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人们心理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

2019-09-10郭巍

广告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抑郁焦虑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整理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内主要期刊发表的对人们心理影响的研究进展,结论为焦虑、抑郁、压抑、恐惧等是疫情引发的主要情绪,为下一步各群体心理研究和相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焦虑;抑郁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在我国迅速蔓延,对所有人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和伤害。新型冠状病毒为新型病毒,发病突然、潜伏期长、传播迅速,截止目前为止还没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案。为了遏制疫情的继续扩大,各级人民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等依法采取了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普通人居家隔离等系列防控措施。由于疫情发展迅速、对生命危害大,治愈病人是首要任务,所以一个月以来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身体方面的疾病治愈,而心理方面的研究较少。其实除了身体上的伤害之外,疫情给不同人群的心理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带来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后续的生产和生活。本文整理了近期在国内主要期刊发表的疫情对人们心理影响的研究进展,为下一步心理研究和相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一、主要研究人群

疫情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1】,无论是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患者、疑似患者、一线医护人员、控管理人员,还是现场或者后方参与指挥和支持的管理人员、志愿者,还是受疫情影响的疫区人群和其他区域普通民众,由于切身环境不一样,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但由于疫情爆发截止到目前时间较短,有关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也有部分研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患者、隔离者和特殊群体。

1.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患者身体受到了巨大伤害,其心理问题也非常具有研究意义,但因为目前研究主要精力在治愈身体疾病,所以相关心理实证研究非常少,有研究选取在浙江市西溪医院就诊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研究内容包括⼈⼝学特征及焦虑⾃评量表(SAS),同时分析影响COVID-19患者SAS评分的因素。还有研究是通过实地考察武汉某定点医院患者住院期间的言行来分析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需求【3】。还有研究是通过理论阐述和经验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提供心理干预建议【4,5,6】。以上研究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能更好的分析确诊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改善心理状况,积极配合相关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护理人员

医院内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尤其是护士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疫情防护,因此,保持护士良好的心态对抗击疫情至关重要。突发疫情,护理人员有限,需从各地组建临时护理救治团队,很多护士面对突发情况时,缺乏应急经验,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不良心理体验。有研究【7】采用武汉市第一医院及另3家武汉市三甲医院部分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线医务人员70例及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患者健康问卷(PHQ-15)、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评价心理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状态,并将心理因素与睡眠因子分行相关性分析。有研究【8】选取杭州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207名护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评测,并将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有研究【9】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抽调组建的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临床一线护士106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压力负荷量表收集数据并分析,以了解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有研究【10】随机抽取绵阳市中心医院 867 名临床护士,采取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危机干预分类评估量表(TAF)进行自评问卷调查,分析护士可能更易产生焦虑及危机反应。有研究【11】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德阳市某医疗救治定点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护士53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有研究【12】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湖北省潜江市某三级乙等医院首批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护的护士10名,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从临床一线护士真实体验出发,了解其在参加救治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及感受,分析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究原因。有研究【13】采用便利抽样法和象学研究法选取在发热门诊支援的1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上述研究目的都在于了解发热门诊护士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中的心理变化,提早心理疏導和防护,改善心理状况,提升护理质量和促进疫情防护。

3.接触者隔离人员

隔离人员的原本生活秩序被打乱,与确诊患者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担心自己染上新冠病毒均加剧了个体的精神压力,致使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有研究【14】对145名隔离人员施测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分析隔离人员精神健康水平。有研究【15】选取杭州市某农村实施全面封闭措施后的87名村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进行情绪状态评估,并将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

4.特殊群体

由于疫情爆发迅猛、资源紧缺、资料获取受限等原因,有部分研究只能针对便利获取的资源进行研究,力求在第一时间能为某些特殊群体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

4.1 青少年群体

因认知程度有限,青少年易产生担心、焦虑、恐慌等情绪体验,及时对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及时缓解不良情绪非常重要。有研究【16】对 396名 8~18 岁在校学生进行焦虑/抑郁情况评估:填写一般资料、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分析疫情对儿童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影响。有研究【17】通过理论分析阐述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主要技术与策略。

