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19-09-10洪波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洪波

摘 要:目前的小学科学教育,大部分老师不注重学生的实验课程,多把重点放在小学科学的理论讲解上面。因而导致了小学学生的科学教育缺乏实践,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差,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前言:

目前针对小学科学的教育,老师多从理论教学入手,淡化了实验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导致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参与度不高,同时对于实验性的东西缺乏认真和积极性,最终导致了小学学生的实验课程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高,难以达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因此要加强对于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确保实验的有效性。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因为没有将实验课程的重视度提上来,导致在学生的心中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高。因而,在上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的时候,学生难以从心底对课程感兴趣,部分学生在上课时间缺乏参与度,还停留在学习理论课程的状态,不动手,不实践。对于实验部分停留在一个玩耍的阶段,难以对实验课程本身的意义进行探究,或者是缺乏深层次的的探索,将实验停留在一个玩耍并参与度低的状态中,使得实验课程失去了意义。还有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够完善,使得部分学生在课堂处于一个杂乱无章的状态中,学生不注重实验的规范性,老师可能还处于一个讲解的状态,但学生已经进行实际的操作过程,不注重听老师的讲解,使得课堂秩序混乱,实验操作不规范。这些同样也反映出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缺乏一定的重视度和有效性。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难以将实验课程放入教学重点,老师对于实验课程的教学不重视,学生就更难以重视了,老师缺乏一个规范的实验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停留在一个只听不动手的状态,对于实验课的参与度和操作规范度自然就不高,导致课堂的有效性提高不了。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老师对于实验课堂的教学不转变教学方式和重视度的提高,自然让学生的兴趣度不高。因此,老师首先要对当前实验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和创新。可以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调高学生对于实验课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何处都适用。老师在教学之初,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合理科学的为学生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实验课的兴趣,从而产生想要探究的思想,使得学生的兴趣高了,小学科学教育的有效性也随之提高。

(二)重视科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延续性

当前学生在进行实验课的学习时,往往缺少规范性和延续性,使得实验的有效性大大的降低,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好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小学科学的实验教育课堂加以规范。老师不注重课堂的规范,学生的懒散程度时显而易见的高,不参与,不合作,不思考,只玩耍成了学生的常态。如果老师将课堂的规范性的重视度提高,在对于实验课堂的进行合理的有计划、有目标、科学的组织上进行教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会随之提高。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当前在教学时使用信息技术的进行课堂的讲解已经越来越普遍和高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可以让课堂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并有立体感。干巴巴的文字和语言有时难以将某个事物完整的表现出来,给人造成晦涩难懂,难以想象的感觉,从而对这件事物产生了难以弄明白的心理,打击人们的信心,使得人们失去探究的兴趣。如果将这些事物用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则会让人产生兴趣,在有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生,引起想要一探究竟的想法,让人在轻松,活跃的状态下进行探究学习。对于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的课堂也应该做到如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入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教学丰富多彩,参与度提高,进而让课堂的有效性也的得到提高。

三、演示实验要起到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时,对于知识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老师的讲解,同样对于实验的操作也要通过老师的讲解才能得到正确的启示和理解。同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上也是如此,老师需要给学生进行正确的讲解和示范,才是接下去的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保障。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实验讲解演示的时候,要正确、科学合理和有效性,在进行演示时要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演示时,实验的步骤顺序,仪器的安装,实验的规范性都要正确,不要误导学生,操作要規范,讲解要到位,实验现象保证正确无误。例如:酒精灯在熄灭时,不能直接吹灭,而应该盖上瓶盖使其熄灭,对于实验的废弃物应该倒入废料桶,在进行仪器的拆除时要保证操作正确,不要使用蛮力,连接电源的仪器要先进行断电。这些问题在实验教学时都应该进行规范正确的演示,给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提高小学教育课堂的有效性。

四、优化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有效性

进行实验时,材料是进行实验必不可少的元素,材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实验的成败。优化实验材料,保障实验的有效性。在进行材料的选择时要做到材料的正确,小学科学实验的课堂的材料相对来说也要简单,便于操作,材料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也要从生活中入手,不能脱离了生活和常理,所以学生对于材料应有一定的熟悉性,使得这些材料尽量的生活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对其探究的心理。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有效性。将实验课堂的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兴趣,还能降低学生对实验课堂的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促进小学学生对于实验课堂的学习,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优化学生所使用的材料,不是说就要选择那些昂贵的,高级的材料。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材料,让学生开创出不一样的世界。用一些简单的、普通的材料做出成就相对于用一些高级的昂贵的材料做出成就来,前者的成就感有远远高于后者,所以选择普通的,生活化的材料也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要素之一,当学生利用其发现不一样的知识领域,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兴趣度、参与度和深度。等到以后的实验课,学生就对于实验保持很高的兴趣和好奇,从而进行探究,提高了学生好学的程度,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同时得到提高,两者相结合,可以促进小学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的能力,让学以致用。同时小学科学的实验学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勇于创新和敢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李勇,王庆霞。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 中华少年,2017(27):194.

[2]王晓利。试论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4):100.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