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为载体重塑高中化学课堂之魅力

2019-09-10陶家骅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现实路径关键点高中化学

摘 要:众所周知,全面深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成果作为当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探求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道路已是迫在眉睫。为此,文章就以发挥生活的载体作用为切入点,将其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做出明确的阐述,力求高中课堂教学的魅力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展现。即:以创建生活情境为根基,切实激发学生课上学习兴趣;围绕生活元素开展互动与合作,引爆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展“双主体”互评活动,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载体;课堂魅力;关键点;现实路径

引言:

随着高中化学新课改的大力落实,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俨然成为基本要求,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品质始终处于全面提升的状态。其间,以生活为载体显然是最为理想的渠道,广大教师也在实践的道路中不断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但从实际的教学成果来看始终不够明显。为此,文章就立足以生活为载体,深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独有魅力加以深入探索,希望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受到一定的启发。

一、以生活为载体重塑高中化学课堂魅力的关键点

1.做到生活元素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

所谓的以生活为载体,强调的就是生活元素始终要紧紧围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生活的乐趣始终伴随在学生周围,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里,始终能够有生活经验来借助,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果,进而展现出课堂教学独有的魅力。这也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以生活为载体的不懈追求,更是重塑课堂魅力的首要关键点所在。

2.课堂教学手段要保持多样化

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全过程而言,确保“生活”载体作用的全面发挥必须要有充足的教学手段作为保证,另外还要做到教学手段的适用性。为此在课堂导入部分、课堂基本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教学手段应做到各有特点,确保“生活元素”在每一阶段都能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所服务。

二、以生活为载体重塑高中化学课堂魅力的现实路径

1.以创建生活情境为根基,切实激发学生课上学习兴趣

毋庸置疑,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应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都必须做到全程贯穿,由此方可确保课堂教学成果的充分体现,以生活为载体重塑高中化学课堂魅力依然如此。而课堂导入部分是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起始点,必须做到以“生活”为根基,合理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初始环节就能够感受到生活的魅力,进而达到切实激发学生课上学习兴趣的目的。

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在进入到课堂导入环节之前,教师必须结合“生活”二字来开展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广泛搜集并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素材,素材类型既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将其进行后期制作与剪辑后置于“课堂导入”部分PPT之中,以供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在进入到课堂导入环节之后,教师要以问题作为铺垫,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将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比较,颜色有何变化?”等等。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所以学生更愿意以揭开谜底的心态与他人共同思考,随后教师要将课前准备好的教学素材呈现于学生面前,进而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学生间相互交流之后,教师加以初步引导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出现,由此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会瞬间激发出来,这样教师导入本课的主题也会更加顺利,课堂教学的魅力也会初步呈现在学生面前。

2.围绕生活元素开展互动与合作,引爆学生的学习欲望

“基本部分”作为课堂教学集中展现魅力的阶段,在借助生活这一载体重塑高中化学课堂魅力的路径中,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关键阶段,紧紧围绕生活元素开展互动与合作,由此既能引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彰显出课堂教学的高品质。

以《铝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为例,师生互动与合作学习应分别置于课堂“新知初探”和“核心精讲”两个环节之中。就前者而言,教师要针对生活中的常见化合反应,设置师生互动话题,即:“在生活中长时间不用的铝盆会生锈吗?”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加以思考和交流,說明铝盆生锈后的物质是什么颜色、形状又是怎样的。在交流与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倡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观点,然后将教师自身的看法说出来,鼓励学生就他人的观点加以辩驳,在博弈的过程中得到铝盆会生锈,而且是浅黄色或灰白色的薄膜这一结论,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氧化铝这一铝的重要化合物。就后者而言,教师要以“项目学习”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其间要向学生明确学习项目,即:“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日常生活中还能得到哪些铝的重要化合物?”之后将权力下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明确各自的任务分工,并自行组织分析、交流、讨论,教师则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讨论时的观点和看法,并将其加以记录。最后,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项目研究结论,再次组织师生间的相互博弈,最终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会有“氢氧化铝”、“铝盐”、“偏铝酸盐”等铝的重要化合物存在。由于互动话题与合作学习的项目始终围绕着“生活”二字来进行,学生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借鉴,由此学生更愿意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角度去思考、去探究,由此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始终保持强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过程中的魅力所在,课堂教学成果自然不言而喻。

3.开展“双主体”互评活动,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正因为“总结与评价”作为课堂教学全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师生进一步明确教学成果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探索以生活为载体重塑高中化学课堂魅力的实践路径中,必须在这一阶段提起高度重视。其间,通过采取“双主体”互评活动来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显然极为必要。

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为例,在进入到课堂总结部分后,教师要将该部分划分为两个环节,即:随堂总结和师生互评。就前者而言,总结的内容既要包括“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用途”,以及“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还要针对“硅”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进行总结,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课上究竟学了什么,在生活中能够解释那些现象。就后者而言,教师必须结合学生课上学习成果与状态进行点评,同时还要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评价。在评价学生课上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和建议的语言,肯定学生在某些知识点的学习成果,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并向学生表明还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教育巩固,学习的方案以及保持最佳学习状态的方法有哪些,不仅让她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知识充斥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够为学生树立起学好化学学科的自信心。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过程里,教师要鼓励学生就课堂教学情境、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三个环节,说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上满意度以及具体的学习需要究竟是什么,加以系统记录与整理后,将其视为今后教学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在此期间,由于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总结与评价活动之中,学生能够将课上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组起来,自然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所蕴藏的魅力所在。

综合上述研究观点,可以看出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依托生活载体进一步焕发课堂教学的独有魅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间,不仅要求广大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工作下大力度,还要做到课上各个环节的教学手段高度适用,由此方可实现这一最终目标。为此,做好以上两方面工作自然成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今后奋斗的目标,还望其能够踊跃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力求以课堂教学的魅力确保课堂教学品质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吉伟.试析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方式[J].新课程(下).2016,(5).

[2]邵长峰.原生的,也是最美的——论高中化学课堂生活资源的导入[J].考试周刊.2016,(104).

[3]单世娥,张志华.返璞归真,立足实际——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高中数理化.2016,(4).

作者简介::陶家骅 ,196501,男,江苏盐城,盐城市伍佑中学,中学高级,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现实路径关键点高中化学
500kV智能化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关键点研究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利用定义法破解关键点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互联网+出版”的现实路径及发展前景研究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与培育路径研究
国家审计职业化的现实路径选择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