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舞成“风暴”

2019-09-10张志勇

广告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风暴创新性

摘要:《舞蹈风暴》作为2019年爆火的原创舞蹈电视竞技节目,它以创新的节目形式拉近了舞蹈与受众的距离。本文通过对其传播环境的分析、创新路径的梳理、创新发展的思考,对该节目的创新性进行了具象探析。

关键词:《舞蹈风暴》;电视竞技节目;创新性

《舞蹈风暴》作为湖南卫视主打的一档中国原创舞蹈电视竞技节目于2019年一经播出便成为了“爆款”。从首播到收官的十二期节目蝉联双网收视全国第一、获得了豆瓣由8.6到9.1的超高评分。这样一档以小众题材经由原创演化而“破圈”的节目,打破了我们对于舞蹈竞技节目的常规认知,显示出了其鲜明的创新属性。本文以该节目为研究对象,从其传播环境、创新路径以及基于此所带来的发展思考,对其展现出的创新性进行探析与论述。

一、传播环境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我国媒体平台上的多种类型节目实现着多媒介的传播拓展。在从电视荧屏到多屏传播的发展过程中,舞蹈竞技类节目以原创或引进的方式参与其中。以1999年中央电视台原创的《舞蹈世界》为梳理起点,纵观二十多年来我国电视舞蹈竞技类节目的代表作,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台于1999和2013年原创推出《舞蹈世界》和《舞出我人生》;东方卫视于2006、2008、2009、2011、2012、2014和2018年原创推出《舞林大会1-5》、《与星共舞》和《新舞林大会》,于2013年引进推出《舞林争霸》;湖南卫视于2007、2008和2011年引进推出《舞动奇迹1-3》,于2013和2019年原创推出《奇舞飞扬》和《舞蹈风暴》;浙江卫视于2014年引进推出《中国好舞蹈》;北京卫视与黑龙江卫视于2017年联合原创推出《舞力觉醒》;安徽卫视于2018年原创推出《一起来跳舞》;另外,在网络平台上,爱奇艺于2018年原创推出《热血街舞团》;优酷于2018和2019年原创推出《这!就是街舞1-2》。通过整合分析可以发现二十多年来的舞蹈竞技类节目经过原创探索与引进磨合,逐渐走向原创类型上升期。在此背景下,《舞蹈风暴》作为较早推出舞蹈竞技类节目的湖南卫视的新品力作,其借助于日趋成熟的传播手段,在创新与传播面临竞争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创新路径

(一)人设创新

1.主持人以“伙伴”身份拉近与“传受”双方的距离

何炅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主持人,其敏锐的应变、亲和的形象等要素会自然地带给人亲近、信任、安全等好感。因此,在《舞蹈风暴》中,他以“风暴伙伴”的身份出现,将表达话语的重心由台上移到了幕后,他的角色功能不再仅是串场、介绍、访问等,还多了一份有温度的陪伴、有共鸣的发声。对于舞者而言,何炅是他们的“知心伙伴”,他愿意去聆听,也愿意去回应。他不单单只去关注每支舞蹈的难度系数,他还关心每位舞者的情绪以及每支舞背后的故事。对于受众而言,何炅是他们的“代言伙伴”,他是大多数非专业人士的代表,他会去为这些受众说一些“外行话”,会通过喜怒哀乐进行情感流露,而这些正是大多数观众想要表达内容的缩影,观众如他,是生动的而非冷峻的。因此,何炅以伙伴身份建构起“邀请”模式,让舞者的表达更由心,让观众的接受更入心,从而使“传受”双方都可以因舞生情。

2.评委以“见证官”身份陪伴舞者成长

由沈伟、沈培艺、扬扬、刘宪华和彭昱畅所组成的“风暴见证官”,也是《舞蹈风暴》的一个亮点。虽然这种设置脱模于评委的功能,但它丰富了其职能的范畴,它使评判的视角变得多元化,它将“编舞家+教育家+制作人+从艺人”的视角进行整合,从而以“业内人+业外人”的共同视角来平衡好评判结果的专业性与大众性。从这一层面而言,这时的评判不再是好坏的绝对定论,而是对舞者进步空间的研讨。同时,在限定主题战阶段,“风暴见证官”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切实走到舞者身边“或传道授业解惑或良言妙计相赠”的见证他们的精进。这样的“平视与贴近”与以往节目中评委的“俯视与疏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一层面而言,这时的评判已经与交流进行了互换,这是一次关于舞蹈的探讨,也是一次关于不同声音的吸纳。可以说“风暴见证官”全程在以陪伴舞者成长而存在。

