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

2019-09-10庄敏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7期

庄敏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了影响住宅小区的声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甚至健康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的现状及标准,从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的影响因素探讨了一些解决方案,主要从噪声预测模拟、声屏障的设计、建筑布局和住宅区室内设计等多角度进行防噪设计,综合考虑了住宅开发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以期为人们打造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防噪设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四大污染之一。尤其在住宅小区的声污染问题显得更为严峻和迫切。随着建筑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家们对建筑声学和环境声学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何将这些技术成果应用到生态住宅小区的声环境系统建设中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但是无论如何,声环境是关系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住宅小区的规划阶段,同小区的热环境系统和光环境系统规划一样,设计师就应该提前做好声环境的规划和噪声的控制方案,这对于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水平至关重要。

一、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的现状和标准

目前,影响住宅小区的环境噪声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1)交通噪声。城市发展规划不合理,导致很多小区沿着铁路等交通干道和立交桥而建,这部分小区受交通噪声污染最为严重。(2)施工噪声。主要包括住宅临近建筑工地的施工噪声和邻居装修的施工噪声等。(3)公共设施噪声,指锅炉房、冷却塔、变电站、电梯、管道系统、通风机组等公共设施产生的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是人们住宅内的家居电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较多,包括音响、电视机、吸尘器、洗衣机、乐器等都有可能造成此类噪声。

生态住宅小区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创建的小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是现代小区发展的高级形式。因此,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以及室内声环境标准均高于一般的住宅噪声允许标准,生态住宅小区的环境噪声标准是昼间45分贝,夜间40分贝,一般住宅小区噪声标准是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二、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噪声预测模拟

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可变化性较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声环境设计中,应当在对环境噪声作精确模拟的基础上采取防噪减噪措施。在国外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阶段,噪聲预测是进行声环境规划和设计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小区环境噪声的模拟,不仅可以精确描述小区噪声分布状况,还可以采用一些环境噪声模拟分析软件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对设计的防噪方案的效果进行验证。设计人员设计不同的防噪方案,并输入软件模拟分析,有利于方案的优选和对比。

(二)声屏障的设计

声屏障对于住宅小区降噪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设计。在小区与道路边界设置声屏障是小区防噪的首要手段。根据不同小区的要求不同,声屏障的高度一般在4~10m之间。声屏障的材料组成主要有土堤材料、木质材料、混凝土砖石、金属和复合材料以及以上各种形式的组合等,其中金属和复合材料的声屏障最为普遍使用,材料易于加工成各种形式,利于安装和批量生产。

除了以上物理材料形式的声屏障,天然植物形成的绿化带屏障对噪声有一定的消减和吸收作用,能降低几个分贝。因此,声屏障的设计可以和小区景观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在声屏障两侧或小区缓冲地带种植树木。结合生态环境设计的声屏障设计可以达到景观和功能相结合的效果,从而满足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的要求。

(三)建筑布局规划和调整

小区一般包括住宅区本身和边缘地带两个部分。在小区边缘地带,交通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加大住宅与交通道路之间的间距是降噪的最佳选择。当间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就采取声屏障等防噪方案。住宅区本身地防噪的核心应从建筑的布局,朝向等角度进行规划。当干道沿南北朝向时,建筑不应当垂直于公路进行行列式布置,最好采用混合式布置。如要采取行列式布置,应当建造墙体将临路一侧山墙联成片形成声屏障。而从小区内部规划的角度降噪要注意采取动静分区,局部防噪的办法,比如对社会噪声较多的运动区域或娱乐场所采取半围合或降低地面标高的方式降噪。

(四)室内声环境设计

虽然小区的室外声环境设计十分重要,但是小区住宅室内的声环境设计同样十分重要。设计时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住宅室内声环境系统。

1、住宅建设考虑平剖面防噪设计。将卧室等防噪要求更高的房间设计在较为安静的一侧,不应与电梯间等噪声源紧邻布置,将厨房、卫生间集中布置,这些设计在上下楼层应当对应。当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必须采取隔声、隔振设计。2、要合理确定建筑配套固定设备如水泵房、空调机组、电梯间的位置,并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3、平面设计应和结构设计协调,尽可能利用承重的厚重墙体作为分户墙,更好地隔绝邻居噪声源。4、门窗、阳台底板、分户墙等应当选用隔声性能好的材料。轻质墙体隔声性能较差,不能用作分户墙,如受条件限制使用轻质墙体作为分户墙时,必须采用复合结构以满足隔声性能要求。5、目前普遍使用的光裸混凝土楼板隔绝撞击声的效果很差,必须采取吊顶等隔声构造设计。6、楼梯间宜设置过渡空间作为缓冲,而且应适当布置吸声材料。7、住户在噪声较大的家电和设备的使用和安放上应注意隔声问题,比如设置专门的隔声间使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从噪声预测模拟、声屏障、小区建筑布局规划、室内设计等方面来改善生态住宅小区的声环境。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做好声环境设计的统筹工作,重视关键点的设计,提高对声环境设计的重视,同时该项任务也比较复杂,需要多方参与,需要施工、管理、设计等部门和居住者自身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翔.人居环境的噪声与振动控制途径和对策[J].环境保护, 2000.

[2]祝培生.上海住宅小区声环境现状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声屏障对沿街住宅有效性的分析[D]. 上海: 同济大学,2001.

[3]周兆驹,孙明霞,盖涛,等.村庄布局及院落形成对交通噪声衰减的影响[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6(3):222-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