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式指导,打造别样的家长学校

2019-09-10孙银娣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7期

孙银娣

摘 要:所谓亲子互动导,即“对家长进行家庭教养方式的指导”。家教指导包括“让家长掌握带领宝宝参与宝宝班活动的正确方法”,“帮助家长完成每节课后的延伸活动”和“提高家长日常生活的科学育儿能力”这几方面的指导。家教指导”指的是教师、婴幼儿、家长三方之间多向往返式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三方互动”中,教师和家长作为有着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的主要实施者,如何合理定位自身角色、体现有效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调查社会现状、调整多项措施(课程内容、指导策略、特定活动等)和完善指导策略等方式一步步丰满了“家教指导”,使家园双方在尊重、平等中共同成长。

关键词:家教指导;亲子园;家园双方

亲子园是提供亲子群体之间进行交流、活动的场所,是对0—3岁婴幼儿进行早期的教育和引导的早教机构。亲子园也是亲子园教师对0—3岁婴幼儿实施科学有效的家教指导为主的教育活动,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教师们组织亲子活动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也尝试着对家长进行一定的家教指导,家长、教师、孩子在不断互动中得到共同的成长。

家教指导指的是教师、婴幼儿、家长三方之间多向往返式的互动过程,其中凸现的是一种“协商”的理念,旨在建立教师、家长、婴幼儿之间“我—你—他”互为主体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三方是真诚地赏识对方,欢迎对方,肯定对方,同时也受到对方的赏识、欢迎和肯定。

一、探究——根据教学的需求调整活动设计

1.调整课程内容

理念的转变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服务对象不是单一的幼儿,而是包括幼儿以及家长双方,所以我们以教研组为平台,通过多方探究,将活动目标、课程内容和操作材料进行了调整。

(1)调整目标:变单一目标为双向目标

以一个两周岁半宝宝班《亲亲小花衣》的操作活动为例:

修改之前:通过“小花衣”这一活动,发展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练习“撕贴”的动作。

修改之后:

1.在“看看说说做做花衣”系列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宝宝自主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提高手部精细动作发展。(指向幼儿)

2.引导家长用“动口不动手”的方式指导宝宝操作,帮助家长发现宝宝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家长“有效陪伴”的能力。(指向家长)

从上例可以看出,目标中“家长指导目标”的具体化让教师更好地明确了亲子活动中“家长指导”的意义和关键。

(2)调整内容:变模块内容为主题内容

模块式教学就是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从不同领域(认知、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等)设置相应活动内容。虽然覆盖面广,但也存在着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往往家长对于这些活动中的指导不能前后链接和融汇贯通。主题式课程则是以某一个小点为主线,并有效地结合宝宝发展的不同领域创设的亲子课程。

(3)调整材料:变成品材料为自制材料

虽然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也随机地穿插投放一些自制材料,但往往没有关注到材料之间的递进,而家长也顶多根据情况对某些自制玩具进行仿制。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制教玩具远没有成品教玩具来得受欢迎。但是调整后,教师有意识地在每次教学中都提供自制教玩具,并注意每次活动之间这些“不说话的导师”之间的变化。

二、“商式家教指导”实施的社会意义——教学相长

一年多的努力,从摸索→探究→初显成效,我们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在和家长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宝宝家长提升了科学育儿的水平,也提升了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指导能力。亲子园这所“别样的家长学校”带给我们家园双方的是莫大的惊喜与收获。

1.对婴幼儿及其家长的意义——帮助家长认清育儿本质

通过循序渐进的活动,使家长明白了:上亲子班不是带宝宝随便来玩玩,也不是为了比同龄人更早地站在“起跑线上”,而是要认清亲子活动对日常家庭教养的价值,保有平常心,从而健康育儿;更重要的是,帮助家长充分认识了亲子关系的作用,那就是——注重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用亲情、爱心、耐心陪伴孩子成长,并用睿智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成长得更茁壮。

2.对教师自身成长的意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脚踏实地的探究对于教师是一种压力,同时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一年多的研讨、实施,让我们自身的专业水准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和递进。老师们齐心协力,通过实录观摩、实例设计等形式对“家教指导的内容、表述时机、表达方式等”进行了多次探讨,设计出了很多实用的观察记录表格。这对于我们亲子园今后的教研工作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3.对家园双方的意义——双方共赢 教学相长

指导对象的转换对于亲子班的教师来说虽然需要掌握更多、更专业的早教知识,但从某一个角度说,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因为它不再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指导婴幼儿达成某一目标。而能借助家庭的力量帮助婴幼儿完成练习、鞏固和提高。因为家长观念的转变让他们明白:宝宝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可能会飞速发展,但也可能停滞不前。这些在婴幼儿的发展过程中,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指南》指出在活动中,以孩子为主,家庭为辅,我们老师所做的,就是及时给予家长引导、支持和帮助。

三、相关问题的思考

“啐啄同机、家园同行”,一路走来,看着宝贝们一点一滴的成长,收获颇多。欣慰的同时也感觉到:“协商式家教指导”的过程仍然艰辛,比如如何更好地由“垂直型” 指导转向“水平型”指导;如何从“特定时段” 指导转向“连贯系统”指导。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观察、发现、反思和调整,帮助不同家庭寻求适宜不同孩子成长的教育策略,为孩子提供更适宜的环境,这也正是亲子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