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令鼓 马来西亚华人的骄傲
2019-09-10
二十四节令鼓,是一种结合二十四节气和广东狮鼓的鼓艺表演,表演者需为各个节令鼓创作出各自的鼓点节奏,搭配着呐喊、肢体动作和队形变化,而形成一个大型的鼓阵演出。
在1988年4月,新山中华公会承办了全国华人舞蹈节,该届舞蹈节的主题“九舞”由己故马来西亚华人音乐教父陳徽崇先生所提出,“九舞”除了代表第九届全国华人舞蹈节,亦呼应《楚辞.九歌》,寓意着“古有九歌,今有九舞”。
当时,诗人陈再藩先生亦提议在开幕仪式上用九面南狮鼓串击,以激昂的鼓声传达该节庆的热闹气氛。一拍即合下,两者共同创作了《九鼓雷鸣》作为开幕仪式的鼓谱。
而后,陈再藩先生得到启发,以二十四节气的书法艺术为二十四面单皮鼓“刻背”,并以每一面鼓代表着一个节气,形成天、地、人融合一体的表演概念。同年,两者共同创立了二十四节令鼓。
世界上的首支二十四节令鼓队,由马来西亚新山中华公会,联合潮州、福建、客家、广东和海南五大会馆出资,在柔佛新山宽柔中学成立。第一批二十四节令鼓鼓手则由陈徽崇先生在宽柔中学的华乐团、军铜乐队内挑选训练。
2009年,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及文化部也宣布将二十四节令鼓列为马来西亚国家遗产的其中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二十四节令鼓的主要赛事则有国际廿四节令鼓节暨中华杯大马节令鼓精英赛。
创办至今30载,二十四节令鼓己在华人地区广传,成为了东南亚华人文化传承的象征之一。然而,传承文化的路上永无止境,全马首个二十四节令鼓文化馆也预计于2019年8月在柔佛新山陈旭年文化街开设。文化馆的成立,想必会为二十四节令鼓,掀开新的页章。
小知识
二十四节气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古时候,它是指导着农业生产和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1二十四节令鼓所采用的狮鼓都印着一个节气,形成天、地、人融合一体的表演概念。周修同摄2二十四节令鼓在世界各地已广为人知,任何庆典、商场开幕仪式等都可见到节令鼓的演奏。郑庆祥摄 3当年,陈再藩先生和已故陈徽崇先生共同创作,意义非凡的“启舞”手绘曲谱仍被完整保留。
传承文化的幕后推手——新山鼓队
“相爱容易,相守难。”同样的道理,传承文化也面临着相同的难题。无论是多么具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若无后人持续传承下去,也将会销声匿迹。
二十四节令鼓,相对幸运,因其拥有着一群热爱它的鼓手们。新山鼓队在2006年由钟海量教练与郑良兆教练所创立,旨在推广二十四节令鼓文化。成立至今10余年,新山鼓队成员之一梁士杰教练,见证着该鼓队的成长与蜕变。
现年29岁的梁士杰教练,为新山鼓队资深教练之一,亦是一名全职教练,所参与过的二十四节令鼓赛事和演出活动已不计其数。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士杰,选择放弃高薪的工作机会,回到祖国马来西亚。随后,士杰与钟教练成为工作上的同事,在事业上打拼多年,如今已成为钟教练的得力助手,协助处理新山鼓队的大小事务。
新山鼓队目前致力于增强柔佛州内的二十四节令鼓文化,并透过到州内各中小学成立鼓队,且提供长期授课训练,借此栽培新血,好让此文化得以传承下去。此外,新山鼓队也将传承二十四节令鼓文化至海外地区,定为其终极目标。
此外,在一年一度的二十四节令鼓国际观摩会暨大马精英赛中,新山鼓队也会受邀出席,为赛会呈献节令鼓表演。鼓队亦经常举办鼓手交流营,为州内外年轻鼓手提供训练,透过鼓手间的交流,提升当地二十四节令鼓的演奏水平。
保持热忱坚持不懈
作为新山鼓队的资深教练,士杰需在不同的时段,分别往3所学校去授课,另外亦需兼顾新山鼓队自身所开办的鼓艺课程。由此可见,士杰在传承二十四节令鼓文化中,可谓不遗余力。
忆起当初踏入宽柔中学鼓队的青涩回忆,士杰苦笑起来。“高中一年级因朋友的影响而决定加入鼓队,开始的阶段经常捉摸不到击鼓的节奏感,感叹自己天份不足,只能够靠着后天努力,力求改进。有一段时期,搞到自己的课业与兴趣,两头不到岸,最后还是一步步撑过来了。”
士杰认为,在练习节令鼓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即是保持着热忱和不断学习吸收更多新知识。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应力求创新,接受更多新颖的事物。
近年,二十四节令鼓已融合各种元素如舞蹈、武术、戏剧、诗词、灯光、音乐等,使节令鼓的呈现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唯有学习更多新事物,才能将二十四节令鼓带往另一个新境界,而非停滞不前。
1新山鼓队练习室内挂有创办人陈再藩先生和已故陈徽崇先生的个人简介与节令鼓的创立过程。2 图为创办人之一已故陈徽崇先生生前最后一次亮相于节令鼓演奏会上。3 唯有不断地栽培新血,节令鼓才得以传承下去。郑庆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