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隐性情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9-09-10栾晓晓
【摘要】:情感作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教学中起着先导、启发、陶冶等作用,是影响英语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显性情感课程资源因其直观易感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凝聚在教学因素中的隐性情感课程资源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失去了其应有的育人价值。本文对英语隐性情感课程资源的内涵及价值进行阐述,并提出教师教学中活化“死教材”、善用“活教材”、巧用“隐教材”三个途径,以期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学 隐性情感课程资源 开发 实践路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情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1】Dulay和Burt(1977)提出“情感过滤假说”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 Krashen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发展,指出“情感过滤是阻止语言学习者吸收所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2】由此可见情感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输入将受到动机、信心和焦虑等情感的影响。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的作用,积极挖掘隐性情感课程资源,弥补显性情感课程资源不足的弊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
一、英语隐性情感课程资源界说
隐性情感课程资源一般是指隐含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励、启发等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资源,是影响学生意识、动机、态度、信仰及价值观的情感因素。隐性情感课程资源内置于英语隐性课程资源的深层结构,处于核心地位,深深附着于隐性课程载体及教学主体上,对英语物质性隐性课程和英语制度性隐性课程起着制约作用。
二、英语隐性情感课程资源的价值阐述
(一)“以情优教”的必要条件
卢家楣认为,“以情优教”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指的是既考虑到教学认知因素,又对其中的情感因素给予关注,借助于情感对于认知的优化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实行新课改以来,虽然人们对于英语教学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强调英语教学应兼顾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着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教学,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氛围的营造,深入挖掘隐性情感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及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有利于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度,增加语言的输入量,还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快乐与满足的体验。
(二)“全人教育”的有力支撑
罗杰斯指出,全人教育即以促进学生认知素质、情意素质全面发展和自我实为教学目标的教育,培养的是“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为一体”的人,是“完整的人”。此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这是对忽视学生情感培养的纠正与补充,它包含了强调人的整体发展的视野,强调把学生培养成多方面均衡发展的国际公民,塑造学生健全而平衡的人格。然而,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道德涵养的形成、理性思维的发展、视野的开拓及生命意义的追寻都是以情感这一激励性、先导性因素为基础和起点的,没有情感的参与,学生个性的养成就谈不上发展。
(三)“情感矛盾”的化解途径
情感的丰富性与矛盾性是青少年情感发展过程中的显著特征,学生情感是指学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学生情感发展的过程中,情感因素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构成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各种情感矛盾。如果这些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就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危机,如自卑、抑郁、狂躁等。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善于观察、发现、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挖掘隐性情感资源,如:文化中的自信品质、文本中主人公顽强精神等,发挥积极情感资源的教导作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 摒弃消极隐性情感资源,如:西方文化中的放纵与享乐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等,避免消极隐性情感资源对学生的误导及心灵玷污。
三、英语隐性情感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活化“死教材”——由“隐”化“显”展情感
卢家楣强调,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是在情感维度上优化教学效果的一重要方面。【4】作为英语教学基本要素之一的英语教科书是师生赖以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它不仅是教师-学生之间知识传递的介质,更是师生情感产生的源泉。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5的课文ELIAS’STORY为案例,从发掘、表达、诱发、升华这四个步骤来分析课文中隐性情感资源显性化的实施路径。
(案例背景:本篇文章为摘自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的以Unit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为中心话题的一篇记叙文,文章内容叙述了黑人工人Elias成长经历及纳尔逊·曼德拉对他的帮助,文章旨在使学生认识伟人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向他们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但细读文本可以发现,除了伟人的品质这一情感目标外,隐含于文本中的反种族歧视、尊重他人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隐性情感资源。)
1.发掘情感
深入的分析、解读文本是发掘情感的基本前提。通过想象与移情引发情感是教师发掘教材中隐性情感因素的重要手段。移情指的是个人对他人或塔物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之有关的对象上的效能。想象是头脑已储存的表象经由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可以触发情感的产生。如:教师在解读本篇文章时,可把自己想象成黑人工人Elias,设身处地的感受成长的过程中的种种歧视与不公,更能体会到隐藏于文本之外的渴望受到公平对待及尊重的迫切心情。
2.表达情感
表达情感就是指教师内在情感素质的外显,是教师将从教材中提炼出来的隐性情感显性化的过程。情感表达是更为综合性的情感能力,它以情绪辨识和理解为基础,需要有调节和管理能力,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表达、语言表达等。丰富的面部表情、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及恰到好处的身体姿态都能够帮助教师很好的表达教材中的情感,感染學生。如:本案例中,教师在梳理文本信息时,可以伴随丰富的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有感情的示范读课文,用声音表达出黑人工人Elias对于遭受歧视的控诉,并结合相关影视资料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感情。
3.诱发情感
客观事物并不会直接诱发情绪的产生,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其需要是决定情绪发生的关键因素。教材内含的情感及教师所表达的情感不会直接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学生接受情感刺激与产生真情实感之间需要转化机制。情感的诱发要以学生情感及生活经验为基,多种教学手段为辅,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为最终目的。本案例中,由于学生对于遭受种族歧视的经历没有真实的体验,很难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在学生“实然”情感与“应然”情感之间通过“设问”搭建支架,实现情感的过渡。如:1.Did you ever had experiences that were treated unfairly and how did you feel? 2.Do you know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3.What should we do in our life to respect others?
