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高新:农村小学教育“人文”理念怎样树立
2019-09-10张春艳
张春艳
近年来,全社会都比较重视文化情怀,社会上掀起一波又一波“国学热”。“国学课程”走进学校课堂。小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人文教育与小学教学模式的融合迫在眉睫。农村小学相比于城市小学对人文教育的定义并不是十分明确,其内容依然陈旧。因此,研究“人文”教育理念下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小学人文教育发展价值
(一)教育普及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球化的今天,“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探索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研究,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观。2001年,教育部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理念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普及”将要成为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重要协同路径。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70%,由于这种特殊属性,把人文教育贯彻到农村小学教育中是教育普及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提高教育公平的必然方向
由于农村教育条件有限,使得农村小学教育的各种教育设施相对匮乏,这种“先天营养不良”造成城乡教育失公。而当前教育更加注重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近年来,人文教育的探究层出不穷,上海等地探索中小学人文教育研究走在前列,对全国的人文教育模式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以人文教育推进农村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无疑是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必然方向。
(三)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传承中华文化是我国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理应从小学教育阶段开始实施。除了常规的传统文化习俗与众所周知传统美德,相比于城市,农村具有特定环境产生的民风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说是传统文化的源头。然而,当前社会,城乡融合的快速步伐使得一部分农村文化日趋消亡,导致产生千篇一律的文化传承模式。因此,在农村小学探索推行因地制宜的人文教育模式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农村小学人文教育教学管理的不足
(一)教師观念陈旧,缺乏人文教育重视
随着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在全国的不断推进,教育的需求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生转变,新课改要求从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转向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需求。但在我国的部分农村,有不少教师对于新课改以及新高考这一制度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教育观念没有发生转变,仍然存在着重语数外轻综合人文素养的倾向。这些教育教学的陈旧观念极大地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不用说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内容了,因此,人文教育在农村小学的推行阻碍重重。
(二)活动形式老套,缺乏因地制宜创新
发达地区学校的人文活动往往更加丰富多彩,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然而,由于农村教育体系大多以乡村教师为主,具有知识体系单一、教育模式缺乏变通的特点。面对各式各样的人文教育模式往往不是形式老套、按部就班,就是生搬硬套、迷失方向。例如在端午节,大多是主题班会,一起诵读端午民俗诗歌、屈原诗辞和历代爱国主义诗篇等千篇一律的内容。年年如此,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人文教育效果往往不佳。
(三)家长参与缺位,缺乏双向交流构建
自主、探究及合作是人文教育模式中重要的一环,而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处于一种极为幼嫩的状态,在进行探索合作中需要家长的协助和帮助。同时,其自律能力尚未成熟,也需要父母进行监督。但是,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接受的是由祖父母进行监护的“隔代教育”,祖父母也往往因繁杂事务少有时间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父母监护教育角色严重缺失。因此,在人文教育中,学校单项传输多,双向交流少。
三、“人文”教育理念下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一)转变观念提高水平
传统的教育方式一直是应试教育时期的主流方式,当前,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师仍然受着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人文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专业素质的提高。首先,转变管理观念。教师作为人文教育管理的主体,应积极地参与到人文教育管理工作中,主动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唤醒学生的人文情怀。其次,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充分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交流培训,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结构,探索合适的人文教育内容。
(二)文化立校构建氛围
人文教育可以说是人文熏陶的教育,浓厚的人文氛围有助于小学生对人文理解的提高。管理者不要对教师的创新进行干涉,教师也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与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例如端午举行看龙舟、包粽子活动,过年举办年货节,表演节目增加三句半、唱山歌等当地的民俗活动,以农村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思想。另一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从教室布置开始,融入先哲圣贤、四维八德等装饰点缀,进而让校园和班级真正地成为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主阵地。
(三)综合考评转变模式
人文理念下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需要充分地发挥的是人文的核心作用,这就要求农村小学教育考评打破“唯分数论”的壁垒。首先,作为管理层要健全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完善考核体系,不要将学生分数成绩作为教师考评的唯一指标,需要将人文教学考察纳入其中。其次,教师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时候,要采用多元评价机制,综合评价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素养,将人文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高新区雅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