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化模型开展持续审计监督的创新实践

2019-09-10马薇吴婷婷赵悦

中国内部审计 2019年8期
关键词:模型大数据

马薇 吴婷婷 赵悦

[摘要]本文探讨了利用业务全流程数据,依托数字化审计平台,通过提出审计需求,分析审计数据,搭建审计模型,完成对各专业全覆盖持续审计监督。基于数字化模型开展持续审计监督,打破了传统审计思路局限,共享信息系统建设成果,实现持续审计监督目标,固化持续审计监督模式,切实提升了审计监督效能。

[关键词]大数据    持续审计监督    数字化审计    模型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电力)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首都最大的公共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涉及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客户服务等,为首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百姓安居提供了有力供电保障。近年来,内部审计作为公司依法合规经营、安全稳定发展的内部监督、辅助决策部门,坚持科技强审理念,着力培育数字化审计生态,推动审计管理、审计模式、审计方式方法持续创新。以数字化审计平台建设为保障,以应用数字化建模为突破口,以开展全覆盖数字化持续审计监督为手段,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一、实施背景

(一)顺应数字化审计建设大潮的必然趋势

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在2019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大数据审计,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坚持科技强审是提高审计监督效率、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根本出路。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培育推广数字化审计模式,提出“数字国网”的总体思路,要求内部审计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审计工作,不仅要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更要实现审计内容、领域的拓展,推动审计管理流程、审计作业流程的再造与变革。

(二)履行好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必然需求

在推进法治企业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大背景下,北京电力以开展持续性审计监督为抓手,按营销、工程财务、人力资源三大领域制定17个业务主题,集中审计骨干力量,对所属二级单位数据进行全覆盖非现场审计监督,推动审计监督提质增效,促进内部审计在推动依法从严治企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三)审计技术手段革新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电力系统业务行为从线下转向线上,传统模式下抽取样本非全量、问题的总体性无法评估,影响对审计对象问题趋势的把握,进而导致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基于审计数据的滞后性,无法实时反映审计风险,无法预测潜在风险趋势。在大数据相关技术创新的强力推动下,大数据审计模式应运而生,审计对象也转变为各业务系统后台的数据库数据。审计监督的作业时间也由间断的事后审计向持续性事中、事前审计转变。

二、平台建设情况

(一)全业务数据中心建设情况

2017年底,北京电力结合自身信息化发展需求和已有各专业领域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数据资源,建成全业务数据中心,面向全业务范围、全数据类型、全时间维度数据提供统一的存储、管理与服务,完成了企业全量业务数据汇集、数据分析统一服务,实现了业务高度融合、数据充分共享。

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数据分析域(见图1)主要包括数据抽取与清洗、统一分析服务建设。2018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夯实基础、数据扩充接入和资源在线纳管等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数据存储和使用,更好地服务于大数据分析应用,2019年将完成全域模型落地实施和探索区构建。

目前,已完成涵盖财务、物资、营销、工程等专业领域22套系统的接入。业务数据接入总量达10.2TB,其中结构化数据接入表2.2万张,数据量5.1TB;完成15套业务系统源端表与分系统数据仓库模型表字段对比工作,共匹配5072个表,匹配度达94%,为今后公司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全业务数据中心的数字化审计平台建设情况

2018年,基于全业务数据中心大数据资源,北京电力启动数字化审计平台建设。截至2019年初,初步建成数字化审计作业平台(见图2)。该平台打破原有专业系统间壁垒,应用全业务数据中心的海量数据资源,对数据字段进行分析、清洗,以营销、财务、工程、物资重要业务领域的智能审计模型为应用载体,展示审计结果,并对存在疑点信息、资料明细进行具体业务数据的穿透查询。通过图形化看板直观展现在线智能审计相关工作成果,将审计问题和成果可视化,帮助管理决策层快速、准确地掌握持续审计工作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主要实施方式

(一)数字化手段的深入探究与实践应用

1.知己知彼,提出审计需求。运用数字化审计平台存储数据资源,分析各业务系统的内在联系,在确保数据真实、全面、可靠的前提下,挖掘各业务系统数据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结合审计目标,分析重点审计方向,提出审计需求,直指问题发生症结,找出符合审计目的并能利用现有数字化审计平台实现的分析方向或拟分析的具体问题。

2.彻头彻尾,分析审计数据。对数字化审计平台的数据资源进行研究,掌握被审计数据的特点,确定各字段、代码和业务数据内容代表的具体含义等。按审计目的对原始数据进行再加工,从原始数据中選择所需要的数据,将审计数据进行个性化处理,结合审计目标,对数据进行选择、整合,加工形成符合审计需求的数据集合,这项工作一般通过对选定原始表进行投影、连接、关联、筛选等操作来实现。按照分析模型,利用多元计算机软件工具或SQL数据库语言,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核对、检查、复算、判断等操作,从而得出结果,完成数据分析。

