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邓婷
邓婷
摘 要:从学科特点来看,地理知识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人文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对于地理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于这一变化,教师需要从教学手段上进行革新。而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翻转课堂无疑是一种十分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将以《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節中“锋与天气”的相关内容为例,谈一谈应该怎样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翻转课堂是从学生的“学”出发的,更能够体现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视;第二,从课堂角色来看,翻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第三,从时间来看,翻转课堂将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了调整。根据这些特点不难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是十分一致的。因此,在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对翻转课堂的理念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并根据其要求组织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保障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1.知识准备,资源整合
由于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进行了调整,所以学生需要在课前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而为了避免学生课前学习的盲目性,教师应在学生学习之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研读课标和分析学生学习特点。之后,教师确定基本的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的放矢,而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
结合课标对《锋与天气》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自主学习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锋面示意图、冷气团移动箭头以及锋面符号对锋面的类型加以判断,并说出这种锋面类型对应的天气特征;(2)根据具体的季节,利用简易的天气图,对锋面附近的天气情况以及天气过程进行分析;(3)了解哪些气象灾害与锋面天气系统有关以及这些气象灾害的危害;(4)对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进行密切的关注。接着,我提供了本节课相关的微课视频,主要包括:寒潮、某市天气预报图、与锋面有关的基础知识等内容。同时,我还设计了学生在课前学习中的导学过程、课后作业等。最终,通过全方位的引导,有效促进了学生课前自习活动的进行。
2.情境探究,教师释疑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同时,为了对课堂学习氛围进行优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交流讨论。之后,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释疑拓展,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补充。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活动一:根据本节课知识分析“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句俗语的合理性;活动二:在寒潮天气发生时,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应对的准备?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合作讨论。在学生逐渐归纳出了知识结论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出了学生的知识盲点区:暖锋和冷锋形成的雨带的差别;如何对冷、暖峰进行准确的区分;冷、暖峰在过境全过程中,天气情况是如何变化的。接着,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知识疑问。
3.学习反思,知识内化
教师应该明白,无论是在课前自主学习还是课堂自主讨论中,学生的知识理解通常是比较琐碎的。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并对课堂知识进行更加系统化的处理。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
在《锋与天气》这一节的学习中,我带领学生对这一节的知识框架进行了总结。整体来看,这一节的知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基本概念,二是锋的类型。在基本概念中,主要包括气团、锋、锋线、锋面等概念性知识。而锋的类型则包括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这几种。最终,通过知识梳理,有效强化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4.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在教学活动中,课后练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避免单一的习题练习方式,而是要布置一些实践性的练习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地理综合素养的提升。
完成这一节的教学之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练习任务,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一周之内出现的一些简单的天气现象,并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析。此外,还要借助网络渠道了解本地近几十年比较重大的气象灾害,并分析这些灾害与锋面系统的关系。最终,通过这种实践性的练习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方式,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将其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来不断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邓爽.合理运用翻转课堂提升高中地理学习效率[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7):190.
[2]王智智.试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9,(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