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分层·多维
2019-09-10黄洁
黄洁
一、问题提出
模式是在物理、几何或数里可以发现的具有预见性的序列,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包括图案、花样、声音、动作或事件等等,如视觉的、听觉的、身体动作的、自然现象的等。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看到教师在组织模式活动时会出现以下三方面的现状:
1.呈现形式随意,活动材料无趣味 教师在开展数学“模式”教学活动时,教师提供的材料枯燥乏味,随意出示,材料操作以“机械化”为主。多数活动都在教师集体讲解后,呈现已准备的材料,幼儿回忆模式形式,简单排序,缺乏趣味性。
2.任务设置统一,个体能力无分析
教师在设计活动预案和材料投放时,缺乏对幼儿个体能力的了解和分析。提供的材料统一化设置,没有能力层次差异的体现。由此可见,教师投放的材料类型单一,缺乏对幼儿能力的分析,局限了幼儿的模式规律,不利于幼儿模式认知的发展。
3. 材料类型单一,师幼之间无互动
教师在开展数学“模式”教学活动时,往往以就近取材为主,仅提供图片、积塑玩具、纽扣等现有物品,所提供的材料从同一维度出发,没有多感官体验,缺乏师幼之间的互动。
二、策略研究
为了让幼儿自愿乐意参与到模式活动中,又能提升其模式认知水平,展开研究,总结出“情境结合材料”、“分层投放材料”、“多维感知材料”这三种策略来支持中班幼儿模式核心经验的发展,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能力,丰富学习的经验。
(一)情境结合材料,引发幼儿兴趣
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将材料与情境结合,使活动更具趣味性,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乐意参与到活动中。
1.情境一:生活情境
幼儿的经验源于生活,透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远比单纯的教学活动来的更重要。将生活中的情节融于活动,能让幼儿更直接的习得知识。以生活经验为切口,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操作材料的欲望。
2.情境二:游戏情境
以情境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对材料进行充分的认识、感知和操作。从材料的不同特征和操作方式,进行模式的练习。
活动连接生活和游戏经验,运用生活场景的演变,游戏情境的加入,让幼儿感知模式教学的乐趣,从枯燥乏味的机械操作材料转为主动自愿探索材料。
(二)分层投放材料,促进个性发展
模式认知活动中,教学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因此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上笔者试图从幼儿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等三个方面思考选择适合中班幼儿模式操作的材料,分层投放。
1.层次一:封闭式材料投放
根据幼儿已有经验,提供易于拿取和常见的材料,并提供简单的模式任务卡。幼儿可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自由选择,抽取模式任务卡,完成模式排列。
分析幼儿已有水平,提供适宜的材料,可以更好的为幼儿模式认知能力及操作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
2.层次二:个性化材料投放
针对能力中等的幼儿,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可选择半开放式材料。教师设定区域、空间、材料类型,幼儿自由选择同伴、场地和材料,进行半自助式探究与操作。幼儿能复制一个次序,按照事物之间已经存在的顺序规则进行复制,使事物间的联接关系继续保持下去。
3.层次三: 低结构材料投放
针对能力较好的幼儿,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只需设定区域、提供材料,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创建一个次序,并按照这种顺序规则将多种事物联接组合。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一个完整的模式。
(三)多维感知材料,提升认知能力
所谓多维感知材料,是指根据活动内容,从视觉、听觉、身体动作等维度选择颜色、大小、形状不一的物品,提供乐器、自然现象中的声音,结合幼儿身体动作等开展模式活动。
1.感知一:视觉感知
视觉模式材料是指幼儿按照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等关联来理解和辨别模式。教师可以运用视觉感知,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事物之间的不同,并通过模式的学习,将同一事物之间不同的特征关联起来,进行模式创设。
2.感知二:听觉感知
听觉模式材料是指根据乐器、自然界、动物等发出的声音,通过听觉感知,进行模式学习。教师可以运用听觉感知,通过声音的辨别和模仿,感知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根据听到的模式进行重复或模仿,从不同的纬度,提升模式认知能力。
3.感知三:动作感知
动作感知是指利用肢体,创编动作,并将这些动作根据模式规律进行重复、循环、变异等。活动中,将不同领域的材料同时投放,幼儿自由选择与组合。从视觉到听觉,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整合,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模式练习方式,同时让数学活动真正的“活”起来,让数学模式活动真正焕发出活力。
三、研究成效
通过实践研究,本文总结了中班幼儿数学模式活动实施成效,幼儿沐浴在丰富操作材料中,宽泛的接触各种不同的材料;操作材料不再是一张卡片、一捧雪花片,生活中、大自然的玩具、用具、产物、幼儿的身体都成了操作材料;用音乐、健康、绘本等各领域为数学活动铺垫,展现出音乐中的乐器声、节奏型、结構;改变纸上图画,摆弄物品的传统呈现方法,打破常规思维,给人以异样的视听觉效果。同时我们还在幼儿的兴趣、能力、创造力等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一)情境呈现,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因为材料和方式的改变,使得幼儿越来越喜欢模式学习。操作时,每位幼儿都展现出愉悦的状态,在游戏中、故事中、音乐中,感受、体验、表现模式特征。潜移默化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分层设置,增强学习能力
模式所特有的结构特征,加上材料的多元化、呈现的分层化,提高了幼儿对模式认知的水平。在材料选择上,幼儿会自己搭配物件,甚至加入自己的肢体五官。从艺术、故事、健康领域都融入了模式的学习,幼儿从五大领域整合式的得到了提升。
(三)多元投放,丰富学习经验
无论通过课程设置、多领域结合、材料提供、活动指导、情景再现,还是幼儿身体参与,都能为幼儿提供空间开展多样的模式活动,也为幼儿丰富了操作的材料。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更使得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更好的感知、体验、理解、识别、扩展、填充、创造、转换模式,丰富了幼儿模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