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拐杖撑起一种责任

2019-09-10陈且

少男少女·校园 2019年7期
关键词:拐杖老年人比赛

陈且

古巷子里的灵感

2018年9月,广州市荔湾区存善北街,来自广州市二十四中学1701班的同学和老师们正在举行“一条巷子一段古,探寻趣味荔湾街巷”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户外寻找荔湾的古迹,追寻历史的足迹。

那段时间,阴雨绵绵,古巷的麻石在雨水的浸泡下,仿佛泡出了一段历史的茶香,将古老的荔湾街巷的韵味传递到同学们的心里。麻石在雨天比较滑,附近社区老年人比较多,几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经过,有的学生注意到了他们,不免开始为他们担心了,雨天路滑,他们年轻力壮的都有些脚底打滑,何况是拄着拐杖的老年人呢?如果他们跌倒了没人发现,那家里人岂不是更加担心呀。他们把想法告诉了许老师,许老师为他们的责任心感到欣慰,如果老人摔倒时能发出警报,引起周围行人的注意,那老人家摔倒的风险就可以降低很多了。正好这里有以发明创造为主设置的创科班的学生,许老师对他们说:“雨天路滑老人易摔倒,能不能设计一个老人在摔倒时能自动拉响警报的拐杖,为老人家的安全增添一项保障?”大家听了老师的话后都称赞老师的想法太好了,就这样来自1701班的谢承均、黄浩霖、周雨涵、钟叶湘穗四名同学在许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研究工作。

初出茅庐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科研热情,许老师告诉他们,这次他们的作品将会拿到荔湾区里参加比赛。听了老师的话后,大家都跃跃欲试,希望为校争光,为自己取得荣誉。经过讨论,大家设计出了拐杖的模型和思路:在普通拐杖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利用传感器在拐杖倾斜到一定角度后,自动发出警报,并自动发光引起行人注意。

谢承均从自己爷爷用的拐杖那里受到启发,提出拐杖底部用正方形的四个支架作为支撑以增强稳定性的意见,于是他负责拐杖的外观设计工作。黄浩霖爸爸是做IT工作的,他自己也熟悉程序编辑这一块,于是他主动挑起了最具技术难题的编程的担子。周雨涵和钟叶湘穗是女生,负责市场调查,听听老年人对他们的设计有什么看法。

外观方面,谢承均向美术老师咨询了很多意见,在灯光、脚架、警报声等细节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一次传感器芯片需要用到激光切割技术,谢承均十分无奈,因为自己对此是一无所知,也没有条件让他去学习,但如果放弃,那这么多天的努力白费了。最后他主动去向许老师求助,许老师也不是专业人员,但是刚好许老师有朋友是做这方面工作的,于是许老师拜托朋友才将这个难题攻克。

在大家的努力下,第一代产品(简称V1.0)很快就完成了,基本实现了当初的设想:v1.0在普通拐杖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当拐杖倾斜到一定角度的时候,拐杖里的灯会自动闪烁,而且会自动发出声音以引起周围行人的注意。2018年9月广州市第四届“我行我秀”乐创空间比赛在荔湾区举行,他们的作品开始接受大赛的检验。

评委老师们看过他们的作品后都连连称赞,还推荐他们去参加2018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综合实践优秀成果展示”,也给出了一些意见,告诉他们这个作品的外观太粗糙了,传感器和警报器都裸露在外面。

为了解决外形的美观问题,他们决议把传感器隐藏安装到拐杖里面去,而这个重担则落到了黄浩霖身上,他是团队的技术核心,所有的设计理念都靠他的技术支持才能实现。黄浩霖虽然熟悉这方面知识,但是面對这样的重任,他心里还是一直犯嘀咕。其实从第一代产品开始,黄浩霖就开始边学边做,他觉得自己不能退缩,因为如果在他负责的环节上出了问题,那整个团队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为此他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一旦有时间便钻研编程的问题,最后在爸爸专业技术的帮助下,成功将传感器和警报器放在了拐杖底部的一个正方形小盒子里,而且传输带也用防水胶做了处理。

拐杖有了灵魂

在全国大赛来临前的准备日子里,大家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将拐杖越做越好。

在改进作品的同时,他们也开始真真切切地了解到老年人面临的一些难题,产品开始慢慢凝聚了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它不再只是一根没有生气的拐杖了,而承载了这些同学们的心血、爱心与责任。负责市场调查的周雨涵和钟叶湘穗同学在对老年群体的调查中发现,有些老年人年纪大了不记得回家的路,也记不住亲人的电话号码,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姓名,这样即使拐杖能引起好心人的注意,但想要帮助他们也会有些困难。两位同学提出这样的担忧后,大家想到了可以用二维码来制作一个老年人的简介,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知道老人家的姓名、亲人电话、家庭地址,还有病历。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体贴的二维码贴在了拐杖底部的四脚支架上,第二代产品也最终完成了(简称V2.0)。

距离全国大赛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同学们总结了上次比赛的经验并研究了V2.0之后,觉得V2.0还有可以进步的空间,因此决定进一步优化他们的产品结构。这一次他们不只是为了应对比赛,更多是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和市场性,也就是说他们在想如果要把拐杖投放到市场上去卖,应该如何更加完善。在对比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拐杖后,他们提出V2.0的外观上能不能把传送线也放置到拐杖内部?如何伸缩调整拐杖的高度?内部结构上,灯管灯光太亮了有些刺眼,如何使光线在变柔和的情况下,依然能吸引行人的注意?市场理念上,通过对老年社区的调查后,他们愈发替这些老年人着想。为此,他们提出了“共享”的设想,跟随“共享经济”的潮流,让拐杖更加便捷、环保、大众化,像共享单车一样在老年人中间流行起来,让老年人减少意外风险。他们越来越多的“奇思妙想”让许老师也有些犯难了,许老师也没有把握能将他们的想法都实现,但是许老师相信他们,支持他们,鼓励他们,陪大家一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差不多一个月的辛苦努力,第三代拐杖问世了(简称V3.0)。V3.0外观更加好看,灯管壁里填充了一层白纸来减弱光线,安装传感器和警报器的盒子更加小了,传输线也放在了拐杖内部,拐杖整体也变轻了……

2019年11月11日“第三届全国综合实践成果展示”在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举行,这次比赛级别更高,参赛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竞争压力可想而知。最终,他们的产品得到了评委的青睐,而且在提出“共享拐杖”的想法后,深受赞赏,最后获得了全国特等奖。

经过两次激烈的比赛,四位同学收获的不仅是荣誉,还有团结、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一种社会责任感。谢承均同学从来没有参加过大型的比赛,面对国赛时的评委老师曾经还紧张的他,现在已经是一个自信满满的少年了。黄浩霖同学虽然技术过硬,但是沟通表达却不擅长,经过几轮比赛,已经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少年了,这得益于评委们现场对他不停地追问。周雨涵和钟叶湘穗同学,性格本来就开朗,她们细心的调查,将她们的所得所感分享给团队,变得愈加大方美丽,气质也不一样了。

做一根拐杖,成长起来的不只是知识、能力、性格、视野,更多的是让同学们学会了用拐杖承担一种责任,一种情怀,让拐杖有了灵魂。

猜你喜欢

拐杖老年人比赛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相伴
发芽比赛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选美比赛
比赛
爷爷的多功能“拐杖”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