4.2 其他特殊群体

有研究【18】针对孕产妇特殊易感人群,理论分析做好心理防护的必要性和措施建议,为孕产妇能安全健康的妊娠分娩和预防产后抑郁作出努力。有研究【19】选择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针糖尿病病人75例,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调查,了解其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本身就患其他疾病的群体的心理防护提供建议。

二、研究结果和讨论-主要心理问题

由于目前研究较少,对象群体较小,只针对现有的研究总结主要的心理问题。

1.焦虑

各类群体都普遍存在的是焦虑情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年龄、⽂化程度、是否有固定职业是其影响因素【2】,30-50岁的患者,承担着较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疾病会影响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因为传染性较强,自己可能成为传染源,会加重患者的恐慌和焦虑感;而学历高者,易接受有关疾病的各方面知识和信息,意识到严重性和危险性,焦虑感会更强烈;是否有固定职业也有一定影响,不确定性一并导致前途迷茫,焦虑感会明显增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一线护士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而年龄、进入隔离病区时间、是否有传染病房工作经历是其影响因素【8】。面对大量新增病例和疑似患者、治疗经验的欠缺、物资匮乏、担心自身被感染、患者的抱怨、没办法照顾家里等,护士感到巨大的焦虑和无助。

自主隔离人员【14】和全村封闭的农民【15】焦虑情绪显著,除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外,农民对信息的准确性辨识能力较弱,容易放大疫情的严重程度。

青少年焦虑情绪显著【16】,久居室内,扰乱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性别是影响因素,女生焦虑情绪高于男生。

本身有疾病人员【19】焦虑情绪显著,对疫情担忧、用药遵医行为是主要影响因素。

2.压力、抑郁

医学隔离人员压力和抑郁情绪显著,而自主隔离人员压力情绪显著【14】,全村封闭的农民抑郁情绪显著【15】,很可能因为无法忍受是否感染的不确定性。

本身有疾病人员抑郁情绪显著【19】,居住地、身边是否有人确诊是主要影响因素。

3.躯体化、强迫、恐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此快的传播速度引起了临床护士的强迫和恐怖心理反应【11】,她们解除了更多的患者甚至死亡案例,所以她们会产生一些无意义的行为比如过度防护,对公共场所、可疑人群以及疫情相关资讯产生恐惧心理,而生育情况、文化程度、是否传染病应急库成员是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三,建议

由于时间较短、研究对象和资料获取受限、研究人力短缺、研究方法不成熟等因素,导致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且样本都较小。未来可以扩大研究样本和群体,选用更多的心理相关因素,采取更多的研究方法比较和分析,还可以研究相关心理因素影响的人类行为变化,从而不仅对不同群体应采取不同心理干预措施,促进人们健康的生活,也可以指导跟人们密切相关的行业发展。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后续研究:

1.时间维度

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的心理变化必然不同,各个阶段的措施也必然不同。主要心理因素可能从刚开始的恐慌,到愤怒,然后焦虑,再到后来的麻木和无奈。可以试着采用纵向的研究方法,采集相同人群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总结出疫情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变化趋势。

2.心理因素

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焦虑、压力、抑郁、恐惧等心理因素,可能是因为有比較成熟的量表和适用于便利性研究,还有其他心理因素可以纳入未来研究范围,如民族共同体意识、习得性无力感、无聊感、怨恨、倦怠、孤独、哀伤、自我效能感等。

