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9-10杨俊
摘要:从现阶段的外语教育工作情况来看,听力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学生听力素质的提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工作予以支持。听力训练通常需要在外语教育初级阶段开始,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扎实的基础素质。可是受限许多外在因素的限制,初级听力教育出现了众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英语素质与听力能力。学生没有形成听力学习兴趣,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外语学习。通过教学情况分析听力教学所带来的问题,希望可以在改善学生听力水平的基础上,营造更好的跨文化交流环境。
关键词:初级阶段;外语教学;听力
前言:听力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门有着支撑作用的重要课程。很多学生表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最难掌握与提升的能力便是听的能力与理解的能力,这和我国外语教育的习惯、教育方法有一定联系。不论是哪一种技能在外语教育初级阶段中都必须予以重视,只有在早期就完成了问题的克服,才能够切实保障外语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其他能力。
一、初级阶段外语教育听力问题
(一)听力课时少
目前很多高校的外语课的听力课时,每周只有1-2个课时,这一问题不仅体现在高校对外语课程没有予以足够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外语教育中听力的地位并不高大。很多学生的初级阶段学习需要大量的背诵单词,了解语法的使用方式,教师没有让学生明白听力学习的重要性。较少的课时影响了学生的听力能力成长。学生听力能力、听力素质是不健全的能力[1],学生被动式的学习限制了听力素质的成长。很多初级阶段学生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够巩固与积累能力,而缺少足够的课时显然并不能帮助学生提升外语学习素质。
(二)教学方法保守
听力教育过去采用录音机播放,现在大多采用电子白板教学。当然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教师播放学生听解。当出现速度过快的对话时,教师一般会选择重复播放的方式,让学生再重复练习、重复听解的过程中消化知识。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教学效率,同时被动式的学习模式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生疏,学生将会逐渐失去听力学习兴趣。虽然学生渐渐的能够听懂了教材,但是学生却很难真正的消化外语对话能力,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会表现出许多的问题,无法做到正常用外语对话和交流。
(三)素材单一化
一些教师为了简化授课压力,往往会选择直接套用过去听力材料的方式。很多时候教师所用听力内容都是过去的某个单一知识点或语法训练,这些材料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词汇的使用目的。对话内容并不自然,缺少语境代入感[2],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得不到体现。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也在改变,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迎合学生成长需求才能够保障教学质量,用具有生活感、时代感的内容引导学生,而不是让听的内容和现实情况脱节。
(四)听力习惯不好
初级阶段外语教育是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最佳时期,可是受限于基础知识不牢固、词汇量不足等问题的限制,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会表现听不懂听力材料的情况。这一问题非常正常,但是却会影响一些内心脆弱学生的心理。一部分学生在感觉自己听不懂以后会立刻放弃,认为自己学不了外语,而有的学生在听到某个单词不知道啥意思的时候就会绞尽脑汁思考忘记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此外很多学生在听力时都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即便一部分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也因为没有抓住重点任何东西都记下来,所以学生的听力能力才迟迟得不到成长。
(五)学习积极性不高
听力理解是对信息的分析、解读过程[3],听解需要在瞬间解读与分析其中的知识点关系。但是因为不论是分析还是解读都无法做到瞬间完成,所以才会出现听力中学生没有能力和条件瞬间做出反应的情况。音频播放内容转瞬即逝,学生理解速度无法跟上播放速度,学生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会渐渐出现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成为学生消极学习的根本原因。
(六)缺少文化融入
语言学习不仅是简单的掌握语法、语调、语音知识,同时还要做好文化理解才能够确切的迎合外语教育需求。可是我国外语教育大多仅仅体现出了对基础知识尤其是单词方面的消化,并没有予以文化理解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并不具备扎实的外语能力,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知识点迅速遗忘的问题,这一问题正是因为学生没有重视对文化的理解所引起的。
(七)师生观念偏差
对教师而言如果教师无法了解听力教育的作用,发挥听力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的价值,那么教学过程就会出现严重偏差,进而影响教育成效。事实上该现象非常常见,是教师自身问题中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师对听力教育应用多媒体手段的认知偏差主要存在下述两个极端。
第一个极端认为多媒体教育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听力教学模式。所以教师一味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听取大量的听力材料,并不关注学生是否能听懂,学生听的内容是否符合与满足学生学习要求。传统听力训练中的师生讨论、生生互动完全被取代,没有发挥多媒体教学设置的价值与作用。
第二个阶段多媒体教学技术只是听力教学的辅助工具,不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该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教育成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素质得不到成长,教师没有最大化听力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八)教学缺乏层次性
