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正确认识西藏

2019-09-10刘奇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西藏

【摘要】:西方关于西藏形象的认识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神圣的,西方对西藏形象经历了从批判、妖魔化到赞美、神圣化。但是,这些认识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并不是西藏真实的样子。中国对西藏的认识也是充满了想象,王朝国家的文人不断妖魔化西藏,到了新中国以后又产生新的变化。因此,正确认识西藏的形象和历史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西藏 妖魔化 神圣化

西方对西藏形象的认识,受到其对西藏了解程度和西方意识形态的限制,因此产生了许多想象的西藏形象。我们对西藏的认识,源于流传的书籍和谣言。随着西藏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西藏,亲身去感受西藏的形象和魅力,修正自身错误的想法和认识。现在,因为西藏的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时常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传递正确的西藏信息,使人们正确的认识西藏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中国关于西藏形象的构建

汉、藏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已经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但是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和不同阶层的利益,难免产生偏见和错误的认识。

(一)王朝国家时期

藏传佛教的番僧在元朝成为帝师,享受的地位和荣耀是同时代其他人不可比拟的。元代文人笔下,因为元朝的立国之功,番僧树立了神通广大的神僧的形象 但是又因为造成元朝骤亡,番僧在汉人中间留下妖术肇祸的妖僧形象。元朝文人还留下色情化、狡诈贪婪的恶僧形象。而在明朝,番教也成为明朝士人们的痛恨对象,所以明代文人笔下番教和番僧始终是负面的,认为番教是邪教和邪术。清朝时喇嘛教依旧盛行,但是喇嘛教的形象并没有根本的改观。因为统治者重视番僧和番教,损害了汉族的利益,文人笔下的番僧和番教是邪恶的、色情的、负面的。所以在民间流传的也是妖魔化的藏传佛教。

(二)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内的西藏形象是将“新”、“旧”西藏社会进行效果强烈的并置,在对比中凸现阶级斗争话语和对新时代的颂扬。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开始对西方西藏形象进行批判,去香格里拉式的想象和去西方式的歪曲事实。但是,当今的国人对西藏越来越向往,对西藏形象的想象成为十分流行的事情,形成了西藏热。但是,想象中的西藏形象和西藏的真实情况和藏传佛教是不同的,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幻想而产生的理想的西藏形象。

二、西方关于西藏形象的构建

西方对西藏形象的构建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尊重到妖魔化,再到神圣化的过程。

(一)尊重阶段

17世纪,西方传教士陆陆续续到达西藏地区,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观察西藏。这些传教士用基督教的思想来解读西藏的宗教和仪式,产生对西藏形象的曲解,认为西藏宗教的很多仪式和基督教是相同的。

(二)妖魔化阶段

启蒙时代,康德、黑格尔等对西藏进行批判。康德对藏传佛教表示出轻蔑和批评,认为藏传佛教是感性的、神秘主义,没有上升到理性程度。由于缺乏对西藏的知识,曲解的思想在西方盛行。

到了19世纪,古伯察根据自己西藏经历而用法文写成的《鞑靼西藏旅行记》,对西方世界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他认为,藏传佛教和基督教有相似之处,但是藏传佛教存在许多封建、无知的地方。19世纪下半叶的时候,妖魔化西藏和美化西藏并行,但是西方还是以妖魔化西藏为主的。

(三)神圣化西藏

19世纪末,当西藏形象和神智论联系起来的时候,使人们产生一种美化的、神秘的西藏形象。1927年,美国伊文思出版了《西藏死亡书》,将西藏的神圣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许多世界大师荣格、高文达喇嘛对它进行评述,风靡整个西方世界。随后,1933年,乌托邦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塑造了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丽乐土——香格里拉,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西藏成为了西方想象中的圣地,成为人们精神的寄托。

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东亚局势的关注,研究西藏之风盛行。但是由于大多数人没有去过西藏,对西藏不太了解,都是通过传媒和学者分析来了解认识西藏的。西方传媒的故意曲解西藏实际情况,误导民众产生认识偏差。虽然有一些西方学者比较客观认识到西藏,但是大众流行的还是想象中的西藏形象。

三、如何正确认识西藏

人们对一个未亲身体会的事物,往往会有一个主观的印象。这种印象来自以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来自当时所处环境的政府引导和公众舆论,来自主体对它的理解和想象。其中难免会产生偏差和失真。因此,认识客观事物,要排除自己的主观偏见和想象,排除误导目的性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去亲身体会客观事物,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1)要改变西方民众对于西藏形象错误的看法。西方民众因为没有到达过西藏,不了解真实的西藏,容易受到西方媒体的引导。西方民众只知道西藏的神秘、美好,而不知道西藏农奴以前悲惨的生活。我们应该在西方做好正确的宣传,使西方民众既认识到西藏的美好、神秘,又认识西藏环境的恶劣、以前生活的悲惨。

(2)要树立中国自己关于西藏的话语权。第一,突出西藏的近现代历史。从西藏以前的农奴制,人民悲惨的生活,谈到1959年西藏叛乱、民主改革,再到改革开放西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强调西藏的现代化发展。近年来西藏的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3)要深入对西藏形象的研究,向中西方民众传递正确的西藏信息和西藏形象。注重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促使西藏人民生活更美好。发挥西藏的旅游产业优势,既可以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又可以使更多地人了解西藏,感受西藏的风土人情和真实情况。

【参考文献】:

【1】沈卫荣.想象西藏:跨文化视野中的和尚、活佛、喇嘛和密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2】古伯察.鞑靼西藏旅行记[M].耿异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3】杜永彬.虚拟的西藏——从喜马拉雅山到好莱坞寻找香格里拉[M].西藏大学学报,2019(1).

作者简介:刘奇(1995-),男,汉族,河南省武陟县。研究生,边疆社会学,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猜你喜欢

西藏
《西藏,面冰十年》:青春的别样馈赠
西藏发现植物新种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天上的西藏
穿越山南最美环线(下)
神奇瑰丽的西藏
风尚之书西藏时尚志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