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更好和开展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

2019-09-10肖清香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弹琴智障节奏

肖清香

音乐对于人的情感有着特殊的影响。对于弱智儿童来说,更是促使其心理发展的特殊营养剂。智力落后的儿童,无论他们的缺陷程度如何,自我意识和情感意志力多么差,仍有着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和学习的潜能。特别是在音乐这一门学科中,明显地表现出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欲望。我曾认为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是“对牛弹琴”,但在一次音乐课上,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学生讲了点乐理知识,出乎意料的是一些中轻度弱智的孩子竟然听懂了而且兴趣还很高。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忽视了这些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于是我改变了以前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据本班孩子的具体情况在音乐课上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音乐训练。对于音乐教学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训练,提高孩子音乐综合素质

音乐课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乐理、节奏、律动、弹琴、音乐欣赏等音乐知识同样必不可少。

1、教授简单的乐理知识及进行视唱练习,帮助孩子进入音乐的伊甸园。如:小节线、拍号、休止符、反复记号、顿音记号民、终止线等,这是认识乐谱的基础。有些老师也提出疑问,像这些孩子有必要学习乐谱吗?我认为是有必要的。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1234567这7个音符组成了成千上万首美妙歌曲,让学生认识音符能学能唱,对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用的。在课堂教学的前10分钟,我首先教他们学唱1234567的顺唱逆唱混唱,至少让学生知道这7个音。对于轻度智障的学生要求他们唱出这7个音;对于重度智障的学生就采取摹唱形式(听一个音用a或者La唱出来)。

2、节奏的训练,增强孩子肢体协调能力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康复。平时上课要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每首曲子的拍子,用手拍、或用打击器乐(木鱼、沙球、三角铁等)进行训练。节奏训练其实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学生有规律的模仿这些声音,比如汽车的叫声(ba,ba,ba),青蛙的叫声(gua,gua,gua)以及我们走路发出的脚步声(de,de,de)等。引导学生自主地找出生活中的节奏,如:切菜声、打鼓声、拍球声等,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训练就连以前节奏感很差的孩子:四年级的刘文涛、肖明达,现在对于2/4、3/4、4/4的节奏都能独立完成边唱边打节奏的练习。

3、律动练习激发智障孩子的舞蹈兴趣,更好地开发学生大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律动是音乐课中一项教学内容,可以缓解学生紧张心理营造课堂愉悦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特别是在学习枯燥的乐理知识与进行乏味的节奏训练后,学生十分疲劳这时在悠扬甜美的舞曲中随着轻快的旋律翩翩起舞,他们紧张而疲惫的情绪便会烟消云散。也许他们的舞姿不一定很美看着他们把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认认真真地完成,我觉得他们是最美的。我教的培智学生肖维文是一个唐氏综合症的孩子,口齿不清但动作摹仿能力强,他能根据平时所看到的、学到的动作自己编一个舞蹈,只要你随便给他一段音乐他就能自编自舞而且还不赖哦!在这个孩子的身上表现出来的音乐天份确实令人惊喜。在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我找出学生们喜欢听、喜欢唱的歌曲,为他们编排了简单的歌表演《大海啊!故乡》,使这些智障儿童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使他们产生了“我想学”的心理,进一步增强了孩子肢体协调能力,有利于孩子大脑思维的开发。

4、弹琴练习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品质。弹琴的教学内容是在培智五年级开始的,很多教师会因为条件的不允许而省略教学。其实弹琴是一个开发大脑最好的练习,弹琴既要眼、又要用手而且是同时进行还有指法的严格要求,不要说智障儿童就是对于健康孩子来说也是较难的。但是我相信这些孩子能够掌握,每节弹琴课都在音乐教室进行让他们一个一个来练习摸一摸琴感受一下。说实话开始两年都没有什么效果,这些孩子就是最简单的五指单手弹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扩指、缩指练习和双手练习等,根本没办法进行下去。我也曾经想要放弃但看着这些孩子一双纯真的眼睛又不忍心还是坚持了下来,我就教给他们最简单的五指练习学一年不够就学两年总能有一点点效果。坚持了三年后班上有几个学生熟悉了五指弹法。让我欣慰的是坚持到现在已有十几年了我教会了很多个孩子弹琴,两个孩子可以熟练的双手弹,其余的都能单手弹曲子并节奏不错一个。从这些孩子的身上证明了我的坚持是对的同时也给了我无限的鼓舞。

二、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智障儿童的致病原因、智力缺陷程度、年龄层次和智障儿童类型特点都有较大差异。因此,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更需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1、对于音乐知识技能理解和掌握较快的智障儿童我提出高一些的要求,甚至安排他们在音乐教学中做示范学习指挥。说起指挥我也是抱着让学生了解一下的心态,没想到培智九年级的李菲竟然能完全独立指挥2/4拍和3/4拍的歌曲,而且前奏间奏都可以独立指揮。

2、对个别严重智力障碍又有肢体残疾的儿童,着重教学音乐律动也可参插简单的弹琴,对他们的大脑和肢体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进一步增强了孩子肢体协调能力和大脑思维的开发。

3、对于自闭型的儿童,要注意调动他们参加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为大家唱歌、表演舞蹈进行强化训练。

4、对于语言障碍的智障儿童,则要注意对他们进行语言矫正训练克服发音缺陷。

因材施教不仅丰富了智障儿童的情感,还可矫正智障儿童情感方面的缺陷。易抑制的智障儿童在欢快活泼的乐曲声中变得活泼好动心情愉快。易兴奋的智障儿童则在优美宁静的音乐声中变得沉思不语或摇头晃脑地欣赏音乐。

三、提供舞台,增强孩子的自信

音乐在智障儿童身心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切优美的旋律都是自然美、生活美的反映。引导孩子融入音乐作品当中去,感受音乐作品所表现的高尚的情操、纯洁的意境、美丽的梦幻……提供舞台让孩子成为音乐中的小主人体验成功的喜悦。

1、学校组织开展“六一儿童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小型汇报演出,同学们用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来展现自己。如:诗朗诵、舞蹈、器乐合奏《欢乐颂》《芦笙恋歌插曲》、钢琴曲《送别》《渔光曲》《小星星》《粉刷匠》等等。看着他们的表演同时也肯定了自己的付出我不禁热泪盈眶。同学们表演相对与正常人来讲可能显得非常幼稚但积极性很高。孩子们在很长时间里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自信心激发了情感体验。

2、积极参加各类音乐舞蹈竞赛活动。人们常说学以至用这些孩子学了就要用上。每年省市县的各类艺术节我们都积极参加,每个节目中都要加入几个智障孩子,其中部分节目获得了省市县各级奖项。如舞蹈《马背摇篮》《春蚕》《我要飞》这几个舞蹈都获得了省级、市级的奖并都有几个智障孩子参加了演出;由智障孩子主演的情景剧《爱心打开镣铐》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的好成绩等等。

音乐给予智障儿童的不仅是想象、情操和美的熏陶,更是其智力的诱发和催化剂。我深深体会到对这些孩子的教学要比对正常孩子花更多的心思要投入更多的爱,利用更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深深地吸引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孩子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或许你的耐心和关爱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相信他们吧给他们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成长空间,他们同样具有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弹琴智障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让智障儿童喜爱上美术课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节奏
为智障孩子撑起一把青春伞
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轻快漫舞
弹琴换牛
弹琴蛙
小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