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装砂护岸技术在汉江鄢湾段抢险中的应用
2019-09-10刘明忠
刘明忠
摘要:汉江鄢湾险段地质条件复杂,岸坡崩塌严重,多次出现险情,亟需整治。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及抢险时间的要求,采用袋装砂护岸除险技术。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和袋装砂护岸除险技术的工艺原理,研究了袋装砂护岸除险技术的施工方法和流程,详细阐述了施工过程。次年汛期后观测结果的变化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滑塌、裂缝现象,鄢湾段险情得以控制。运用该方法施工具有独特性强、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质量好、工艺先进等特点,可在湖泊平原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袋装砂护岸;施工方法;流程;鄢湾险段;汉江
中图法分类号:TV861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5974/j.cnki.slsdkb.2019.07.008
1 概述
鄢湾险段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右岸,桩号123+470-124+840处,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仙桃市长墙口鄢湾村,全长1370m。此段堤防堤顶高程34.7m,堤顶宽度在6.5~ 8.0 m之间。堤身与岸坡均由松散一稍密的砂性土层和黏性土层构成,岩性以粉质壤土、壤土为主,局部有砂壤土、粉细砂;该段堤身填土成分复杂,黏性较差,密实度低,抗渗性较弱,堤身工程状况较差,属Ⅲ类堤防。
鄢湾段为汉江迎流顶冲的历史险段,1986年、1998年、2012年均先后发生过险情,并多次进行治理。该段堤防堤内地势较平坦,地面高程26.5~27.5 m。堤内坑塘较少,堤外无外滩,常年深泓逼岸,岸坡崩塌严重。同时由于该堤段工程地质条件差,水下坡度1:1.3~1:1.5,堤基壤土抗冲能力差,在水流的多年冲刷下,险情时有发生,是汉江下游干堤重点险段之一。
2 袋装砂护岸除险技术及应用
2.1 技术的工艺原理与施工流程
2.1.1 工艺原理
装袋砂设备由装料抓斗、上料斗和下料斗3个部分组成,上料斗用型钢和钢板焊制,用液压装置控制料斗的开启;下料斗用卷扬机和滑轮控制卸料。工作时驳船用自带的起重抓斗,将砂料装载到铺有编织袋的进料斗内,并通过液压装置控制斗门;装袋完成后,通过卷扬机打开下料斗翻板,将砂袋抛掷至险情整治处,减缓水流对岸滩的冲刷,再抛投块石保护抛压,达到护岸除险的效果。
2.1.2 施工流程
袋装砂护岸除险技术工艺流程见图1。
(1)水下地形图测绘。水下地形测量采用中海达HD-310超声波全数字测深仪,结合GPS系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的测点位置,严格控制在断面线上;陡坡、转折或水下地形变化较大处,测点加密布设;断面线的布设,垂直于堤身轴线的方向,断面线的间距按4~5m控制。
(2)抛投网格划分。根据船型尺寸、抛区厚度、抛投方法等具体划分,主要是将单元工程中每个网格的抛投量作为检测点之一,每个单元工程中检测点的总数(即网格数)20个,其合格点数及合格率即反映出抛投的均匀情况。
(3)驳船取砂。驳船具有锚泊、定位、充灌、吊装及储存等功能的专用施工船舶,并配备交通船、GPS、北斗定位等设备和软件,施工过程中能实时显示船舶的平面位置。袋装砂充填料选用附近河滩砂性土,粒径(d> 0.075 mm)颗粒含量大于60%,黏粒(d< 0.005 mm)含量小于10%。
(4)GPS定位抛锚。用超声波测深仪或测杆、重锤测量水深,用流速仪测量流速,用4m3砂袋试抛投,测量漂移距离和水流方向,调整驳船抛投的位置,并用公式(1)验算,掌握砂袋在水中的运动规律,作为施工船定位的依据(见图2)。
L=0.8 VH/W1/6(1)式中,L为砂袋水平漂移距离,m;V为施工时抛石部位水面流速,m/s;H为试验时的水深,m;W为单个砂袋的重量,kg。
(5)抛掷砂袋。装砂袋采用聚丙烯编织布制作,单个袋体尺寸按5 mx5 m缝制。驳船抓斗吊抓取砂料投入料斗中,每个砂袋装80%,用力拉紧口绳,系紧袋口。按计算抛距和试验抛距综合确定,并按网格进行抛投。
该河段采用顺水流定位方式,定位船在抛投区域抛锚后,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采用先粗定位再精确定位的方式,以及参照抛投区域外边线标记,将定位船驶到该抛投网格的上游处抛锚。用5根锚索进行固定,在船首用一个领水锚固定…,船体前半部和后半部的两侧分别用锚索固定,如图3所示。岸边设置锚桩,锚和船体之间采用钢丝绳连接,定位船靠船前后两个绞盘绞动5根钢丝绳来使其上、下游及横向移动[2]。