3.瞻前顾后,搭建分析模型。根据审计需求并结合对相关审计依据的把握、对被审计业务的认知以及积累的审计经验,对将要分析的问题作出抽象概括的表达,搭建可通过审计信息系统或计算机语言实现的检索、计算、统计等分析模型,通过对建模的应用、对业务数据的反复运算、对模型可行性的反复验证,达到数据模型预期的审计目的,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运用,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的数字化持续审计监督。

(二)建立数字化持续审计监督作业模式

在公司数字化审计平台建设、大数据相关技术创新、新形势下审计难点研究逐步深入等内外在动能的强力推动下,公司的审计效能快速提升,大数据审计模式应运而生,审计对象转变为各业务系统数据,审计监督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完成,这是审计监督模式的巨大变革,也是持续审计监督得以实现的基础。

相较传统的审计模式,大数据审计模式具备以下优点:审计范围和内容迅速外延,可实现对审计对象业务领域的全覆盖审计;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分析后台业务数据,实时进行审计监督,大幅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审计人员可根据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相关性,总结其存在的规律,摸清企业经营状况变化的路径,从而提早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公司重大风险的防御能力。

(三)固化数字化持续审计监督运作机制

数字化持续审计监督运行过程中,管理上形成北京电力本部审计部与二级基层审计机构互联互动的运作机制。公司本部审计部围绕营销、工程财务及人力资源三大监督领域,电费回收及资金安全、大额退补电费管理、物资管理、资产增资管理、教育经费支出管理以及劳动用工管理等17個监督主题,通过不间断的数字化持续审计监督,每个月对相关部门、基层单位下发《持续审计疑点核实工单》,及时发现生产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及问题风险。基层单位根据下达的问题工单进行核实反馈,举一反三进行监督自查。审计部根据反馈对确定的审计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及整改建议,对整改成效进行节点把控,真正将疑点发现、问题确认和问题整改等形成细化闭环流程,实现全过程在线闭环管理。

充分依托数字化审计作业平台,以审计计划为主线,以项目实施为导向,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实现审计管理全过程和质量控制全流程数字化。在审计方式上,由静态审计转向动态审计,由事后审计向事中控制、事前防范转变,由现场审计向远程审计转变,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的同时,更多地从全局性、战略性、系统风险性角度进行评估与预判,不断提升审计服务公司发展的能力,进一步体现审计工作价值。

四、取得的成效

应用数字化审计平台,利用大数据开展持续审计监督,建立公司审计部与基层审计机构一体化监督机制,充分利用各业务系统数据资源,实现审计的精准定位,准确、远程、不间断地开展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持续审计监督,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一)实现持续审计监督目标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信息数字化建模手段,实现对北京电力经营活动的实时、在线持续监督,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长,提高了审计效率。2018年,围绕营销、工程财务、人力资源三大领域17个主题,运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财务管控系统、ERP系统等调取业务数据94,399条,发现疑点101个,核实属实问题94个,涉及金额11,521.31万元。开展数字化持续审计监督以来,累计增收节支金额8343.24万元。

(二)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审计队伍总体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促使审计资源向本部集约,强化了“上审下”力度,增强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和穿透力,使审计资源运用和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更为科学,有力地促进了重点审计工作的完成,提高了审计监督效能,审计资源集约化成效得到全面体现,解决了“审计力量弱、查找问题难、工作效率低”三大问题。

(三)固化持续审计监督模式

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持续审计监督,是基于大数据环境,通过共享公司现有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资源,借助数字化审计平台建设成果,达到资源共享和联动。创新审计作业方法,运用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改变以往审计工作全面摸排的工作方式,实现各专业业务系统的紧密融合,提升了审计效率,实现将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预防、实时监控、全程跟踪的科学审计监督模式。

(四)发挥审计监督辅助决策职能

突破以往审计思路局限,对各专业全业务链条进行全面追踪。改变传统业务审计的单一性,向评价公司治理结构的科学性目标迈进。充分利用持续监督揭示问题视角的连续性、全面性,深刻揭示公司体制机制建设的全面性、适用性、有效性和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进公司顶层设计的优化与完善,增强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为公司领导经营管理发挥辅助决策职能。

(五)推广持续审计监督模式

利用数字化模型开展持续审计监督成效显著,随着审计深度的拓展和审计质量的提升,被审计单位逐步将专注点转向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对经营管理的改进,审计与被审计双方达成共识。部分单位主动要求开展“培训式反馈”,逐项剖析审计发现问题;部分单位主动提出审计需求,要求对其经营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价,实现从“我被审计”到“我要审计”的转变。公司专业部门及基层单位逐步注重借助持续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问题,对及时防范公司经营管理风险及依法合规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邮政编码:100031,电子邮箱:ayishalichunyan@sohu.com)

主要参考文献

刘国城,陈正升.大数据审计的发展态势、总体策划与流程分析[J].会计之友, 2019(8):30-35

田志民,梁品超,任艳红等.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10):25

肖明.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8):48

猜你喜欢

模型大数据
自制空间站模型
从勾股定理到“一线三等角”模型
模型小览(二)
导数中涉及“[ex,l n x]”的模型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