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变形游戏”让幼儿在园生活游戏化的策略研究
2019-09-10徐金萍
【摘要】:每个儿童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们可以将每个儿童都看作是一个艺术家,他们会用其独特的心灵来创造并改变周围生活的环境。而这一点在变形游戏中得到了实现,变形游戏中的自由性使孩子们的创作也充满着灵性。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已经基本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作为指导思想了,本文就变形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作用以及在幼儿生活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让家长和教师可以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对孩子开展游戏教育活动。
【关键词】:变形游戏 情境 生活
一、引言
游戏在幼儿成长教育的过程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也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被提起。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度逐渐加强,游戏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别去过去随性的游戏方式,如今的游戏方式更偏向于有目的性的兴趣培养一类。如:心算、围棋、乐器等特长班。家长对于孩子们的期望越来越高,殊不知这个期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表面上能力上的提高,还间接剥夺了孩子对于自己童年的游戏自主权。孩子的成长不仅要有才艺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正确的心态,给他一个美好的童年。因此幼儿园作为孩子幼儿时期的主要成长活动场所在过程中就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二、“变形游戏”的精神内涵
“变形”作为神话学、文艺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在文本中场景和人物事件等存在形式的一种变化的过程。
对于儿童游戏教育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将变形游戏等同于角色游戏,而事实上这更加使变形游戏多了一层关于成人化的理解,角色游戏更加看中的是成人的设定好的扮演,而然导致了游戏手段化、对象化,让我们在对于游戏的内涵的把握上有了偏颇。游戏具有整体性、境域性、潜意识存在性等特点。
二、儿童“变形”游戏的类型
(一)通过言语和动作实现的变形游戏
在某种语言和动作的驱使下幼儿会很快的进入到另一种存在形式中,这样的变形是幼儿潜意识的游戏行为,这样的语言一般有两种,其中有清晰的明确的词语和模糊的不是很清晰的音节,比如说符合儿童经验的在儿童群体中广为流行的“木头人”游戏,只要一听到这个口令孩子们就会迅速的进入到游戏的状态中,还有的一些不清晰的模拟性的发音,比如旺旺的小狗的叫声,呜呜的火车的声音等,都可以使孩子们迅速的进入一个游戏的空间中去感受游戏的快乐。故而这样的变形类型是可以使幼儿获得一种新鲜感和陌生感的,他们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去开创一个崭新的游戏世界。
(二)通过道具来实现变形游戏
幼儿园中的很多的玩具可以作为幼儿变形游戏的“道具”,除此之外,生活用品也可以作为一个儿童建构游戏的道具。在变形中,作为“道具”的物品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崭新的情境,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游戏的成就感,也可以将其带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中去享受生活的美好,比如说有的女孩子习惯玩布娃娃,他们会主动的与其进行聊天,“你喜欢哪一件衣服呢?咱们明天就去参加生日聚会了,你应该穿上粉色的礼服”……儿童在这样的游戏中成为了娃娃的妈妈的角色,而這个角色是她自己去建构的,所以她可以将妈妈这一存在形态的生活、情感得到充分的理解。布娃娃不仅使儿童迅速的进入游戏的状态,而且还获得了情感上的真切的体验,在无形中获得了情感教育。
(三)直接“变形”为某一角色
很多孩子会在生活场景中变身为一个新的角色,在自己的想象中实现游戏角色的互换。例如有的孩子在洗脚的时候就把自己想象成一条小鱼,还有的孩子会在吃瓜子的时候将自己想象为一只小松鼠。在成人看来是一种很习惯的行为,但是对于幼儿而言却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游戏的空间。
三、“变形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实施策略
变形游戏既然可以为幼儿带来很多的快乐的体验,下面我们就以儿童具体的“变形”在幼儿园中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来感受儿童游戏的独特魅力。那么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有效策略来使幼儿的生活变得充满游戏的乐趣呢?
(一)捕捉有价值生成点,建构有效的支持
课前的教学设计往往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失去价值,尤其是在角色表演游戏中,幼儿主体的变化很难预先设定好,教师要在仔细的观察中不断的生成新的价值点,用专业的理念作为依托,建构有效的支持。
孩子们无意的行为,正好给教师课堂生成新的价值点的机会,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探究背景音响对表演的作用,让孩子们从服装、表情、动作、规则上对表演进行探究,以便为下一个阶段引导幼儿如何用音响表达故事意境埋下伏笔。
(二)注重评价,让幼儿体味成功,增强自信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很多时候幼儿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适时的引导幼儿评论、发表各自的意见,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力,比如说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问题来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勇气,“游戏中有什么困难问题需要讨论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谁能帮助解决他的问题?”等。
例如在上面的《三只蝴蝶》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合作探究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方式,孩子们既兴奋又有所收获,教师何乐不为?
结论
变形游戏和艺术教育的有机契合可以将对幼儿创造力及情感发展的培养通过游戏这种独特表达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故而,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我们责无旁贷。教师要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引发游戏动机,注重评价,让幼儿体味成功,增强自信,重视讨论在游戏中的作用,相信幼儿定会在游戏中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彭彭.幼儿园课程要生活化游戏化——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虞永平博士[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3年01期
【2】 陆春燕.让教育回归生活 把游戏还给孩子——谈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J].
作者简介:姓名:徐金萍 出生年月:1988年10月25日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江苏省 学历:大专 职称:教师 写作方向:幼儿园游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