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和教学策略

2019-09-10黄春波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初中教学策略

黄春波

摘 要: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教育在其推动下,不断地深化改革。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能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兴趣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文将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进行有效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教学策略

前言:

在初中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综合实践活动还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初中阶段,学生之间具有相应的差异性以及独特性,都有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兴趣等,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展示平台。与此同时,其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视野,形成一定探究、创新的意识以及能力等,促进学生积极、全面地发展。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性简析

(一)综合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其综合性主要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社会、环境等进行相互的作用所形成[1]。学生在此过程中,能有效地认识以及处理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也可以说是学生发展自我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学生发展以及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积累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的应用进一步认识世界。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地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进行,并且在活动中,要让学生能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以有效的应用。与此同时,要打破学科知识之间设限,综合应用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综合时间活动课程,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并且,这有利于师生间良好、和谐关系的构建,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质量地进一步提升。

(二)实践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以活动的方式进行。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地通入自然以及社会中,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获取难得的经验以及情感体验,在实践活动中收或满足感以及成就感。与此同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要让学生切实参与其中,实际操作,进而培养其探究意识以及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情感和观念等。此外,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能让学生在各种的实践活动中经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在其解决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以及能力,在实践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

(三)开放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其开放性主要是其课程内容转换了以往常规的教学理念以及方式,以先进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其学习内容不仅限于教材内容以及课堂中,要走向自然以及社会实际生活中,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探索以及创新。与此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打破了时间的界限,其时间上的灵活,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安排,也可以根据活动的时间进行相应的安排。整体活动过程以及结果等都是开放性,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四)自主性

其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为主,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2]。让学生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形成自主意识以及反思意识,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反思能力。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以自身能力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一)积极倡导合作探究方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倡导合作探究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在实践活动的场地、活动材料以及相关的工具准备环节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将环节中的各项任务分配到各个学生之间。以分组、分人的形式,将活动的细节进行有效分析,然后让各组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管理,从而保证整体的实践活动有效、有序地进行[3]。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设定一个团队目标,其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能符合小组成员间的探究需求,具有一定的利益性以及挑战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探讨,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意义以及重要性,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团队意识,促进自身发展。

(二)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进一步挖掘教学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因此,其资源的开发要贴近自然以及日常生活中,关注以及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背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开展活动。现阶段,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实际的特色实践活动资源,开展科学、有效地综合实践活动,让那学生在实践中观察、认识、思考社会中的实际现象,并以自身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譬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以及生活空间进行设计和布置、举办相关的读书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促进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

(三)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一步转换自身的教学理念。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以教学主体而开展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更多地是以硬性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以引导者以及组织者带领学生学习、探究,并与学生一同开展活动的学习以及探究,积极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探究,让学生个性化分发展。其次,教师还要进一步转换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的活动情景以及师生间、学生间的有效互动进行。并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活动氛围、环境,以引导、启发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探究,进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以课程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的特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发展,让学生将自身的学习理论融入与生活实际当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意识的强化。与此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培养以及提升,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得到有效地展示,促进其全面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磊.基于P-PE-PCK发展的术科教学改革研究:从理论到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苏宁宁.“271”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

[3]郑后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演讲辞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初中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