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分析
2019-09-10董红燕
董红燕
每到炎热和寒冷的季节,反映母猪产后泌乳不足的养殖户就会增多。因此,笔者对渑池县较熟悉的部分猪场进行了调查,共调查37个场户351頭处于哺乳期的产后母猪,其中无乳母猪94头,占调查母猪总数的26.78%,由于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当引起产后无乳的有115头,占无乳母猪数的32.76%。笔者将此次调查的结果及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一、营养因素
(一)营养过剩
1.怀孕期采食量过多。母猪怀孕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其食欲增强,过大的饲料容积压迫子宫,影响受精卵着床和生长。建议怀孕前期(0~20 d)饲喂量控制在1.8~2 kg/d,怀孕中期(21~84 d)饲喂量控制在2~2.2 kg/d。由于怀孕后期(85~114 d)是猪胎发育的重要阶段,有60%的体质量在这个时期生长,因此,这个时期要给予母猪充足的营养,为了防止过多的脂肪沉积,要限量饲喂,饲喂量一般为2.3~2.5 kg/d。
2.使用能量水平过高或营养不均衡的饲料。怀孕期间供给母猪高能量的饲料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增加仔猪的初生质量,二是为了产后泌乳充足,断奶后不影响下次发情、配种。根据养殖户的情况应在母猪妊娠期间增加能量摄入,主要促进母猪增质量,而过肥的母猪不仅易发生内分泌紊乱,而且影响泌乳和发情、配种。但也不能为了降低成本只喂能量饲料,如玉米、麸皮等,不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饲料,这样做不仅降低了饲料利用率,浪费了饲料,而且仔猪的发育和母猪的泌乳都受到了影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质地优良、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按标准限量饲喂,这样才能确保仔猪的发育和母猪的生产与泌乳。
(二)营养不良
1.使用品质低劣的饲料。使用低劣饲料导致的无乳现象多发生于散养户,他们为了降低饲料成本,选择价格便宜的配合饲料,这些饲料大多来自技术、设备较为落后的小型饲料场和手工作坊,其饲料原料的来源很不稳定,厂方又缺少必要的质量检验技术和设备,所以原料质量和产品质量很难保证,造成怀孕母猪营养不良、消瘦、无乳,仔猪体弱多病、腹泻、死亡率高。
2.没有定期对母猪进行驱虫。调查中发现,个别养殖户从来不给猪驱虫,有的即使驱虫,方法也很不合理,母猪粪便中可见到活着的成虫。小规模的养猪场,由于不严谨的饲养模式(狗、鸡、猪混养),导致寄生虫感染非常严重,这些寄生虫大量掠夺母猪的机体营养,虽然饲料配比、质量、数量上符合规定标准,但真正被母猪利用的营养很少。养殖户可作阶段性驱虫,即种母猪产前15 d驱虫1次,仔猪保育阶段驱虫1次,后备猪转入种猪舍前15 d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驱虫2~3次。药物应该选择低毒、广谱、安全、便捷的驱虫药,如阿苯达唑。
二、管理因素
(一)产房温度不适宜
妊娠母猪的下限临界温度为16.2 ℃,上限临界温度为27.5 ℃。气温过高,母猪食欲减退,采食量自然减少。气温过低,母猪多消耗750 kcal的消化能(相当于250 g高品质全价饲料),这样母猪必须摄取更多的饲料才能满足胎儿发育、维持自身生命活动以及御寒的需要。因此,保持适宜的温度是维持良好泌乳性能的前提。
(二)饮水不足
母猪乳汁中80%以上的成分是水,如果饮水不够,可引起母猪食欲减退、便秘、泌乳量减少、乳汁品质变差,甚至因为不能满足日常代谢而停止泌乳。据调查,一些养殖户的母猪不但便秘而且少乳、无乳。检查供水设备,发现饮水器出水量不足0.5 L/min,且水中含有大量杂质,散发着粪尿臭味。造成饮水不足的原因很多,但常见的为饮水器出水量小和饮水品质不良。建议猪经常检查、及时修复饮水器。一般母猪饮水器的出水量应控制在1.5~2.0 L/min,才能满足饮水需要。水质应该清洁无异味,符合人用饮水标准。
(三)光照不合理
光照是日常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因素。天池有一养猪户,由于猪舍建在天井窑院,光照不足,2头母猪均表现为泌乳不良。还有新养猪户24 h照明,6头适龄母猪半年中有3头屡配不孕,其他3头生产母猪窝产仔数均在6头以下,乳汁量少而稀薄,不能满足仔猪需要,多方面查找原因均不能改善。由于光照时间过短(低于8 h)或强度不够,会造成母猪嗜睡,脂肪堆积影响内分泌。但光照时间过长(超过16 h),易使猪活动量增加,消耗体能储备影响排卵和配种,分娩率、窝产仔数以及泌乳量都会降低。建议光照时间为8~16 L/d,强度为20~40 lux。
导致母猪无乳的原因很多,由产前、产中和分娩后等多种原因造成,但妊娠期良好的管理是提高母猪泌乳能力的基础。因此,建议母猪饲养者重视妊娠期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