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实验课堂实效性策略探究
2019-09-10湛海权
湛海权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力学又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所涉及的内容和概念众多,学生在学习中如若教学不当极易产生混淆,结果难以学好该课程。通过实践和微信问卷调查均得出一个结论: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实验的比很少进行实验的班级成绩要好。所以,初中物理力学应建立实验课堂,并通过实验引入生活事例、采取小组合作、引申课外实践,才能提高初中物理力学实验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 力学 实验 实效性
在菊泉中学八年级1-6班关于物理课堂的微信问卷调查中,对物理课堂上有没有进行实验、上物理课时实验是以自己动手实验为主还是教师演示实验、物理实验教学产生的影响、对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是否有信心、在以后的物理学习当中会多注重什么等问题进行调查和了解,结果得知1班很少进行实验,2-6班在物理课堂上经常进行实验。为证明1班和其它经常进行实验的班级物理知识的吸收情况是否存在差异,针对浮力这章专门进行了一次测验,测验结果为:很少进行实验的1班浮力测验平均分为45分左右,而2-5班平均成绩在55分左右,6班平均成绩在66分左右。由此可知,物理课堂上是否经常开展实验教学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吸收情况有一定的影响,且这个影响是成正比的,物理课堂上很少进行实验教学的班级,学生的测评成绩较低 反过来,物理课堂上经常进行实验教学的班级,学生的测评成绩较高。下面将主要和大家分享物理力学实验课堂应如何建立,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物理力学——引入生活事例,激发实验兴趣。
物理知识的学习为的是能促使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引入大量的生活事例,让学生更容易、更快速对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物理知识进行了解,以提高学生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可以说,力学的教学是一个从生活事例引入、到实验探究、再到实验结论的应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物理老师要做的是贴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物理的认知从感性到理性,从混乱到清晰【1】。比如,我班上的学生都很喜欢打球,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个生活体验,为他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年二班的学生们玩排球休息时,讨论了关于排球的一些力学的问题,你们能跟老师说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哪个选项吗?
1.打排球后,排球离开手继续向上运动 ,是因为人对排球做了功。
2.当排球离开手上升到最高点时,篮球的受力处于平衡状态。
3.排球传到另一个同学手上且再次被打回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为动能。
4.在传输排球中,一名同学失手后排球落地会跳起,且越跳越低,此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状态。
学生们在看到这些问题时,会联系到自己打排球时的情况,会将所学的关于力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并作出正确判断。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对物理力学学习产生兴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是的力学教学实效性大大提高。
再比如,在有关浮力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生活事例让学生们了解浮力,并从生活事例中引入浮力的概念。如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轮船、乒乓球、木块等能浮在水中的物体浸没在水中,让学生感受这些物体浸没在水中都受到一定的浮力 然后通过向学生演示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提问学生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再让学生将教师设计的上下面均覆盖橡皮薄膜的长方体完全浸入水中,自己动手实验来求得浮力产生原因 实验后再让学生用浮力产生原因来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在浮力这一课教学中,物理老师主要起着引导和演示实验的作用,最主要的是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求得有关浮力的一系列答案,这样印象才更深刻,而让他们在实验中引入生活事例,为的是讓他们更快、更好理解浮力的相关知识。
二、物理力学——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力学所蕴含的概念、规律定理众多,让学生单独学习,会使他们感到吃力。这是因为初中学生是刚开始接触物理实验的初级阶段,实验技能相对较差,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单独操作、实验,最终不仅不能发挥实验课堂的实效性,反而会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以后更难学好物理学知识【2】。所以,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或者需要小组合作共同来完成的实验,以分组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求得答案,反而更容易让学生牢记心中,尤其是一些实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实验,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吸收相关力学知识。
比如,在前面举例的浮力教学中,除了在实验中引入生活事例之外,我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动手实验。为了求得浮力的概念,先让小组讨论交流前置作业,再由小组安排发言,其他同学记录不同结果或者补充,接着让小组代表展示小组通过合作实验得出的浸在液体中物体都受到浮力的成果。另外,在用浮力产生原因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的提问中,同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实验验证,先让小组成员将自己猜测分享给组员,每个组员记录其他组员与自己猜测的不同之处,再由小组讨论进行筛选,并以动手实验的方式来排除不可能的因素,最后向其他同学展示小组成果。
三、物理力学——实验引申课外拓活动,巩固迁移能力
物理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引申,是对课堂物理知识的补充学习,是实验课堂实效性提高的重要保障,能帮助学生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尤其是物理力学的学习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该部分知识除了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演示实验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求证结果之外,更需要学生通过开展课外实验实践活动来践行课堂所学知识,以加深力学知识印象和将力学知识学以致用。这是一个引申实践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动手实验习惯,在遇到相关物理知识时,能自己动手来求证成果【3】。这也正是物理力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提高学生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具体的,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动手操作实践或者实验的小任务,让学生自主或者通过与同学合作的方式完成该项任务。比如,在教学过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外力成正比后,物理老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回家后独自或者与同学一同制作一个测力计,并在下次物理课上和同学分享制作的测力计,以及说明制作的过程。再如,在学过物体的浮沉条件之后,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要求学生独自或者与同学一同制作一个浮沉子,并在下次物理课上和同学分享制作的浮沉子,以及说明制作的过程。在制作这些物体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践行课堂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
除此之外,对于课堂上所学的一些较为重要的物理现象和实验,同样也可引申到课外实践中,让学生自制或者小组制作实验器材,对这些物理现象和实验做一个小实验,或者探讨应如何改进实验器材,以提高实验实效性。比如可引申让学生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怎样改进实验器材能更快得出结论,再如在学习浮力一课中该如何改进器材才能更好地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更容易得出浮力的影响因素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实践引申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
结论
总而言之,物理力学知识内容庞大,所蕴含的规律定理又较为繁杂,初中生作为刚接触物理实验的初始阶段,要学好力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作为物理老师,除了要做好引导工作和演示实验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组织学生联系生活,以实验的方式引入生活事例,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实验力学的实验成果,最后还需要将实验引申至课外实践,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巩固课堂知识,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求证课堂知识,如此才能真正学好力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吴华.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1):65-65.
【2】 赵琪.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6(3):126-126.
【3】 李强,戴高伟,黄皓.初中力学教学实效提升的策略初探[J].物理之友,2017(1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