(二)形式创新

1.“风暴时刻”定格舞者高光瞬间

在《舞蹈风暴》中,“风暴时刻”的呈现方式让观众耳目一新。节目组将它释义为:舞者们将利用“360度全景相机系统”,捕捉舞蹈的每一个角度,为评判不同舞种提供全新视角。无疑这个源起于电影的“子弹时间”的表现手法,首次在综艺节目中创新运用带给了观众十足的视觉冲击。128台摄像机360度实时观测,以时空凝结技术定格舞者高光瞬间,既将舞者的表现样本化放大,也使评判依据与视觉感知变得更为清晰。“风暴时刻”使得荧屏内外视觉接收的差异进一步缩小,在这一时刻,无论完美还是瑕疵,都因“舞魂”而令心有所撼。

2.六大赛段展现舞蹈魅力

舞蹈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它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样式、不同的风格等。因此作为一档舞蹈竞技类节目,尽可能多的展现各舞种的魅力,才可让舞蹈在真正的“交锋”中产生出风暴。《舞蹈风暴》通过甄选阶段、斗舞阶段、搭档排位赛、限定主题战、歌舞搭配战、总决赛之舞蹈帮帮跳和三强争霸的六大赛段的层层推进,逐步的将各舞种的魅力、各舞者的潜力进行深掘,并且通过各赛段间的结构差异,将舞蹈与光影、歌曲、“服化道”等辅助手段进行更多、更新的尝试,从而使“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属性壁垒在舞蹈中被弱化,进而最大化的将舞蹈的魅力传递给受众,既入世,又不俗。

三、发展思考

1.深挖人文表达,以舞蹈引发大众共鸣

一档好的舞蹈竞技类节目的奠基,不会只是基于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展现与罗列,更多的还需要做到“人舞合一”——知晓为何而舞,舞之有物,舞之有情。比如在节目中舞者胡沈员由拂手动作所引发的亲情故事感染了舞台上下、荧幕内外的太多人,基于真情实感而动己的舞蹈才可产生动人的风暴力量。正如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所言:在《舞蹈风暴》中,观众能够感受到艺术蕴含的人文力量,这种人文力量蕴涵着思想情感,还有人的修为修养。节目把舞蹈做成了一种美好的叙事。因此,无论是对于《舞蹈风暴》还是对于舞蹈竞技类节目的后续发展而言,情深而舞,以舞传情的人文表达不断被深挖,观众的共鸣才会越发强烈。

2.多元化引入舞者,引领舞蹈超越

《舞蹈风暴》作为一档全舞種的竞技类节目,舞种丰富,但“舞者单一”。纵观该节目的参赛舞者构成,几乎都是当下国内青年舞者、舞团中的杰出代表,虽然这种构成使节目效果、竞技品质、收视捕捉等有了更大程度的保证,但是单一的年龄段与国籍选手的构成,不免让这舞蹈竞技的风暴少了几丝迅猛。在总决赛的舞蹈帮帮跳环节,日本舞者菅原小春、美国舞者丹尼尔·西姆金和我国高龄舞者陈爱莲等的加入,让我们看到了舞者与舞蹈的更多可能。两位外国舞者与中国舞者的配合,让我们看到了中外舞者珠联璧合的能量,那么他们各自独立开来的较量是否也会火花四射,这也是观众想要看到的“跨国风暴”。时年八十岁高龄的陈爱莲老师登上《舞蹈风暴》的舞台,当她高标准的完成舞蹈作品《雷雨·周萍之死》,她让我们享受到了另一个年龄段舞者的诠释深度,这也是观众想要看到的“跨龄风暴”。所以,多元化引入舞者会让他们及这个舞台上的舞蹈实现新的超越。

结语:

面对受众对于综艺节目的“泛娱乐化”、“空洞化”、“同质化”等诟病,《舞蹈风暴》以创新举措搭建起舞蹈竞技类节目的专业维度,消融着舞蹈艺术的专业内容与大众接受的隔阂。它于沿袭与创新中将舞蹈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具象呈现,其未来的创新发展也可期可待。

参考文献:

[1] 王卉.《舞蹈风暴》的技术创新及其传播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22:95-96

[2] 王俊翰.接受美学视域下看《舞蹈风暴》的大众化呈现[J].品味经典,2019,09:19-22

作者简介:张志勇(1994——)男,汉族,河北唐山人,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2018级研究生,广播电视专业。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风暴创新性
联想大风暴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风暴中奔跑的树》
玩转脑风暴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可怕的大风暴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2015A/W暗黑风暴来袭!
论钱钟书《谈艺录》中引文翻译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