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禽生态养殖技术发展措施
2019-09-10徐小林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针对水禽养殖技术和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水禽养殖由于缺乏生态、环保等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大多采用散养形势,没有形成生态、立体、循环、绿色的模式,对周围环境破坏大,饲养效益低,疾病发生率高等缺陷逐渐暴露。水禽生态养殖技术从生态环境、养殖场所、疫病防治、科学饲养等各个环节发力,整个养殖流程更加安全、绿色、无公害;肉、蛋等水禽养殖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水禽养殖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水禽;生态养殖;疫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1.5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7.043
0 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畜牧业也在原有基础上转型升级。同时,有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目前传统的水禽养殖模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需要。传统的饲养水平比较低,疾病的防控措施不配套,水禽的养殖规模散而乱,这样日常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和排泄物也造成了对周围环境和水体的污染。因此,探讨新的绿色健康水禽养殖技术至关重要,以求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
1 传统养殖方式的弊病
传统的养殖场没有配备环保处理设备,养殖排泄物和废弃物直接被排放到周围陆地或水域,污染了周围环境,超出了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造成恶性循环,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必将影响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最终难以取得可靠的经济效益。目前水禽养殖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大部分养殖户依然采用传统养殖方式,其中存在的弊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1]。
传统水禽养殖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水禽粪便、饲料残渣、养殖场地冲洗污水等,其中水禽粪便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通常这些污染物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作为饲料养分在水禽粪便中重复使用,或作为有机肥在农田中使用,以提高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但是,目前许多水禽养殖场并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废弃物,而是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仅浪费了其中的有效营养物质,而且严重破坏了周边环境。
2 发展措施
2.1 提高水禽养殖户的环保意识
传统的水禽养殖方式不仅对环境有害,而且对水禽病害的防治和水禽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养户经济效益低下,违背生态环保理念。所以水禽养殖者要提高认识、转变方式。在水禽养殖实践中,以生态环保要求为准则,开创水禽生态养殖模式。第一,生态养殖模式可降低水禽养殖对资源和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水源、土壤和大气的破坏。第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规划水禽养殖和其他养殖业、种植业之间的生态互补关系,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政策指导的帮助下,鼓励促进低碳养殖方法,加强理论宣讲和技术培训,加强改善农民的低碳环保意识。
2.2 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目前已被实践应用的生态养殖技术有鱼鸭混合养殖、林间种草养鹅、稻田养鸭模式等,因此,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生态养殖模式加以推广宣传,结合各地地域和生产条件差异,进行示范推广。
(l)鱼鸭混合养殖。主要是把鱼塘作为水禽生活和休憩的场所,接收养鸭污水和排泄物的载体,促进环境白我净化;二次利用鸭排泄物以及未消化的饲料残渣作为鱼的饵料,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式是否适合规模化养殖、如何管理鱼鸭数量比例最优等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2]。
(2)林间种草养鹅。常规养鹅主要是饲料喂养,但是鹅本身又是食草动物。如果用天然绿色饲料代替部分精细饲料,可极大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又可加速鹅的生长速度。因此,对于养鹅专业户和大型养殖场,种植青草是确保连续、稳定、高质量的绿色饲料供应、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林地饲草养鹅的养殖模式下,鹅的生长周期短,资金回收快。鹅粪和剩余的草渣一起被土壤混合吸收,改善了土壤养分,促进了树木生长。最后形成了林地植草、草肥林养鹅的循环生态模式,充分实现了养鹅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然而,这种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确定最优森林密度,选择鹅喜爱、营养丰富、同时不影响树木生长的青草品种。
(3)稻鸭共养技术。在稻田放养雏鸭,与水稻共生,鸭不出稻田。鸭吃掉稻田内的杂草以及害虫,同时鸭不停游动也促进了稻田养分的循环,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有效促进稻子的生长。此外,鸭粪又被称为绿色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水稻更加绿色健康。稻鸭共养模式是建立在鸭与水稻各自的成长特性基础上,形成一个互补合作、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绿色农业生态系统,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同时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3 强化水禽生态养殖技术的研发力度
养殖过程生态化是生态养殖模式的关键所在,要降低饲料消耗以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水禽的生态养殖的技术研发主要针对以下几点:①利用现有的先进生物处理技术,对粪便进行无公害处理,降低污染,促进二次资源利用,形成良性的资源循环使用。②不断提高饲料加工技术,促进消化吸收,降低磷和氮等污染物的排泄量,节约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③持续开发沼气的使用,提高使用技术,将排泄物转化为清洁能源,促进资源循环使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研发将水禽排泄物转化再利用的技术措施,并将其加工为有机肥进一步使用,相比于水禽排泄物发酵后直接施用于农田,这种技术更具有经济和生态效益。④完善水禽疫病的防控系统,提高应对水禽新疫病突发的应急能力,加大水禽疫苗的研发力度,确保我国水禽养殖业健康、有序地发展。⑤加大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水禽生态养殖技术的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控是确保水禽生态养殖产业能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采取强有力的监控措施,才能有效督促水禽养殖者按照水禽生态养殖的规范养殖,合法规范地进行后续产品加工,才能在全国推广生态养殖。政府部门的监管主要包括2个方面:①强制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如在养殖场建设时,必须强制要求“环保第一”,政府检查部门严格把关,从根本上减少排污量,减少环境治理的成本,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效益的綜合提高。②结合实际情况,在政策引导下,通过多种渠道引入资金或资金支持,在适当地区大力推广养殖方法的综合利用,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水禽生态养殖综合发展,推进水禽产业生态养殖技术发展[3]。
3 结束语
未来水禽生态养殖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节奏,必须符合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要求,坚持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路线,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借鉴世界养殖业的先进技术水平,提高我国水禽养殖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真正发展成为世界水禽养殖强国。
参考文献
[l]麦尔旦吐尔孙,尹宁,王雅鹏,等中国水禽产业发展现状与生产政策研究:基于国际国内资源利用的视角[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7):178-186.
[2]臧胜兵.水禽集约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J].农家致富,2015(15):36.
[3] 王济民 《中国水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简评[J].农业技术经济,2017(6):127-128.
作者简介:徐小林(1973-),男,安徽宣城人,大专,杨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畜牧师,研究方向:动物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