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火花迸发 点亮追梦路
2019-09-10郭颖朱筱丽
郭颖 朱筱丽
一年一度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因其奖项的“含金量”而备受学生和家长们的追捧。经过两天的激烈比拼,最终,华东师大二附中单佳桐、嘉定区真新小学顾堉澍、复旦二附中李润东获得科协主席奖,还有24个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被推荐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奇思火花 跳跃在创新的舞台
据悉,该项大赛是本市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青少年科技类赛事,分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创意、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优秀组织奖等六大板块。据统计,本届大赛吸引了全市16个区约30万师生积极参与,共收到518所学校师生提交的9239份申报材料。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6388项、青少年科技创意2550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70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160幅、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55项、优秀组织奖16家,为历届申报数最高,较去年相比申报项目增加15%。
经层层选拔,有550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入围终评,评选出60项青少年科技创意、55项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20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60幅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和16家优秀组织单位参与终评展示。大赛最后择优评选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24项、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15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10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30幅,以及优秀组织单位5家,参加7月在澳门举办的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行动可贵 永远走在追梦路上
在现场,记者又再次见到了科创小达人——复旦二附中八年级学生戴佳峄。他的创新发明——“双重过滤空气净化器灯”曾亮相过“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这次,他又带着新成果——“校园空气智能管理系统设计”项目亮相青创赛,并将一等奖收入囊中。他告诉记者,最初“火花”来源于一次突发奇想。
起初,戴佳峄思考是否能将“双重过滤空气净化器灯”用在学校内?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的实际状况,他与周乐成、孙思博两位同学对中心城区的72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系列调查后,他们确定了解决教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方向后,戴佳峄开始设计适合教室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并思考如何做好校园内空气质量管理。
在空气净化器灯设计的基础上,他先是开发出了第一代校园空气净化装置样机,将该装置悬吊到天花板,既能合理利用空间,也能保证用电安全。样机制作完成后,送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检测,测试指标完全达到空气净化器新国标的要求。
不过,第一代校园空气净化设备还不能充分满足管理校园空气质量的要求。于是,戴佳峄又进一步研究,对第一代装置进行改良和功能扩充。第二代设计中,戴佳峄植入了传感器与物联网概念,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下,通过Wi-Fi功能将空气净化灯与手机App进行连接,可以在手机上方便地查看教室内的实时空气指数,并及时做出调整。这使得设计从“双重过滤净化器灯”扩展到“校园空气智能净化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系统管理,同时,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实到为校园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的具体设计中,有助于创建智慧校园,实现校园的智能化管理,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最大的优势,顺应了绿色、环保、智能、网络化的公共产品设计趋势。
呵护梦想 迎接更好的自己
此次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戴佳峄的“校园空气智能管理系统设计”斩获了一等奖。而从最初的一个创意“火花”到最终的设计产品,一路走来,戴佳峄也深深体会到了创新背后的艰辛。
几年来,在“校园空气智能管理系统设计”的设计研制过程中,戴佳峄默默承受着“不务正业”的压力,为制作汇报材料而彻夜奋斗,为项目落实而四处奔走,甚至一直在平衡学业与兴趣之间的天平……他深有感触地说,创新真的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付诸行动的代价要么是放弃休息时间,要么是减少做作业的时间。
幸运的是,戴佳峄有全力支持自己想法的父母。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其父母并不强求其学业排名,且十分认真对待他的“异想天开”。戴佳峄说,父母的引导让他迈向了实现梦想的道路,“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创新也给了我快乐和自豪感,通过各种展示平台展示我的創新项目,也向大家证明了‘孩子们’不是总闹着玩的,我们也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期待下一站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