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对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的渗透和升华

2019-09-10魏文琴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升华渗透信息技术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优势进入历史课堂教学,极大地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历史教学活动变得形象具体、丰富多彩。动态的图文音像资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体验。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势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有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充分整合教材,彰显历史学科触“境”生情的优势,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

【关键词】:信息技术 历史情感教学 渗透 升华

一、信息技术对于历史教学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是重点之一。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1】“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2018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中国史为例,【1】《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因此,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及必要性。

二、信息技术对历史情感教学的渗透和升华

(一)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非常密切。作为一门包罗万千的综合性学科,贯穿古今中外,从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内外战争、民族关系到思想文化、民俗风物等,均在其列,历史课在情感教育上有其他科目不可企及的优势。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中学生还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历史应有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彰显历史学科触“境”生情的优势,以生动有趣的外部动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其获得正确的情感判断。

(二)运用信息技术渗透升华历史情感教学

立足于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整合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为传统的“讲史”、“说史”教学模式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创设问题情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同时,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比如,七年级上册《盛唐气象》一课内容较多,知识点琐碎,若侧重取舍,就不能全面展现盛唐的气象。因此,我以“盛”穿点成线,设计课件背景时,着重彰显唐代建筑特色,营造古代文学艺术氛围,贴合本课内容 在授课中,通过搜集大量图文资料,教师解说拓展,并播放我制作的微课《从唐三彩看盛唐气象》,让学生看、听、悟,全面感受盛唐气象。学生完全陶醉于大唐的繁荣盛世、辉煌气势和开放内涵,为祖国的灿烂历史由衷自豪。

讲《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时,我问学生: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是耻辱吗?大部分学生给出否定答案,有一位学生阐述了他的观点:不是耻辱,因为台湾已经归清政府所管,其后代归顺清朝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台湾发展。这说明,学生已充分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由此,我自然延伸到钓鱼岛、南海诸岛、台湾归属等热点话题,出示各地人民捍卫主权的图文资料,播放外交部发言人和央视新闻评论员关于领土问题的视频资料,学生入情入境,很容易理解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领土完整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自然渗透。

在中国近代史“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专题复习中,我将两个单元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事件多、容量大,时空跨度广,学生较难掌握。因此,我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制成课件,用“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四次典型的列强侵华战争穿点成线,插入大量战争图片,并剪辑电影片段,动态再现了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并一步步加深的历史过程,缩短了时空距离,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进入那个屈辱的年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激发了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学习《五四运动》一课时,按照课标要求,学生要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因此,我选择了电影《建党伟业》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片段进行情境教学,爱国学生走上街头进行慷慨激昂的救国演说,振臂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学生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火烧赵家楼等相关历史事件逐一呈现。在视觉、听觉的强烈震撼中,“爱国、救国”的思想激荡在每一名学生心间,学生们迅速融入那段历史,了解那个时代青年们的思想行动,体会他们忧国忧民、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到對历史的叙述和评价中。

三、结语: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新的技术而摒弃传统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方法和经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从课程特点、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浓厚的历史氛围,生动再现历史场景,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其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达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健全人格的目的,这也是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魏文琴,1984年出生,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学校历史教师,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升华渗透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