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增值审计促医院发展
2019-09-1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家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及涉外医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院审计处现有专职审计人员10名,专业涉及审计、会计、财务、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等,其中注册会计师2名、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1名,全国卫生计生行业经济管理后备领军人才1名,中级以上职称者5人。近年来,审计处在上级审计部门指导下,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有力支持下,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积极探索综合管理审计,着力从以合规合法性为主导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增值型审计全面转型,努力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取得了明显审计成效。
营造风险导向增值型审计环境
以方法技术为切入点,探索增值型审计之路。从2014年起,审计处开始建立各种审计台账,包括合同审计台账、商务谈判台账、需持续整改问题台账、基建项目管理台账(包括工程进度款审计台账、结算争议台账、工程材料核价台账),相关信息字段已达129,537条。同时,在开展各项专项审计时,还十分重视对医院HIS系统数据的运用,通过对大数据整理分析,及时发现了合同时效、耗材、库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审计管理数据的支撑,实现了实时核查、比对和统计分析。2018年3月,国家六部委针对“以械补医”联合印发了《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提出“以械补医”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负担,加重了医保压力,还使医用耗材成为医疗行业腐败易发多发的新高危地带,倡导带量议价采购,做到招采合一、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对高值医疗耗材分类集中采购。对此,审计处于2018—2019年,连续为医院领导提供了2015年—2019年耗材采购及使用情况分析报告5份,主要关注总体采购情况、高值耗材采购情况、采购方式、采购价格、采购合同签订、采购合同执行、供应商的管理、二级库房的管理等。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发现了医院采购控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揭示突出风险和问题共27个,揭示突出问题和现行制度流程上的缺陷成因17条,并提出相关建议28条,尤其是实际采购入库的品规数仅占中标耗材品规的40.3%,投入成本高,采购效率低。因调研数据充分、提出问题贴切,建议针对性高、操作性强,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已为医院节约支出2744万元,在促进完善单位治理、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提升了过程控制质量和管理效率。
以风险和内控为抓手,推进增值型审计深入。审计处在比较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内部控制程序的阶段,承担了建议者的角色;在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初期,发挥了咨询者作用;在治理过程中,承担了协调各级管理层的角色。一是发现、揭示和控制续签合同风险,提出建议,得到院级领导层面的理解支持,决定凡是合同到期,均根据医用耗材的特点,按采购法进行采购。经过努力,完成了全院医疗耗材招标共515类13,353项招标采购,保障了采购方式及合同签订的合规合法以及合同可执行效度,极大地提高了采购工作效率。二是对相关审计客户进行内部控制培训,营造风险审计氛围。通过组织有关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方面培训,逐步营造了重视风险管理、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环境。
关注热点难点审计项目
以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为突破,持续进行专项管理审计。为保障医疗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行及改善病人就医环境,医院每年都在硬件环境和设备更新方面有大额投入,因此,摸清家底,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十分必要。审计处针对财务收支专项审计中揭示的账卡物不相符问题,建议将固定资产管理立为专项审计项目,聘请社会审计公司作管理审计,社会审计针对资产管理职能部门间职责不明晰、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流程不完善、固定资产入账滞后、会计核算不符合制度规定、以前年度盘点未达到清查效果等问题,均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得到医院管理层高度重视并成立了由计财处、设备处、总务处、审计处组成的核查小组,历时7个月对全院固定资产进行清理,促进资产规范管理,解决了账、卡、物不相符问题,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账账相符、账卡相符情况明显提升,为医院真实、有效的资产管理和保值增值奠定了基础,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上了新台阶。
以规范物资采购为重点,探索内部控制审计。作为拥有3200张床的大型现代化医院,每年的医用耗材及物资采购金额都达10亿元,且涉及总务、基建、设备三个物资采购部门,这也是医院急需完善内部控制的关键部门。审计处以物资采购内部控制为试点,把对采购业务有重大影响的环节如采购相关制度的健全性、不相容岗位的分离、重点岗位的轮岗、采购方式的选择、合同的签订、出入库物资管理等作为内部控制审计重点。通过审计,督促相关部门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整改,对总务库房增派了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管账管物人员分离,纠正了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的情况;并且促成计财处向总务处增派会计,协助总务强化了资产管理。
以大型设备管理为突破口,探索绩效审计。国家医改要求医院加强绩效管理,倡导成本意识和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审计处将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审计纳入审计计划,探索绩效管理审计的开展。通过对院CT和核磁共振单机成本效益、超声诊断仪整体成本效益进行审计,提出相关科室应控制材料成本,加强设备维修保养,树立精细化成本核算观念,以提高设备使用率,审计成果受到科室的认同,也为设备购入提供了决策依据。
多渠道多方式呈现审计成果
持续开展后续审计,促使整改落实工作进入常态化。2015年起,将后续审计常态化,五年来开展了23个专项审计项目,提出的258个问题及292条整改建议均在次年进行了整改成效追踪,整改要求做到责任部门落实、责任人落实、整改时间落实。同时,还追踪了2011年以来的整改成效,完成问题整改达163个。
成果呈现方式多样化,促使管理工作持续改进。以沟通会、合同审计表、专项审计报告等方式,发挥了审计处在提示风险和改善管理中的功能,发挥了内部审计在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耗材管理等方面揭示管理风险和提出整改建议的重要作用,相关工作规范化及效率均明显改善。
建章建制建流程,以审促改成效明显。一是从源头上建章建制,组织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完善修订制度34个,提出制度修改意见286条,从源头上为堵塞管理漏洞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從流程上建议优化和再造,并督促立行立改,在基本建设管理方面,已修改了包括询价、收方、结算等方面7个流程,设备耗材采购方面5个流程,完善近40个合同版本,使相关工作提升了效率。
挤干水分,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明显。五年来,对三大工程科教大楼、金山医院(普通部)医疗综合楼及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竣工结算和决算审计,以及医院开展的专项和日常审计,共审计金额93.06亿元,促进增收节支1.03亿元。从2014至今,共完成审计事项5329个,提出审计建议被采纳5894条,减少了显性或隐性的浪费,节约了运行和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