计,从碎片化与细节化的内容上提高路面质量,为城市道路发展奠定基础。

一、城市道路路面常见病害分析

强化路面结构设计必须重视病害问题,在了解常见病害的基础上展开设计工作能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病害的性质,常见的路面病害有三种:第一,路面破坏,路面建设竣工后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出现自然损毁,或者受外力人为破坏出现部分路面损坏的情况,有时会出现坑槽和沉陷问题,这将严重影响车辆行驶。第二,排水不畅,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关键一环就是排水系统的设计,排水问题不仅仅影响路面,还影响城市雨季安全。当雨季来临,排水系统存在缺陷会造成部分地区积水,尤其在南方,连绵的阴雨天会增加路面局部的含水量,路面浸泡在水中路基失稳,也会带来损毁情况。第三,路面翻浆,翻浆问题主要由于涉及时未能很好把握地方水文和地形地貌问题,因此后人在设计路面结构时必须借鉴前人失误的经验,严格把控每个环节。

二、城市道路工程中路面结构的方案设计

(一)设计原则

首先,要站在经济与技术的角度上分析整个城市道路路面的基本情况,选择最经济实惠的设计方案。其次,路面结构材料的选购需集当地交通环境、气候环境等各项参数于一身,保证坚固稳定的同时也要照顾城市风貌。再次,针对沥青的面层结构展开分析,在质量、力学等方面优化路面结构,选择优质级配的方案。最后,要遵循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的原则开展作业,道路路面的设计必须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二)结构选材

結构选材是路面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选取的材料质量决定路面的使用寿命,为了增强说服力,下面以东莞市S120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交叉口改造工程为例,简单阐述路面结构的设计问题。该工程的路段与城市路网的发展息息相关,且处于交叉口位置,存在工程建设特殊性,因此,在路面结构设计上要更突出稳定性和质量,所修筑路面总长0.78公里,宽30米,在选材上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面层材料,主要分为上中下三层,沥青是主要的构筑材料;第二,下封层材料,采用改性沥青做吸收膜,以此连接面层与基层,防止出现侧滑问题;第三,基层材料,基层材料的选择必须以提高密实性和刚度为主,因此可选择水泥稳定砂砾作为原料。主要结构如图一所示。

根据东莞市道路的基本情况,S120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交叉口改造工程的路面结构设计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主线行车道的设计,为了突出城市市容市貌,在主线行车道上使用不同的混合材料,搭建主线行车道的不同层面,以混凝土为主进行分析。主线行车道路面的最上层可使用改性沥青混凝土,铺筑厚度大概为五厘米左右,铺筑时还应使用七十五厘米的应力吸收膜强化沥青的刚度;中间结构可选择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最好保持四至六厘米的厚度,保持紧凑性;下层可选择粗粒式混凝土,下层需具备承载力,因此厚度需保持在八厘米左右。由于S120工程处于交叉口处,其垫层在施工时达到三十厘米的厚度,其他工程科根据自身情况具体安排厚度。总体而言,各层材料的计算参数大致如表一所示。

第三,非机动车道设计方案,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中垫层选择砂砾材料,大概保持二十厘米厚,基层选择百分之五水泥成分的砂砾,大概保持二十厘米厚。砂砾材料的稳定性向来不错,其直径大于两毫米,因而密度高稳定性好。非机动车道的面层厚度为五厘米,整个非机动车道路面不能超过四十四厘米,避免因厚度设计不严谨,造成交叉口路面隐患。

第四,人行道的结构设计方案,面层需分上下层,两层材料一致,均为预制混凝土透水砖和水泥砂浆,不过厚度不同,上层厚度为七厘米,下层厚度为四厘米。而基层和垫层的厚度保持在二十厘米左右。

在上述四种车道的路面设计中可能设计到结构翻挖和结构挖除的情况,这时应先处理旧路面的结构,可以采用吸收膜结构,根据道路修整的条件,将路面分为基层、底层两部分,按照各部分车道结构的数据选材。

三、结语:

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路面结构设计时必须遵循设计原则,在道路路面的基础特性上科学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案,务必保证路面修筑的强度、抗滑力、耐久性等,通过严谨的设计改善城市道路的特性,保证道路安全的同时还应符合城市市容市貌。可以借鉴其他同类公路路面结构设计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尤其在高黏度改性沥青和间断级配、路面功能层的厚度上要格外仔细,在精加工的处理下提高路面结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武.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探讨[J]. 低碳世界,2017(05):207-208.

[2]曾胜,何宇航.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力学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8(02) : 18-  21.

[3]倪富健,尹应梅,高明生.聚酯玻纤布防荷载型反射裂缝室内模拟试验[J].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7(01): 128-131.

猜你喜欢

城市道路设计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试述城市道路养护中道路病害的处置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