4.升华情感
升华情感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材中体悟到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的过程。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学校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情感升华也是如此,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情感很难激起学生的共鸣。因此,为升华情感设置活动必须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及生长点,让他们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体验生命,丰富情感。如:在本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表达与诱发已经感知教材中反种族歧视与尊重他人的情感,但并没有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不能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因此,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重现真实情境中学生遭受歧视或未被公平对待的场景,进一步体味教材情感、升华情感。
(二)善用“活教材”——师生共情促发展
充分利用教学要素中“教师”这一关键因素,尤其是关注凝聚在教师身上的情感素质这一隐性资源是促进隐性情感课程资源开发,推动学生情感教育的又一利器。教师情感素质就是教师自身有关情绪、情感的素养。【5】教师对学生情感需求的识别及合适的情感应答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悦纳感、自信等品质的形成。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自身如何培养和提高情感素养展开论述:
1.阅读和交流中提升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阅读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他指出教师教育素养的提升就在于读书。阅读对于教育者来说无疑是重要的,阅读不应只是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更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可组织参与阅读和影视工作坊,将其看做自己成长的契机,在工作坊中通过与他人交流、展示、反思从作品中汲取丰富的人类情感财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共情”能力。
2.观察与研讨中突破自我
观察即课堂观察,这里指的是在同侪听课过程中不仅注重教学目标的设置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更立足于教师的整体气质修养,关注其对特定情境的情感性处理,包括表情、语言、姿态和身处位置等,关注其对学生的情感需求是否善于发现并适时作出回应。评课研讨时关注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教材、设计教学、应对情境、表达情感以及构建师生关系的情感性行为表现,并商讨优化方案。通过课堂观察与研讨,教师在“聆听”“看”“回溯性”的过程中感知同侪的情感表达及处理方法,突破自身的思想壁垒,实现自我丰富与发展。
3.反思与总结中重塑自我
反思总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一步,更是教师情感素质提升的重要一环。相对有效的一种总结方法是教师及时将自身经历或听课所学习到的情感处理方法笔头记录下来,建立教师情感素质提升手册。手册以教师的情感发现、如何应对以及自我调适为基本学习目标,涉及教师如何敏感地觉知、如何细微地察觉,如何聆听、沟通以及如何调适自己与调适他人等。它既是教师职后提高的自学教程,更是引发教师进一步开展行动研究,以省察、反思和重构自身情感素质及能力、实现自我超越的实操手册。
(三)巧用“隐教材”——究错生情获成长
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各种不同于“标准观念”的想法或表现,教师称之为“错误”。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待“错误”的态度往往是“零容忍”,学生犯错后遭到的多为批评、挖苦与讽刺,忽视“错误”的教育价值。下面,笔者将对如何促进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进行阐述:
1.接受错误,悦纳自我
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会先对目标语做出各种假设,并在语言输入和交际使用的过程中检验假设,而错误正是检验假设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现的语言错误正是其将目的语内化吸收的表现。因此,当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时教师要多些宽容与耐心,少些批评与指责。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予以赞赏,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回应 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语言错误,消除学生对于错误的恐惧。只有让学生接受错误、悦纳犯错误的自己才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展错议错,深究根源
要想在今后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少出错、不犯同一个错误,就必须帮助学生对语言错误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寻致错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语言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语际干扰、语内干扰、非语言因素干扰及误导错误等。学生呈现语言错误后,可通过自我寻错、小组议错及教师纠错等形式分析错误,让学生在对自己常犯错误的剖析、批判与思辨中探索错误的原因并形成对错误的正确认识,避免犯错-羞愧-逃避-再次犯错的恶性循环的发生。
3.评赏错误,体验成长
对学生语言错误进行评赏,不应该仅仅指出错误的原因、看到“究错”对于拓展和内化知识的价值,更应该关涉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追寻学生对错误的情感态度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学生在犯错后不再有意忽视、逃避自己的错误,而是直面、剖析并积极寻找方法解决错误,就说明他形成了知错纠错、迎难而上的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这种敢于直面错误、勇于解决错误的品质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对于他们人生成长也将大有裨益。
四、结语
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忠实实施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与加工是确保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心理情感的研究,积极开发隐性情感课程资源,强化学习者积极情感的动力作用,避免消极情感的负面效应,发展学生的情感智力,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家楣.对情感教学心理研究的思考和探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1).
【2】Krashen,S.Princil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198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大学出版社,2018.
【4】卢家楣.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赋予情感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0(06):650-654+719-764.
作者簡介:姓名:栾晓晓 性别:女 籍贯:山东省聊城市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职位: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