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宣传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影响探析

2019-09-10李苑雷

学习与科普 2019年9期
关键词: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

李苑雷

摘要: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日益催生出新型网络教育模式,高校网络宣传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通过对高校网络宣传的研究,发现这种宣传模式具有教育意义,它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社会化、载体社会化,这对于发挥教育效用、创新教育手段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高校网络宣传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保持着亲密的联系。随着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地深入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提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张耀灿先生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外在社会的要求的过程中,也同时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改造与发展社会的过程,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变化发展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网络宣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指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面对的客体。高校网络宣传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社会化方面具有以下影响:

1.高校网络宣传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认知程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得以应用与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把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進行网络宣传教育。网络宣传具有覆盖面广、及时性、便捷性的特点,高校网络宣传在借助于网站、自媒体平台进行内容分享时,能够将丰富的教育内容呈现给大学生,使每一位大学生都成为潜在的教育对象。高校网络宣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不仅能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现状,还能够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体悟与反思,以此提升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并得到社会生活的间接经验。高校网络宣传传递与社会相关的具有教育价值的实践内容,宣传契合时代主题与发展现实的理论,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影响下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现状的洞察力与把控力,引导大学生从高校网络宣传的内容中获取必要的间接经验,从而扩大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范围,缩短社会实践的认知过程。

2、高校网络宣传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融入感

高校网络宣传的内容源于社会现实,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在头脑中建构较为完整的人生框架,这对于大学生把握自身理想目标、立足于实际来明晰自身社会定位有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将理论停留在认知层面,只有做到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密切结合,才有助于将理论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高校网络宣传不单是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生动形象的教育。高校网络宣传涉及红色教育基地、瞻仰先烈等方面的社会实践,这种教育方式的社会化特点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理论层面认知向实践层面认知的转化,从而促使大学生由校园自觉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所需人才。高校网络宣传把理论与社会现实呈现给大学生,带动大学生主动融入社会,并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前获知社会规则,以规范自身行为。这种社会融入感的增强会激发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最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社会化,促使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

二、高校网络宣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连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中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多种多样,不同的载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同影响,选择运用正确的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网络宣传采用多样化的网络媒介,借助社会化的媒介形式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上进行优化创新,并利用网络媒介的交互性特点,构建主动灌输、良好交流的沟通氛围。

1、高校网络宣传采取多样化的网络媒介

高校网络宣传运用网络传媒载体的形式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时空限制,它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善于应用多样化的网络媒介,结合教育内容与人群特点采取合适的网络媒介,助推教育目的实现。高校网络宣传是依托网络技术而展开的教育活动,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吸收汇集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并加以归类、整理形成系统完整的“智囊库”,这种教育活动实现了多种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智囊库”的知识内容具有正确性与科学性,并跟随社会发展现实及时更新,不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素养,也有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紧随时代步伐。“智囊库”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服务于教育目的,并凭借着其开放性、综合性、便捷性特点,吸引着学生利用其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改变着人际间信息传播的传统方式。这些优点的存在,使具有吸引价值的网络宣传逐渐被学生喜爱,从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发挥提供可能,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社会化的发展提供可能。

2、高校网络宣传借助网络媒介的交互性特点

交互性是网络媒体所具备的优势。高校网络宣传利用信息互动的双向传播机制创造积极参与、共同讨论的良好氛围,这有助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平等的地位中实现交流。高校网络宣传利用网络媒介的交互性特点,尊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导性以及主体性,以求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网络宣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它的主导性表现在开展的教育活动适应于社会层面,它对宣传教育内容的选择、整理进行宏观把握,引导教育对象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品质、道德规范等。高校网络宣传中的主体性表现在改造和发展社会现实层面,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注重主体自觉,能够在活动中实现彼此间的双向交流。高校网络宣传借助网络媒介,扩大主动灌输的教育覆盖面,实现了教育范围的扩大化,并利用网络媒介的交互性特点,增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间的沟通,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现状、与社会共同进步。不难看出,高校网络宣传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社会化具有较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

[2]郑永廷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孙其昂.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4]唐亚阳等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16.

[5] 卢忠萍,郜影. 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内涵[J],2009,(3).

猜你喜欢

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对高校辅导员组织社会化的若干思考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