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
2019-09-10张霞
张霞
摘 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学的艺术瑰宝,其简介的文字蕴含着的丰富哲理值得我们当下的每一个人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对文言文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找出能够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促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文言文朗读;多媒体技术;合作化情境
就文言文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普遍较低,但是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十分有必要带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进而高效吸收文言文知识。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作一番探讨:
一、加强文言文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文言文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常用,学生读起来往往会感觉比较晦涩,再让学生深入理解就更是难上加难。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从读开始,循序渐进,从加强文言文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到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从而使学生高效学到文言文知识,达到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春夜宴桃李园序》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我为学生朗读了这篇课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课文中体现的韵律,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注释阅读课文并翻译。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将课前设计好的导学案分发给了学生助力他们有效学习。然后,我便带领学生精细研读文言文,使学生在这篇文章极强的韵律感之下理解并积累了常见的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及用法,大体把握了文章的情感。之后,我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将课文齐读了一遍,对学生阅读时情感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了指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文中所体现的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要求学生将这篇文言文熟记于心。这样,我通过加强文言文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切实达到了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基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创作出的文言文,如节选自《三国演义》中的《出师表》、《三国志》中的《隆中对》等等都已经在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之下被拍摄成了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进而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实现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隆中对》这一节时,首先,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所描绘的这一片段,让学生直观看到了伯乐和千里马相遇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的欲望。然后,我带领学生逐段对课文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字词的大意,使学生逐渐发现了文中人物的闪光点。又让学生反复将这篇文言文朗读了几遍,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这篇文言文。之后,我以习题检测的方式,检验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程度,对学生还未完全理解的字词的意思引导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我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结束了这堂课。这样,我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这篇文言文的学习中,明白了做人应当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真正实现了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三、创设合作化情境,提高学生地位
正所谓:“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采用合作化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使学生高效学到文言文知识,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践行新课改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将导学案分发给了学生,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后再在小组中互相订正答案。然后,我播放了这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参与到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分析了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虚词,进而帮助学生疏通了文章大意,使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理解。最后,我做了知识拓展,为学生列举了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让学生谈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合作化情境,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理解了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大大的优化了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作为初中语文教師的我们,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创设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将我国的这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安鸿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138-139.
[2]刘洋.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