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暗访类新闻调查“五步曲”

2019-09-10葛先虎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策略

葛先虎

摘要:传统纸媒,在拥抱互联网,迎接新挑战,积极探索寻求与新媒体融合的同时,也只有在注重内容上下功夫,暗汸类新闻调查是注重内容为王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广大民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要求,同时也带给了读者独特的阅读快感。

关键词:暗访;新闻调查;策略

传统纸媒,无论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内容为王这个纸媒的核心,暗访类新闻调查,是注重内容为王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媒体对于一些通过正常采访无法采访到的新闻素材,运用暗访的方法,全面、真实地了解事实真相,将一些违法违纪事件曝光,使之受到鞭挞,这不仅满足了广大民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要求,同时也带给了读者独特的阅读快感。

新闻暗访报道是媒体发挥舆论监督职能过程中常用的手段,如何稳妥地进行暗访调查呢?暗访类新闻调查应该注意什么?这些问题值得认真地加以思索和研究。

一、暗访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一,要有一颗勇敢的心。勇敢是暗访者必需具备的首要素质。暗访要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经历各种无法预测的险境和困境,随时都会发生棘手的突发状况,并且不少暗访对象还可能是涉及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这就要求记者能勇敢地面对,机智化解受访方的各种刁难和怀疑。

笔者就曾经历过这样一次暗访。2003年5月20日,笔者接到报社领导的指示,要求去做一篇关于九江市生猪屠宰市场上“白条肉”的暗访。当笔者乔装走进一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屠宰场,看到几十把明晃晃、闪亮亮、大小不一的杀猪刀,且现场血水横流,内心不寒而栗。虽然当时顺利地完成了暗访任务,但做这样的暗访,没有一颗勇敢的心,根本无法和受访者周旋,根本无法顺利完成采访任务。

第二,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暗访调查是很艰难的工作,有顺利的时候,但大多数情况都是困难重重。要克服取证的艰难,克服专业知识的缺陷,克服当事人不予配合的障碍,一篇优秀的调查类暗访都是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才完成的。有些暗访甚至要跟踪、守候,不分昼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没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是无法完成暗访任务的。

第三,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做暗访要有一股狠劲。必要的同情是应该的,但对违法犯罪者不应同情,否则会有更多的人受到伤害。暗访记者在暗访中,要随机应变,保持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突发事件能机智应对。

第四,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做暗访及舆论监督报道,被监督对象会千方百计收买记者,这样的情况几乎发生在所有的暗访调查中,甚至会逼迫记者,记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原则,当遇到无法推脱的贿赂时,收受的礼物、金钱,可以上交单位的纪检部门,这样既能麻痹被采访对象,又能回避采访的风险。

二、获取暗访线索的几种途径

第一,本单位的新闻热线。新闻热线是常规的暗访线索来源,记者可以对热线线索进行整理,发现一些适合做暗访道的线索。

第二,开设关于暗访的新闻栏目或调查栏目,将举报电话公布出来。因为,很多举报人不愿意打新闻热线,他们提供的隐秘暗访题材,很多都是通过暗访栏目举报电话提出的。

第三,记者在平时的采访中要善于发现素材线索。

第四,在生活中发现题材。记者可以多留意日常生活或亲友同事、朋友交往中的事件,从而发现暗访题材。

第五,通过策划获得暗访题材。对于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记者可以结合市民生活或某一时令,策划一组暗访报道。

第六,在一些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广告中寻找暗访题材。

第七,通过记者本人的微信、微博发现暗访题材。

第八,通过培养线人获得暗访线索。如行业线人、职业线人等。

三、乔装准备是暗访成功的关键

自從暗访这种新闻采访方式产生以后,各种各样的暗访手段层出不穷。记者为了获取事实和真相,乔装打扮,变换身份,和调查对象面对面,或进入暗访对象的工作场所或生产场所,秘密展开调查,这是最常见的暗访手段。暗访记者就是一个“百变人”,必须要装啥像啥,否则就会暗访失败,无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现场或新闻素材。

2001年4月份,笔者在昆明《都市时报》从事新闻采访工作。一天接到一个报料称,在昆明市区附近有一家“黑砖窑”雇佣童报社同意去暗访后,笔者立即对线索进行了整理,并做了大量前期采访准备工作。为了顺利完成采访任务,笔者乔装成一个窑工,专门找来几件老旧的衣服,同时把衣服放到泥土里滚滚,脸上也弄得脏脏的,穿着一双破皮鞋,把自己乔装成一个外地农民,来到这家窑厂,通过交流,顺利应聘进入窑场,通过近一周的暗访,掌握了这些童工的生活、工作等第一手资料。稿件发表后,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10多天后,这家“黑窑厂”被关闭。