(6)抛掷砂袋后的检测。以网格抛投量为依据,检查并记录砂袋规格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施工船舶及充砂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施工方法是否与批准的施工方案一致,袋装砂平均厚度是否符合要求。各参建方现场人员签字确认砂袋规格、单个砂袋方量、抛填砂袋个数、抛填方量以及水下地形测量等。
(7)抛石船抛石压重。根据抛投尺寸和石料运输船实际装石的平均长度,按照20 mx20 m的断面尺寸,由内向外分組排列,每组分为4个档位,将各组的抛石量平均分布在4个档位上按量抛石。水下抛石按照“由上游到下游、先深槽后浅水”的原则分区抛石压重[3]。
(8)抛石后的检测。每单元长度抛投完成后,先进行自检,不合格部位加以补抛,待全部自检合格后,监理工程师复测。抛石后断面的测量方法与水下地形测量方法相同。
2.2 汉江鄢湾险段的技术应用
2.2.1 险情概况
2017年11月23日及2018年1月9日,在进行汛后退水期检查及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汉右桩号123+800-124+200段分别有两处枯水平台出现崩锉现象。崩锉各长60 m,崩宽5~8m,崩锉块石全部塌落至护坡脚槽处,且呈发展趋势。管理部门当即组织有关单位的相关人员实地测量,发现该水下已形成长230 m、宽58 m、深约8-12 m(最深约21 m)的深坑。
2.2.2 险情分析
(1)该段位于凹岸的下游,主泓常年贴岸冲刷,现场表现为水面旋涡翻滚,水下暗流涌动,主流翻滚贴岸淘刷。原镇脚抛石位置高程已较设计降低Im,失去了对抛石层的嵌挡作用,水下坡比较陡,为1:1.2~1:1.4。由于河床冲深,水下边坡变陡导致崩岸。
(2)2017年9月下旬以来,汉江流域上、中游多次出现强降水过程,导致汉江秋汛突发。此次秋汛“来势猛、落差大、流速快”,加之堤防高、水位浸泡时间长,含水趋近饱和,且该段外滩土质局部有砂壤土、粉细砂,土体含水饱和,抗剪切性明显削弱,加剧了崩岸形成。
(3)险段上游有航道部门整治工程丁坝群,丁坝群稳定了现有河势并对所处洲滩有所淤积,造成鄢湾险段顶冲点一直稳定不变,对岸坡稳定影响较大。
(4)如不及时对险情进行整治,将影响混凝土护坡及汉江干堤的安危。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将鄢湾段确定为崩岸I级预警级别。鄢湾险段位置见图4。
2.2.3 险情整治
(1)整治方案。鄢湾险情出现后,管理单位立即组织专班紧急抢护。由于附近均为平原,加之环境保护的需要,禁止石料开采,因而块石需要从150km外的地方水运,一般需要约2d,不能满足抢险需要。经组织专家论证后,拟采用抛投砂袋稳定险情,阻止其继续恶化[4],再抛投块石压重。
(2)抛投砂袋。驳船从险情段上游河流转弯处的对岸江段取砂,装载于货舱区;通过事先计算的漂距,用GPS定位航行于整治工程作业处的定位船抛锚,将砂袋抛掷于需要加固的堤脚及冲坑。
砂袋垂直于险情段轴线方向,相邻砂袋之间紧靠、挤密,上下层袋体不得出现通缝;砂袋水下边坡按1:3控制,砂袋厚度60 cm,抛投约500 m3后随即进行水下测量,并校正砂袋位置或补抛,确保抛投的砂袋稳定可靠;险情抛投长度200 m,平均宽度3m,层数2-8层。
砂袋袋体采用防老化聚丙稀编织土工布缝制,重量200 g/m2,断纱、豁边、破损、稀路、杂物等缺陷每100 m2不超过3个;缝制采用锦纶线,针脚间距12-13针/10 cm,不得出现跳针;拼缝处采用2道缝制线,线与线间距控制在5 mm左右。
(3)石笼护脚。崩岸区在水流冲刷作用下,部分区域形成较深冲坑。对高程6m以下采用铅丝石笼护脚,护脚宽度为4m,厚度不小于2.5 m,崩塌最严重的深泓采用Im厚石笼抛护至平缓坡处。
具体施工采用定位船定位,配合石驳船和施工吊车进行施工;定位船选用300 t的甲板驳船,并配置绞盘下锚定位;2艘70~ 200 t型号的石驳船,配合抛石;铅丝石笼在定位船上由人工组装,配合小型机械填装块石料,块石料粒径15~ 45 cm,大块石做骨架,小石填缝,孑L隙率不大于20%,装满后封口绑扎;施工吊车用以吊装石笼,将施工区段划分为10 m(垂直水流方向)x20 m(顺水流方向)的标准网格,各网格再分为上、下两个半区进行作业。根据设计图纸每个区域的厚度以及施工前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计算出每个网格应吊装石笼的数量,编制施工档位图[5]。
定位船将石笼块石料运至需定位的吊装区段,采用施工吊车进行石笼的抛填。具体方法为:①吊运设备起吊石笼,确保机械牢固;②根据流速、水深等参数计算冲距;③吊车准确定位,确保石笼落人指定位置;④吊车互相错开,确保石笼码放均匀;⑤吊装完成后,进行水下地形复测,并与吊装前地形对比,对接缝不严处抛填块石填缝。
(4)水下抛石。抛石厚度不小于Im。抛石施工采用定位船定位,配合抛石船和长臂抓斗进行施工。施工工序为:实测流速、计算漂距,并试抛→修正抛投参数→计算网格抛石方量→抛投前断面测量→定位船定位→石驳船抛石→抛投后断面测量→抛石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时进行补抛→定位船横向往岸边移位一按前面的顺序抛石完成,再横向移位直到抛满整个横断面→水下地形测量→定位船向下游移一个断面,再重复上述步骤。对局部较浅处则采用小型驳船或配合人工施工。 第一处险情抛投砂袋1 432个,抛砂10 450.48 m3,抛石9 878.86 m3。第二处险情拋投砂袋2 581个,抛砂18 843.39 m3,抛石181 66.73 m3。两处险情合计抛投砂袋4 013个,抛砂29 293.87 m3,抛石28 045.59 m3。全部完成后初步缓解了险情。
