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2019-09-10周升峰
周升峰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工作和学习和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新课标》)。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这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新课标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的要求,“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语文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优秀的教师,不能只重视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動性的核心因素,在学习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主动参与的意识就强。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的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
1.采用多媒体手段。利用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把所学的课文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听不到的东西,变成看得见、听得到的东西,吸引学生。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播放课文的配音朗诵,录音中那动听的音乐、优美的旋律和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陶醉于课文之中,并得到美的享受,创设了情境,读的欲望和兴趣迅速增强,这样教师再去指导阅读,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前三分钟讲故事。每堂课上课前,让学生按照已经确定的次序到讲台上讲故事,讲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名人轶事等等,再每月进行一次“故事大王”评选,并予以奖励,这样每位同学都想把故事讲好,而实际上也确实有些同学讲的非常好,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都很强。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在公众面前讲话的勇气和能力,更激发了学生课外多阅读的兴趣。
3.学生做老师,上台讲课。学生自我推荐,预先确定所讲课文,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向其他同学讲授自己的观点及其见解,时间一般不超过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其余时间还给老师。这样极大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防止学生的惰性,为了讲好课,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很高,并且还翻阅大量的资料书籍,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适时引导,掌握阅读方法
叶老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凭借教材,注重学法传授。得法于课内而收益于课外,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方法,同时,根据课标要求,做出正确的定位。
1.用普通话朗读。通过听录音、听广播等形式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品味,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语言;入境融情的读,感知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接受语感训练。
2.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心诵,由眼直接反应到脑,集中注意,一口气读下去。实验证明,默读的速度诗诵读的三倍左右,所以,只有采用默读的形式,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3.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精读文中的段、句、词,品读析句,比较推敲,领会词语在环境重的意义和作用;通过略读,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和写作思路。如教《社戏》一文,先让学生略读,理清线索,依据线索理清看戏的情节脉络,理清思路,体会作者的感情;接着再精读文中精彩段落,欣赏优美的语言,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并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三、强化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的过程,是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去寻求新知识的过程,加快速,具有“长虹吸百川”的海量,是新知识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并促进智力的发展。但是快速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强化阅读训练,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1.精读和略读的结合。被选入课本中的文章,有的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有的的富有时代气息,有的富有人生哲理,每篇文章都有精彩的地方,或遣词造句,或名言警句,或写景抒情,让学生在略读全文的基础上,取其精华进行研读,做到点、先、面、体的有机结合。
2.课堂内外的结合。课堂上指导好学生分析讲读课文,把握好独立阅读课文的要领,课外是课内的延伸,使课内所学知识的运用,充分利用阅览室、图书室,指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知识视野,增强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3.读写的结合。广泛的阅读,使学生丰富了词汇,扩大了知识面,对周围的事物也开始独立思考看,有自己的见解,这样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发现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而写作的需求有刺激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四、循序渐进,培养阅读习惯
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叶圣陶曾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语文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达到这一目标,他一贯主张“学生能自学自得”,所以说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终生受益。具体做法如下:
1.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不懂的字词,扫读阅读障碍。
2.做读书笔记,摘抄名言警句。提倡边读边思考,要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写读书心得。做到“一课一得”,并经常举办读书心得交流。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并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的书方法。
5.课外阅读大纲中推荐的书目,并根据实际,教师推荐一部分书目作为课外阅读,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探索,不断地汲取新鲜的血浆,及时总结、反馈、矫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改进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的驾驭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