3.对认知的影响

心理改变和情绪的积累,会导致人们认知的改变,比如从金钱至上到注重健康,从广泛交友到回归家庭,从欲望无止境到知足常乐等。

4.扩大研究群体

除文中提到的研究涉及的群体外,还有各行各业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其他群体:如餐饮、物流、百货、美容美发、线下培训、有国际业务往来的等受疫情影响而经济受到巨大经济损失的行业内人员;由于学校不能开学需要在家学习的高中低年级的学生、有教学任务和需要在线授课的老师们、要兼顾辅导孩子和上班的家长们;就算复工也要全程戴口罩和办公方式大大改变的职员和管理者们;疫情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医疗物资、消毒液、口罩等)、在线培训和办公机构、医疗保险、银行融资机构、健身行业等由于疫情带来巨大商机的人员等。

5.扩大研究样本

之前研究大多采取的是便利性取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取样范围狭窄,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最后结论。

6.心理因素导致的行为改变

除了对当下行为的影响,也可能改变人们未来的行为,如个体间的冲突和对立(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群体间的对立(如医护人员和患者、疫区人员和非疫区人员、疫情防护人员和普通人民群众等)、企业的线上办公和考勤、学校的教学、餐饮行业的服务、校外教育机构的培训、线上娱乐和购物、个人储蓄习惯、个人生活方式、个人就业方向的改变等。

7.研究方法

目前研究中基本没有控制无关因素,而且数据分析大都采用的是相关法,回归分析用得比较少,建议未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严苛实验条件,且多做归因方面的研究。

由于疫情发展较快,而持续的时间可能较长,相关心理学专业研究人员如果不尽快采取研究措施,将会失去研究的最佳时机,既不利于当前的疫情防控,也不能对疫情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做好充分的准备,更不能为将来有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积累宝贵知识财富。

参考文献:

[1] 魏华,李廷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不同人群心理的影响及心理干预的建议[J/OL].儿科药学杂志:1-4.

[2] 程丽,郑丽平,晏苏玉,范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OL].浙江医学:1-5

[3] 张凤,何海燕,曹国强,赵孝英,王亚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言行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J/OL].解放军护理杂志:1-2

[4] 周小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的防治措施[J/OL].解放军医药杂志.

[5] 韩慧琴,陈珏,谢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后的心理问题和干预策略建议[J/OL].上海医学.

[6] 周小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卫生研究[J/OL].解放军医药杂志:1-3

[7] 梅俊华,张琦,龚雪,李俐娟,张忠文,王婧,陈国华,王俊力,徐金梅,邵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医护人员心理及睡眠状态分析[J/OL].医药导报:1-16

[8] 张文慧,李儿,郑丽平,张毅.杭州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士的焦虑现状调查及对策[J/OL].健康研究.

[9] 吴际军,宋娴,陈飞,刁元杰,陈德春,敬星操,龚晓玲.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OL].护理研究:1-5

[10] 蒲佳,李桂蓉,曹璐璐,伍苑晨,徐灵琳.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OL].重庆医学:1-6

[11] 朱华蓉,陈飞,陶莉,熊倩,何娟,唐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医疗救治定点医院临床护士的心理应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OL].现代临床护理:1-13

[12] 杨海红,戴莉,陈秋香,吕桂芝.基层医院首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士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OL].护理管理杂志:1-4

[13] 方登星,董翠萍.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发热门诊护士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OL].现代临床护理:1-11

[14] 马楷轩,张燚德,侯田雅,吴明兰,蔡文鹏,文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人员生理心理状况调查[J/OL].中国临床医学:1-5

[15] 田雅军,张亚利,钱忠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杭州市某农村实施封闭措施后村民情绪状况调查[J].健康研究.

[16] 李少闻,王悦,杨媛媛,雷晓梅,杨玉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居家隔离期间儿童青少年焦虑性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OL].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

[17] 符国帅,王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J].心理月刊.

[18] 马良坤,段艳平,郑睿敏,曾学军,刘俊涛,魏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心理调整专家建议[J/OL].协和医学杂志:1-7

[19] 张苍,吴金萍,李洁娜,郭晓迪,刘书红,曾咏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流行期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OL].现代临床护理:1-11

作者简介:郭巍,女,1981-10-22,硕士,中國人民大学心理系在职研究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抑郁焦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特点
曲靖地区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初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的特点分析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