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材外美术课体现创意的魅力

2019-09-10李超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手工美术施工

案例背景

我们的校园环境越来越好,才起了新楼,翻新了操场,洁净的走道,绿树成荫的校园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地方。黄昏,天气很好,一家人在校园里随便走走。校园的工程刚刚竣工,还有一些工人正在收集建筑垃圾,我走上前去与正在装沙的工人沟通(希望他们能把沙留下来),最后沙留在了原处。回去后经过查阅有关沙塑资料,准备了一节提出沙塑任务,学生讨论沙塑问题,通过合作实践解决完成沙塑作品的生本课堂。

案例描述

上课铃响起,我走进教室,宣布这节课在室外上,同学们很兴奋,不约而同地准备外出写生的工具,我告诉大家不带任何工具,同学们很诧异地排好队伍。我将学生带到沙堆前,对他们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讨论如何处理工程后剩余的黄沙”。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的同学不加思索地说:“不会是让我们去把他们拉走吧”,马上有同学反驳:“怎么可能,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用沙来美化我们的校园,比如沙画。”我给予了肯定,同时又提出了质疑:“这么多的沙,需要多大的背投光呀,我们的条件可不够”。这时有位同学说:“我们可以做沙塑,我在海南见过。”这时其他同学也纷纷赞许。

“既然决定做沙塑,我们就来说说做什么,怎么做吧”,我建议大家分组完成,比如设计规划组、手工制作组和施工建设组,同学们可以按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来组织组员。各小组分工及任务如下

一、设计规划组

规划做哪些建筑,要求必须与施工组协调,不能异想天开,设计出来的东西不切实际。

二、手工制做组

利用各种资源为设计规划出来的图纸制做道具

三、施工建设组

查阅相关沙塑资料,实践练习沙塑技巧,解决沙塑中的各种难题

分配好任务,各小组分头行动,我则游走在各小组之间,首先我留在了施工组,因为在我看来,这一组的困难最大。果然,施工建设组经过几轮尝试都失败了,他们正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沙如何才能使沙像泥一样成型。他们虽然通过网络得知水是最好的成型剂,但对水量的控制还难以把握以及做好了如何才能更长时间的保存,他们正在大胆尝试,我默默地看着,没有打扰他们,悄悄地走开。

接着来到了设计规划组,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的设计规划直接影响到手工制作组和施工建设组的工作。他们可谓是想象力丰富,天南海北,各种好玩的,有趣的,无所不包……,看见我走过来,组长很是得意地向我炫耀一番。我对同学们丰富想象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赞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同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想象力丰富,但却没有主题,不能成为一个系列,另外你们的设计是否可行,施工建设组操作起来是否有难度,一定要根据他们的施工难度修改规划。同时还要与手工制作组加强沟通,好让他们提前准备各种道具。

我来到手工制作组,他们正忙得不亦乐乎,有做平面道具的,有立体的……,我问他们,你们怎么知道他们需要这些道具的,它们的大小是否合适,是否与其他两组的同学提前沟通过,要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浪费和做无用功。

各小组听到我的建议后,马上行动,奔走于各个“工地”,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我将大家召集起来,听取各小组工作汇报,首先是设计规划组,组长汇报道:“在与施工建设组沟通后,结合施工难度及场地大小,我们规划以旅游名胜为主题,建设有长城、海南的天涯海角、埃及的金字塔……等七处景点,并把这些规划与手工制作组进行了通报与沟通”,其次轮到手工制作组组长,他们胸有成竹地讲道:“拿到规划后,我们知道了要准备哪些必须的道具,在与施工组成员沟通后,我们确定了道具的大小尺寸,在完成基本的工作后我们还讨论确定了一些新的的故事性的道具。”施工建设组汇报道:根据设计规划组的设计,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我们基本掌握了沙塑成型的基本技术,每位组员都能很好的掌握技术要领,因为要建的东西较多,我们需要一些工人,能否让设计规划组的成员加入到我们施工组,我们出技术人员给予指导,一同完成施工,我们把需要的工具也报给大家。

听完同学们的汇报后,我对大家的工作大加赞赏,并宣布下次美术课我们就正式开始施工。

在美术课上课之前他们就早早的来到了施工工地,准备好了各种工具,等待着我的到来。手工制作组也是提前做好了很多道具,他们也是很想加入到施工建设组,与他们一起参加建设。施工组的队伍一下扩充的很大。施工组长也是来者不拒,欣然接受。只见施工建设组组长先把原班人马招集起来,分成七个小组,让他们根据规划图分别承建不同的建筑,他们是工头,是技术指导员,“工人”则由他们自己招募。各个小组长很快从手工制作组和设计规划组招募到自己的施工“工人”,分头去自己的工地开始试工了。他们有专门负责用喷壶喷水的,有专门把沙堆成大体形状的,还有塑型的……,技术指导员也是忙着指导施工。

很快大家的工程相继进入尾声,手工制作组把准备好的各种道具拿过来,分别装饰到各个建筑旁边,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有蜿蜒巍峨,绿树环绕的明长城;瞧!那边海南的天涯一角,海滩边上还有各色的旅游人,他们有晒日光浴的游客;那边还有埃及的金字塔,边上还有行商的驼队……各个组都做得惟妙惟肖。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那种喜悦不言而喻。大家踩着下课的铃声依依不舍的离开自己的杰作走入教室。

放学后,他们约着自己的好友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默默的接受着过往师生的赞许,还有许多老师纷纷拿出手机用微信的形式分享着他们的快乐,看到这一切,孩子们成功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案例反思

通过这次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1、上课内容的别样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各门类,及其它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了教材的限制,寻找生活中的素材,挖掘生活中的兴趣点,把枯燥的美术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在本课的教学中,以玩沙为兴趣点而组织的,涉及美术中设计、手工制作,雕塑等门类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讨论、探索等方法,通过交流沟通得出实施的最佳方法,创作出了优秀作品。

2、学习领域的的多样性,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如是说:“把握学习领域要有整体意识,不能把各个学习领域孤立起来,更不要重新陷入每一领域的学科本位中。”在本课中将学生自由分为了三个不同任务的组别,涉及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等几个领域,各个领域并不是独立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的。《义务教育美術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设计应用领域的目标就是要“物以致用”,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中设计小组通过与施工组的有效沟通,反复根据施工难度修改设计的过程就是课程标准最好的写照。

3、上课形式的别样性,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美术上课形式也相对单一,虽也有突破,但绝大多数还仅限于室内。在本课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促使教学场地发生转移,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传统的老师授课转变为学生通过讨论查询寻找到解决的办法,再由学生指导学生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传授知识的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展示与评价的独特性,作品完工后他们除了得到同班同学的赞赏,还听到了不相识的同学老师的赞赏,通过手机微信的形式展示给了更多不相识的人们,得到社会的认可。

作者简介:李超,男,出生于1980.1,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单位名称温州乐清外国语学校,一级老师,乐清市骨干教师,325600

猜你喜欢

手工美术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美术篇
手工剪纸
手工DIY
珍贵的手工面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