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堰:区域教育闪耀人文之光

2019-09-10高杰

教育·读写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姜堰人文课程

高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日渐复苏,人文教育也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之一。有人说,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无灵魂的教育。新教育实验新人文教育则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以人的生命存在,特别是精神性存在为前提,把“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理想。

作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的实验区,一直以来,新教育姜堰实验区在“十大行动”的指引下,结合区域教育的发展实际,生动践行“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无限相信师生潜力”“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等主张,区域教育生态改善显著,教学质量得到飞跃提升,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江苏省高考文科或者理科第一名均花落姜堰,创造了江苏乃至全国高考历史上的“传奇”,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可以说,姜堰教育已经成为地方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姜堰实验区在追寻新教育理念的过程中,积极创设有效途径,开展新人文教育,把“人”放在教育舞台的最中央,用人文之光烛照区域教育的明亮那方。

什么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朱永新老师对这个问题有非常具体的回答。他说,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人文教育就是在以文化人、以文成人的过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浸染,追求成人之美的理想境界。在姜堰实验區,特别是小学阶段,“教学生六年,想学生六十年”成为教育人的共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姜堰的各项教育创新都把学生的成长作为第一考量标准,无论是评价方式的创新、还是课程整合的“校本化”实施,亦或是各类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都指向学生生命的拔节,在一次次的区域创新中,焕发了学生的生机,涵养了学生的生命,为学生的人生增添了靓丽的一抹底色。

最是书香能致远。正如朱永新老师强调的那样: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推动人文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姜堰回望历史、凝视现实,寻到了一条通往人文彼岸的最合适路径——阅读。而这,又与“营造书香校园”行动不谋而合。“大阅读”已经成为姜堰教育的文化符号。除了倡导师生过一种“晨诵·午读·暮省”“每天集中读书一小时”的“书”式生活以外,校园内的“星级图书馆”“漂流书屋”也各具特色。定期开展的“阅读明星”、优秀文学社团、优秀校刊社报评选,培植阅读典型;区级中小学双语美文诵读、读书征文演讲、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亲子古诗文扑克牌大赛、英语课本剧等赛事展示阅读成果,为学生搭建了成长的舞台。“凤凰读书吧”电视栏目自开播以来,通过“书吧”式自由开放的交流互动形式,每期解读和推荐一本好书,促进师生共读、家庭阅读,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至今已录播200多期。两年一届的“书香家庭”风采展示活动,推动了书香家庭建设。区内各个学校结合校情在“大阅读”上不断创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校本阅读特色,校园内书香四溢。

卓越课程促成长

在新教育人看来,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依托课程这个媒介,只有“课程意识”观照下的教学行为才能让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灵活实施新教育人文教育课程的同时,姜堰教育人意识到当前人文教育的一个显性问题就是知识体系的割裂,不同阶段的学习存在非连续性特征。为此,姜堰在构建课程体系上下足了功夫。2016年3月开始启动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创新班”申报工作,确定首批70个区级“创新班”。为了保证“创新班”的课程实施不受干扰,为其在试验周期内开设了免试“绿色通道”,打消老师的顾虑。“创新班”的出现,让老师们拥有了践行自己课程理念的“自留地”,也焕发了校本课程的活力。目前,覆盖全区所有小学的共365个“创新班”正在实验中。

窗外风景迷人眼

人的发展应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新教育一直在努力唤醒人们诗意栖居的敏锐感受。在深耕于学校课程的同时,姜堰把课程的触角伸向了校外,找到了校内校外融通的“可能性”。在全区小学启动了“灵动周三”“多彩周五”项目,创造条件让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灵动周三”,就是每个周三下午用综合实践活动取代文化课,给予学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权,由各校结合实际制定的行动计划,除了手工、厨艺这类常规的项目外,还有走出校门的校外实践活动,全区现有博物馆、农业生态园、湿地公园等校外实践基地二十多处。农村学校还在农忙时节带学生走进田野地头,感受劳动的场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多彩周五”则是将目光聚集在了学生社团的建设上。每到周五下午,全区小学生走进学期初根据自己的兴趣所选择的社团,开展相关社团活动,适合的教育找到了最适宜成长的土壤。在此基础上,姜堰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围绕新的评价理念,根据学段特点、学科要求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推出了“快乐游考”“试水免考”“变脸文考”等全新评价方式,用评价方式的改变倒逼教育方式的改变,最大限度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