2014年2月份,笔者接到一条报料称,九江市都昌县某镇某村的村主任带头组织村民在一个苍鹭繁殖基地从事非法掏鸟蛋工作,严重破坏了苍鹭的繁殖环境。接到报料后,笔者专门找报料人了解到,鸟蛋大部分被卖到广东、湖北等地,同时还了解了鸟蛋的价格、如何掏蛋等情况。为了顺利完成这次采访任务,笔者从网上购买了一张广东东莞的手机卡,准备了一万多元现金,同时谎称自己在东莞一家养殖场打工,受老板委托,收购一些苍鹭蛋进行繁殖。笔者第一次和这位村主任见面后,并没有被带到掏蛋现场。经过近一个月的沟通交流,村主任才同意和笔者做这笔生意,并安排了具体的交易时间和地点。为了取得村主任的信任,笔者临时学了几句广东话,同时借了一辆挂有广东牌照的车子。3月26日,记者顺利进入了掏鸟蛋现场,拍下了掏蛋及卖蛋过程,掌握了村主任组织非法掏蛋交易的关键证据。记者离开现场后,立即和九江市森林公安取得了联系,经过布控,公安机关抓获了6名掏蛋者和1名买蛋者,所有涉案人员全部被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四、身份暴露如何保全自己

首先,采用和执法人员联合暗访的方式。接到重大题材的报料后,如核实发现,这种暗访特别危险,且在暗访过程中,容易暴露记者的身份,采访过程也易发生生命危险,这类暗访可联合执法人员共同进行。这种暗访方式一般不会发生危险,即使发生了危险,执法人员在场,也会很好地保护好记者的安全。

其次,特别危险的采访采取两人或多人合作完成。由一人或两人乔装后,进人采访现场,同时现场之外也可以有一人或两人负责外围调查,外围的调查记者还肩负保护现场内暗访记者的安全,一旦身份暴露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防止危害事件的发生。

第三,冷静处理发生的冲突。如身份暴露,暗访对象要求销毁证据,在无奈的情况下,应积极给予配合,避免矛盾升级危及自身安全,切不可据理力争;暗访时如发生冲突事件,暗访对象将摄影或摄像器材砸坏,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直接和暗访对象发生冲突,应把保护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保护器材放在第二位。证据被破坏,可以组织其他记者进行第二次暗访。

第四,特別危险如会危及生命安全的新闻暗访可采取放弃的方式去处理。新闻人只是新闻事实的忠实记录者新闻媒体也不是公共权力机构,无法充当救世主和道德法官。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更好地保护好身体安全,才能更好地去从事自己的新闻事业。

五、暗访类调查中应注意的法律事项

第一,暗访时应注意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利益,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

第二,暗访时不能参与违法。在隐瞒记者身份以体验的方式进行暗访时,不能以暗访为借口有意或无意参与违法活动。如,为了揭露赌博活动自己扮成赌徒参与赌博,不能为了考察“公安110”反应速度报假警等。

第三,记者不能冒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工作人员、警察、法官、检察官、工商、税务、军人等身份进行暗访,这些身份是国家法律规定不得假冒的,包括记者在内,任何人假冒都要负法律责任。像投机商、赌徒、行贿者等等之类假冒身份的极端情况,显然也在遵纪守法的范围之外,假冒这类身份,不仅有损于记者的尊严和形象,而且也使记者徘徊在法律边缘,使暗訪动机、暗访行为受到置疑。

第四,我国规定了舆论监督的禁区,如军队、监狱、宗教、少数民族活动场所等不得进行暗访;我国新闻管制部门也有规定,媒体不能异地从事舆论监督,因此媒体也不能从鮮地暗访。

第五,暗访时应注意保护公民隐私权、肖像权。在非公共场合,对偷拍、偷录的限制相当严格:未经主人允许,任何人不得非法进入其他住宅(包括私有住宅、租用房,以及在宾馆、招待所临时租用的房间)。

第六,对一些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现象,记者一般不宜随便采用暗访,即使使用,在后期制作或发表时,应做一些技术处理,如打马赛克或将图片虚化等。

六、结语

新闻暗访作为记者调查研究的一种特有的重要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新闻报道中特别是用于舆论监督报道中。但无论如何,新闻暗访也只是公开采访的补充形式,仔细分析,大多数暗访的内容都可以通过正常的采访方式获得,只是获得方式可能会迂回一些,获得的内容可能不够精彩,记者需要花费的功夫可能会更多一些,遭遇会更曲折一些。如果非得采用暗访的方式不可,也应该慎重考虑,小心使用。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