为迎合新课改要求,听力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听力素质。这是因为英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类工具,听力技能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作用最为突出。初级阶段英语教育需要将听力教学纳入基本任务。以教育部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高校英语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与更高要求。所谓的一般要求指的是高校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而另外两个要求则以高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以当前的形势来看,很多高校显然并没有看中这一要求。高校听力课程中不同年级学生使用者相同的教材,有着固定、单调的教学目标,无法满足能力层次不同学生听力水平提升的需要。聽力内容大多是以学生的平均水平确定的,对于水平高的学生来说难度过低,对于水平差的学生来说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学习挫败感,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兴趣。
二、改善初级阶段外语教育听力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改革
外语教师必须明白听力教育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根据汉语习惯和外语习惯差异,选用针对性强的听力材料,注重听力材料实用性、趣味性作用的体现。围绕学生设计于优化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在教学互动的中找出教育方法改善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听力学习的正确方法与技巧。听力教育中可以通过播放原声电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很多动画片也是很好的教学方式,这是因为动画片相较于电影来说更加通俗易懂,内容也更具趣味性。
(二)丰富听力材料
因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课时少的问题,所以在选择听力内容时应做到有选择的删减。听力内容必须体现出时代特性与生活化特性,高校应把握好时代发展关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任务、教学方式。听力材料还要重视及时更新,以免出现听力材料和时代出现脱节问题。当然听力材料也要兼顾多样性特性,包括体裁多样性和题材多样性。听力材料应当包括化工、统计、现代科技、体育、地理、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贴近生活的内容。听力材料对话方式应当选择讨论、聊天、讲座、打电话等多种形式,体现生活化特性,提高学生听力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听力习惯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都会影响外语教育有效性,尤其是听力教学有效性。外语听力实际上并不要求学生听懂每一句话,只要学生能够把握好关键点,了解哪些是重要信息即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适度开导,使学生能够把握细节问题,以免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情况。当然听力教学还要注重文化方面的融入,文化可以改善学生的听力学习能力、习惯、态度。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明白什么样的场景用什么样的词语、对话形式,这在学生听解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帮助作用。
(四)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
英语听力教育需要先制定目标,后执行操作。这是因为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根本、教学评价的依据,有着调控功能与定向功能。如果教学目标的确立出现问题,那么教学活动就会出现失误、误差问题。所以高校听力教学目标需要同时参照教育部的听力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参考如下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课程标准,也就是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的。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的依据。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兼顾学生听力能力、听力素质要求。
第二个内容教学内容。因为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教材、教学特点。所以选择教材时需要根据学生专业与基础素质选择难度适中的内容。把握好教学目标、教材结构的关系。
第三个内容学生实际。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脱离,那么学生的学习素质将得不到保障与体现。只有制定了多元教学目标,学生听力素质才能够得到切实增长。
第四个目标社会需要。因教材与大纲都是静态的内容,通常很多年都不会出现任何改变。而我们都知道社会一直在变化,社会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形式,这其中就包括教材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教材很多时候在与社会对比的时候都是滞后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社会情况,尤其是就业市场环境制定不同专业不同教学目标。高校英语听力教育必须将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贯穿全局。为不同结构的学生提供不同定位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最终强化学生的听力水平。
结语:外语听力素质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听力技能实际上就是听的能力与解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讲授之外,同时还要通过系统、有效、大量的训练传授学生听力学习技巧。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积累在实践中总结与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克服听力问题,改良听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逐步形成自学意识和自学态度。在久而久之的训练中,学生自然而然的能够形成正常的外语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华.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初级英语教学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9):46-48.
[2]李秉芬.外语教学中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9):145+173.
[3]程京艳.我国外语政策与规划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2015,36(05):69-72.
作者简介:杨俊,1979年2月,女,汉语,山东省青岛市,硕士研究生,畢业于名古屋市立大学大学院,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教育学,工作单位:青岛工学院,现在从事外语教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