教室孕育新希望

在新教育人看来,人文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单单致力于让人掌握知识,而是关注知识的创造过程,关注生命活力的释放,帮助学生收获人生。对于学生来说,知识学习的一个直观场域就是教室,就在课堂。姜堰新教育人以“完美教室”建设为抓手,形成了“一班一风景”的景象。自2012年起,姜堰在全区各学校开展了“缔造完美教室”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师生幸福指数。以“完美教室”为发轫,姜堰还浓墨重彩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完美教育系列文化,先后制定了完美教室、完美办公室、完美教师基本标准和“幸福课堂”评价细则,出台了“小学教育重点聚焦的20个细节”“小学生应养成的100个好习惯”,并通过向学生推荐100幅名画、100首名曲、100个体育游戏等活动,引导各学校将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的发展要求落到实处,将文化触角延伸到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以人文方式铸造师生的精神家园。如今,包括完美教室、完美办公室、完美课堂、完美课程、完美教师团队等在内的“完美教育”系列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全区所有学校的精神追求。师生以优雅行走的姿态朝向完美,在行走中尽情绽放生命的精彩。在课堂建设上,更是借助于“学习共同体”,实施以合作探究为形式的人文主题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了学与教的翻转,学生在互学互育式协同学习中实现了“深度探究、多元对话、创新发现”的高品质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

师生共写韵味长

朱永新老师在2018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的讲话中提出:講台前的人,最终决定了教育的品质。新教育实验一直强调教师成长是新教育实验的起点,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新教育行动中不变的重点。就人文教育而言,其主导是广大教师,只有教师的成长才能带来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一直以来,姜堰积极实施教师“读写体艺221”行动,为青年教师开列书单,助推教师广泛阅读;每月开设“三水讲堂”,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定期开讲,引领广大教师专业阅读;开展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类赛事,不遗余力地搭建方便教师向上攀登的阶梯。特别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教师发展“三专模式”方面,姜堰同样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让投身新教育实验的老师由内而外地产生对精神的渴望与追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现象般的存在的姜堰教育博客。为了给广大教师建设一方精神的池塘,姜堰建立了教育博客,全区5000多名教师开通博客并积极撰写,诞生了一大批教育写作爱好者以及写博群体。教育博客大赛,成为教师写博的“盛事”,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评选出优秀博文、优秀博主等奖项,出版优秀博文集,让不少老师找到了除课堂以外专业发展的又一个方向。可以说,写博客,已经成为姜堰教师的一种文化追求。也是在博客的带动下,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学校为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写作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出版“土书”,引发了“写作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以文字反思生命成长,姜堰定期出版《姜堰日报·教育周刊》,其中“小荷”就是登载学生习作的主要版块。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报纸上的铅字,让更多的孩子坚定了走进文学殿堂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该区还成立了区级“小作家协会”,帮助学生圆了自己的“作家梦”,“我以我手写我心”的理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在文字的陪伴下,他们离由阅读、对话、写作和实践完美融合的新教育生活方式更近了一步。

家校合作新时空

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人文教育的局面逐渐显现。为了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姜堰成立了全区家长总校,各个学校均建立家校发展委员会,融入社会力量办学校,丰富学校管理的内涵。姜堰新教育人不满足这样的家校合作模式,受萤火虫工作站的启示,着手建一座立足区域实际的“新父母学校”。在得到新教育基金会的支持和肯定后,姜堰以网络众筹的方式于2017年9月在全区范围发动父母,众筹新父母学校图书馆和童书馆资金,短短四五天时间,我们就筹集资金7万多元。朱永新先生还通过微博的方式对姜堰的做法表示了祝贺。在解决了“物力”问题以后,秉承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公益理念,新父母学校向全区招募了萤火虫教师义工300多名,吸引了新父母2000余人,“人力”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为了让这所新诞生的“学校”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该区对其职能和职责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组建学校架构、设计学校logo、编写校歌,让这所学校的凝聚力和表现力更强。新教育的一批种子教师走进新父母学校,为姜堰的家长和学生带了新的智慧启迪。如今的新父母学校,每周固定开设公益课程,“我和你一起读”共读课程让父母与孩子获得了沟通密码,“榜样家长”沙龙让更多成功家教经验惠及千家万户,“去远方”家庭研学课程让更多的家庭在结伴行走过程中成为孩子成长的互助联盟,“爱的教育”电影课程让亲子在光影世界里打开心扉,增进情感的交流……“培养新父母,成就新孩子”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同。

身处在文化转型的时代,面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姜堰实验区将以教育人应有的情怀与担当,用生态的视野和温暖的理念敞亮自身,关心人的生存、成长,关注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自己的共生关系,以充分的人文自觉,在推动地区教育大步向前的同时,守住灵魂深处的幸福与完整。近几年的新教育年会上,姜堰新教育人一次次站在了全国“十佳”的最高领奖台上,用“人文”的方式来成就和发展“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我们也一直期待着,并不断为之努力着,希望在人文之光的照耀下,姜堰教育充满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姜堰的每个师生都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姜堰人文课程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共享“悦”读之美南京图书馆向姜堰赠送图书设施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