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赤霉病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2019-09-10李瑞祥

种子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赤霉病防治方法小麦

李瑞祥

摘   要:主要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源、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期减少和控制该病的传播。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特点;防治方法

小麦赤霉病属于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小麦穗部,小麦感染后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天气多雨和潮湿情况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因此得名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遍及全国大部分小麦种植区域,在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40%。麦田被赤霉病病菌侵染后会导致小麦产量减少、品质降低。若采取措施不及时,麦田会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赤霉病侵染后的麦田籽粒皱缩秕小、品质变劣、出粉率降低,而且其病菌分泌的毒素会影响食品安全,深受业界人士的关注。人们食用病麦的面粉会产生眩晕、发烧、恶心、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出血,影响免疫力和生育力等,导致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因而,病麦率含量达到4%以上的小麦,就不能进行食用,同时也失去利用价值。

1   小麦赤霉病的病菌源

在我国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病菌源主要是玉蜀黎赤霉病,属子囊菌亚门,其无性世代称禾谷镰刀菌。其他如燕麦镰刀菌、黄色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也能引起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的大型分生孢子有3~7个隔膜,大多数为5个隔膜,镰刀型,顶端钝或略收缩,基部足细胞显著。小型分生孢子为单细胞,椭圆或卵圆形。单个孢子无色,多个孢子聚集在一起时呈粉红色黏稠状。赤霉病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菌丝发育适宜的温度为22~28 ℃,最低为3 ℃,最高为35 ℃。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4~32 ℃。孢子的萌发相对湿度一般要求90%以上。

2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

小麦生长各生育期均可被赤霉病菌感染,引起苗枯、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影响最严重、常见的是穗腐,表现为整穗或半穗或小穗腐。

2.1   苗枯

苗期感染根鞘及芽鞘,呈黄褐色水浸状腐烂,地上部叶色发黄,重者幼苗未出土即死亡。

2.2   基腐

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茎基部,感染后,茎基部变褐色腐烂、凹缩、枯萎,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

2.3   秆腐

秆腐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小麦穗下第一茎节和第二茎节,感染初期叶鞘基部呈现棕褐色。随着病情发展,病部出现水渍状褪绿斑,逐步发展为不规则形状的浅褐色至红褐色病斑。严重时病部以上呈现干枯发黄,未能正常抽穗或只抽出枯黄穗。空气湿度大、潮湿时,病部见粉红色霉层。

2.4   穗腐

感染初期,在麦壳上或小穗上出现水渍状浅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褪色失绿变为褐色,在小麦颖壳部位逐渐形成一层明显的粉红色霉层。感病后期,病部产生紫黑色粗糙颗粒。小穗感病后籽粒皱缩秕小,为苍白色或紫红色,籽粒表面有时着生粉红色霉层。一个麦穗中一般是少数小穗先发病,然后迅速扩展至整穗。麦穗感病造成麦粒干瘪,严重时全株枯腐。

3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

3.1   赤霉病菌源

小麦赤霉病菌一是在病残体上越夏,二是以子囊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体内越冬,尤其是在小麦颖壳及麦秆等残体上为主。来年环境条件适合时,以子囊孢子进行侵染。

3.2   赤霉病的传播途径

种子传播,受赤霉病侵染的麦田不能作留种田;上年度染病麦田的残留物要清理干净;路边的杂草,赤霉病病菌的寄主范围较广,杂草也是病菌藏身之处。

3.3   赤霉病的传播方式

赤霉病病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其中雨水作用较大。留在病残体、杂草上的子囊壳是第二年侵染麦田的主要菌源。翌年春季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的50%时,气温7 ℃以上,子囊壳开始形成,气温高于12 ℃子囊孢子形成。田间小麦抽穗扬花期正好赶上子囊孢子发育成熟期,随着气流和风雨传播病菌孢子进一步扩散,孢子散落在花药上先进行萌发后侵染小穗,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部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病菌分生孢子再进一步侵染麦田。在天气下雨或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散落在花药上,通过花丝侵染小穗发病。

4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一是以利用抗(耐)病品种为基础,二是适时喷洒化学杀菌剂为重点,三是农业防治和减少初浸染源的综合防治措施。

4.1   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

由于小麦生产环境条件的影响,容易在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引起赤霉病的发生,因此,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种植小麦时做到因地制宜,种植抗(耐)赤霉病的品种。

4.2   农业防治

①深耕灭茬。清除小麦、玉米秸稈等前茬残体,清除田边杂草,消灭和减少病原菌数量。②晒种。小麦播种前,选择晴朗的天气,将种子置于阳光下进行晾晒。一是利用阳光杀菌的作用,减少种子带菌;二是可以增强种皮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利于一播全苗。③适时早播,合理施肥,培育冬壮、早发、早熟小麦,减少病菌的侵染。④种子精选。播种的种子要进行精选、消毒,减少种子带菌率。⑤合理密植。播种量不宜过大,避免田间群体过大而通风透光不良。

4.3   化学防治

苗枯防治的有效措施是种子处理,可用适乐时,每100 kg种子用100~200 g拌种。喷雾防治是防治穗腐的关键措施,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是最适喷药时期,喷药掌握宁早勿晚。生产上使用的药剂有世高、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杀菌剂。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隔5~7 d防治1次即可。小麦生长中后期赤霉病、麦蚜混发区,要结合防虫、“小麦三喷”进行综合防治,每667 m2用1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 g+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 g+磷酸二氢钾150 g进行喷雾防治。

(收稿日期:2019-01-28)

猜你喜欢

赤霉病防治方法小麦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