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对学生观察比较能力的培养
2019-09-10周建良
周建良
摘 要:观察比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始,科学始于好奇,发现始于观察比较。《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工具对物体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比较,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比较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用观察或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物生长所需的条件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观察比较能力是他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是他们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科学课上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去比较,逐步养成认真观察比较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关键词:观察;比较;色彩;形状;位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由此可见,观察对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察是认识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比较则是认识客观事物彼此之间差异和共同点的常见方法。观察和比较是相辅相成的,观察是比较的前提,比较又能参加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观察比较能力的培养对于儿童学习自然科学和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观察比较能力的培养形式多样,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三点:一是同中辨异,即在认记材料共同点外找出其他不同点;二是异中认同,即在识记材料不同点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或相似点;三是同异综合,即既要找识记材料的相同点,又要找不同点,然后进行整合。
作为向学生传授基础科学知识的科学课,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尤为重要,特别是低中年级小朋友,下面就根据小学科学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谈谈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一、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物体色彩的能力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假如没有了色彩,大自然就不再那么艳丽,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色彩关联着人类的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因此,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比较物体色彩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教学《冬天》时,课本中最后出示了四季变化的四幅插图,插图各显示了同一地方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并提问:“这春、夏、秋、冬四幅图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田里的庄稼和田边的树木发生了变化。”接着问:“你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学生答:“主要是这四幅图的颜色不相同了。”继续问:“到底图上哪些地方颜色不同了呀?”学生争着回答:“春天里的麦苗是绿的,树木也是绿的。”老师反问:“那夏天的就不绿吗?绿的程度相同吗?”学生答:“不相同,春天田里的麦苗是浅绿的,树木是淡绿的。而夏天田里的水稻是深绿的,树木的叶子绿得发黑(墨绿色)。”再问:“那秋天和冬天又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答:“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树木的叶子变成黄的和红的了。冬天下雪了,田野上一片雪白,树上的叶子落光了,只能看到灰黑色的树枝。”这样,让学生观察、比较、练说以后,使学生明白了同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在不同的季节会出现不同的色彩,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奇趣多变,从而对春、夏、秋、冬四季特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物体形状的能力
大自然的万物是各色各样的,除了颜色以外,形状也是某种物体特有的基本属性,不能随便更改,所以,人们也常常用它来作为区别两种不同物体的标准。学过教育学的人都知道,小学低中年级儿童通常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必须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包括实物直观、模型直观、语言直观等。当然,这里直观的东西大多数就是来自于物体的形状、大小、色彩等,因此,我很注重对学生观察、比较物体形状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秋叶》时,我就着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种树叶的形状。这种观察比较的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让学生初步分式各种各样的叶。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上9幅插图,提示:“这些叶的形状像什么?”引导学生把这些叶片跟形状相似的、熟悉的其它实物相比较,从而来认识这种叶。如把松葉和缝纫针相比较、把槭树叶跟人的手掌相比较、把甘蔗叶跟带子相比较……这样就让学生知道了松叶是针形的、槭树叶是掌形的、甘蔗叶是带状的等,以此使学生理解不同物体可以出现同一种形状。第二步是在学生认识九种不同形状叶的基础上进行叶与叶的比较,即同类物体的比较。这一步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不同形状叶的比较。如第8幅水稻的带形叶和第9幅马尾松的针形叶进行比较,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观察后答到:“它们的相同点是叶身细长,叶端尖小,它们的不同点是水稻的叶身扁平,马尾松的叶身圆滑。”第二种情况是相同形状叶的比较,如让学生把采集来的树叶放在桌上,左手和右手分别拿起广玉兰的叶片和月季花的叶片,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观察后回答道:“他们的相同点是同属于卵形叶,不同点是广玉兰的叶片又大又厚,而月季花的叶片又小又薄。”这样的多次观察和比较之后,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叶片形状的认识,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观察比较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物体位移的能力
事物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哲学上说世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只存在相对静止,而运动是绝对的。物体运动包括物体的数量增减、体积改变、位置移动等。对小朋友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而对高年级学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观察的角度越来越广,比较的程度越来越深,特别是高年级科学课中涉及到了一些天文地理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物体位移的能力,对于学生学好这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
在教学《秋冬星座》时,就着力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的观察和比较。比如冬季星空的猎户座,首先让学生仔细观看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猎户座的样子、出现在天空中的时间、位置以及星座内各颗星的排列情况等。通过观察和学习,让学生知道猎户座会出现在冬季上半夜的南天,七颗亮星是识别猎户座的明显标志。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七颗亮星的位置和亮度有何不同,通过比较,发现在“猎人”的两个肩膀、左脚、右脚 部位,有4颗亮星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其中左脚部位那颗星又白又亮,是一颗0等星;在“猎人”的腰带部位,有3颗比较亮的星,斜着排成一排。
接下去最主要的就是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晚上实地观察猎户座的位移情况,这一过程又要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选择一个固定的明显物体(如屋角等)作参照。第二步:找到猎户座,然后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例如晚上7时、8时、9时)去观察,对照参照物比较一下猎户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7颗亮星排列的样子又有什么变化。第三步:把三个时刻观察、比较的结果用图示的方法及时记录下来。这样,通过学生亲自观察和比较,知道了天空中的星星不是固定不动,而是不知不觉地在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观察比较物体位移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然,观察时要细心,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细心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精微,就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就概括不出事物的规律。所以观察不仅要亲眼看,还要深入看,要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周密细致、精细观察。但是单单有细心还不够,观察事物时更要有耐心。对复杂事物的观察,特别是创造性的观察,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需要有顽强的毅力。有些现象稍纵即逝,需要进行重复观察;有些现象变化缓慢,需要长期观察;有些现象因实验失败,需要再实验进行重新观察。这些都需要耐心,没有耐心,就不可能获得可靠、准确、理想的观察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观察时不动脑筋,不积极思考,即使是新奇的东西放在眼前,也会错过捕捉的机会;而处处留心,善于思考的人,往往可以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获得重要的发现。因此,观察后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做出合理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总之,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是大纲所规定的,也是实际需要的,因为它确实是学生打开自然科学王国的一把金钥匙。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南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