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空间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与思考

2019-09-10孙元昌佟建

广告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城市空间设计

孙元昌 佟建

摘要:目前我国经历着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为了使得自身居住环境达到一个高水平的状态,城市规划与环境治理越来越收到人们重视。生态公园,滨水湿地等等绿色工程被建造出来,但是随着各大城市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中也时常出现生态景观盲目改造,为了街区整洁破坏历史文化景观等现象。环境设计的方向上缺少重视自身的文化的态度,不断地抄袭西方风格在城市规划中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现况。城市的不断破坏与重建冲击着居住在城市的居民,他们被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构筑物包围,一次又一次抛弃中华原有的深厚底蕴,造成了城市居民的城市认同感不断下降。生活环境周遭的破坏与变化失去对中国城市环境设计的信心。如何找到当下中国环境合适的设计语言是对未来城市建造过程中重要基础,也是支撑城市居民精神需求的保障。

关键词:城市空间;设计;问题与思考

如何增强市民心中理想的城市形象,加强居民的城市认同感,只有重视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的治理与设计。但由于功利主义的影响,城市设计者对于环境设计往往追求表面化的政绩工程,忽视人们心中的需求。

1、目前城市环境设计的错误偏向

1.1视觉冲击代替设计细节

由于地标理念的流行,加上政府对设计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我国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不断追求视觉的冲击感,而放弃理应关注规划设计本质的问题。过多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消耗破坏了城市环境设计的初衷。美国建筑大师伊利尔·沙利宁说过:“城市是一本开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与目标。”1所以对一个城市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象,更要探查其中内涵。

1.2盲目抄袭摒弃传统文化

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并且还有遗存古城,他们承载着中华璀璨的文化。但如今由于西方现代城市比我国早出现一百多年,我国近年来对西方的设计模式盲目崇拜与照抄,遗忘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也出现了大量破坏古代遗迹的现象,对地方特色的建筑群落进行了不可修复的改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传统建筑多元化。城市内涵逐渐被消耗殆尽。

1.3消费崛起代替生态保护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鼓舞,在当下消费主义的引领下,城市空间的规划建设都围绕在提高经济消费能力的问题上,为了赢取更多的利益收获,城市空间盲目夸大,侵吞了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城市不断地建造出消费空间,试图用商品去填满居民心中诗意的栖居。越来越多的自然生态被钢筋水泥所代替,人们身心健康都收到了巨大的影响。

2、未来环境设计的思考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分为四个维度,即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建筑之美、社会之美。2四个维度从各个方面包含人们对于自身环境的要求和期望。城市环境设计在规划时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才会越来越走向和谐、走向生态的状态。

2.1设计以人为本,环境与人融合更加自然

人类通过城市不断的锻炼自身并超越自身,城市的理想状态是由居住在其中的人类决定的,“城市本质上就是人性的外化”。3我们所居住的周边的环境不仅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还是我们自身情感的皈依之所。当环境设计者关注到空间中人的需求属性时,他才会把“人”作为设计关注的核心,设计规划与人的需求达到契合时,这个空间才会给人场所的归属感,人们才能更乐与居住和使用。

2.2环境保护打造宜居的生态空间

如今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逐渐变为对生态质量的向往。所以在当今城市空间对于设计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能否长期生活下去的主要基础,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师杜亚尼提出了一套空间理念的设计美学需要把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放在首位。城市生活的主题是人,而人的生活质量需要环境来提供,所以打造出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状态是城市空间规划的理想状态。让人们有着诗意的栖居也是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中追求自然与美的意义。把空间中人真正的需求作为设计基础,加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打造创新型的设计理念。只有将城市环境保护作为自己设计的载体,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人与自然的高品质生活。

2.3地方文化增强与人的连接强度

如今网红经济盛行,人们逐渐对一所城市的记忆由深厚的地域特色文化逐渐沦为对网络红人追捧,这是极其可悲的。我們之所以对家国意识的重视,是因为中国文化是我们在世界能立足的根基。精神的依靠需要文化来托起,“恋地情结”是段义孚主张的思想,它的含义是指一个场所包含着人类与周边环境的情感纽带。4所以设计者更要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因为它们是包含着当地居民的文化记忆和心灵寄托。

结语:

综合上述,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稳步前进的良好契机,经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也不断增加。同样在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中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打造出居民生活舒适快乐的环境是当下城市设计者重要的方向。这不仅需要设计者拥有更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对于不同的城市环境、生态、文化要有独特的解决方法,不要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注重环境中居民作为主体有着长远意义,城市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享受,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人带来精神的慰籍。用环境的温度来替代冷冷冰冰的水泥大厦,才能创造出未来更加诗意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宋俊岭 . 城市的本质就是人性的外化 [N]. 中国房地产报,2006.

[2] YI-FUTUAN,Topophilia.A Studh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Attitudes and Values[M].Engle 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1974.

[3] 伊利尔·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变与未来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4] 宋燕 . 当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审思 [J]. 现代园艺,2018.

作者简介:孙元昌,男,汉族,河南省长垣市人,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在读本科。

佟建,男,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空间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陈国兴设计作品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设计探讨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