2.3 整治效果
(1)施工工艺评价。鄢湾险段袋装砂护岸技术构思独特,施工工艺先进,机械化程度高,施工质量好,施工快速、经济、安全,并成功实践于汉江下游鄢湾等3个险段工地施工。
(2)险情整治后的效果。险情整治后,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日常的巡视检查与观测。结果表明,除正常沉降量外,未出现滑塌、裂缝现象。2018年汛期后的巡视与观测结果的变化值均在正常范围内,鄢湾段险情得以控制。
2.4 技术优势与效益分析
(1)安全稳定性较好。平均每个砂袋重约7.3 t,一次可同时灌装及抛投4个砂袋。由于砂袋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堆积后的砂袋间空隙小,可减轻江底暗流对堤脚的冲刷影响。有关资料表明,砂袋沉人江底后寿命一般为30a,不易腐烂、变形[6],且体积大,沉人江底不会被水流冲走。
(2)施工期短。在石料缺乏的情况下,先抛砂袋稳定险情,同时抛砂袋、石笼或抛石施工同步开展,多个作业面同时施工,以提高抢险进度。
(3)就地取材,砂料供应较有保障[7]。砂料来自上游转弯处对岸的江滩,也可从允许挖砂的江段采砂,距离仅约800 m,砂料供应充足。
(4)机械化施工程度高。河道采砂、运输、定位、灌装砂袋、抛投等全部工序都用机械作业,所需人工量极少,可减小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施工安全性[8]。
(5)节约投资。依据险情整治的预算与工程结算情况分析,机械抛投袋装砂与其他整治方法单价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人工抛投袋装砂、抛投块石、抛投石笼的单价分别是机械抛投袋装砂的1.9,3.2,4.5倍,投资优势较为明显。鄢湾段险情整治设计水下抛石2.83万m3,铅丝石笼1.23万m3,抛石预算为646.04万元;与实际投入相比较,节省资金117.82万元。最重要的是阻止了险情进一步恶化,为进一步的抢险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6)袋装砂护岸技术与抛投块石、石笼等除险护岸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材料筹集容易,运输距离短;价格低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安全系数高;施工整体性好,抛投成功率高,能较好地适应河床的变形。但与抛投块石、石笼等除险护岸技术相比,抗冲能力与使用寿命明显不足。因此,将两者技术结合,取其所长,优势互补,是一种较好的组合结构方案。
3 结语
在江、河、湖、海的岸滩,由于河床主泓经常发生改变而引起崩岸、滑移、冲坑等现象,危及江、河、湖、海的岸滩及堤防安全。一般会采取抛投石料或石笼等,这些应急方法需要大量的块石,但目前由于石料禁采以及运输距离等问题,难以及时采购到位。而袋装砂护岸抢险施工方法可弥补石料的不足,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质量好、速度快、人工用量少、施工安全且投资少等优点。此外,该法工艺先进,在湖泊平原地区尤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炳茂,盛懿洁,丁洁,抛石+袋装砂组合堤结构在软基筑堤工程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12(12):130-133.
[2] 李凯双.胡殿才,李顺利,等.袋装砂筑堤技术在滩海、浅海工程中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11(37): 20-25.
[3]赵国权,丁付革.深水域抛填袋装砂筑堤工艺探索[J].中国水运月刊,2013,13(9):214-217.
[4]吴昌新,顾青,王星梅,等.沿海大型围堤充填袋筑堤技术设计与研究[J].中国水利,2013(8):49-51.
[5]郑虢,徐建,袋装砂筑堤管理技术[J].中国水运月刊,2016,16(7):263-265.
[6]贺俊锋.浅谈袋装砂施工工艺在深水筑提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07(2):21-23.
[7]徐磊.沿海大型袋装砂斜坡堤的筑堤[J]港工技术与管理,2014(3):51-52.
[8]张庆文,胡子军,谭炜强,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深水充灌袋装砂堤心施工工艺[J].中国港湾建设,2017,37(9):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